张晓微教学设计

本文由用户“csf001”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09 18:16:35 举报文档

以下为《张晓微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 基础埋置深度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建筑构造》第二章第二节内容基础埋置深度,从本学科的纵向来看,其为建筑物的下部结构内容,符合建筑自下而上的施工顺序。也符合由易到难的教学规律,同时为下一节建筑上部结构的施工打下基础。但是,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教材略显抽象不便于学生理解;因此,本人在授课过程中已改变教材原知识点部分内容,并对原教材内容结合实际进行了补充。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基础埋置深度的定义。

2、能力目标

明确浅基础与深基础的划分界限和基础的最小埋置深度,理解并掌握影响基础埋深的因素。 3、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体验学到新知识带来的喜悦。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基础埋置深度的影响因素。

四、教法

建筑构造对于今后从事建筑工程施工的同学而言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为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循序渐进与启发示的教学原则,我进行了这样的教法设计——首先提前布置预习基础埋置深度的作业,提议可以通过图书馆资料、网络资料去了解基础埋深的相关知识,上课时由教师提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容易理解的问题对学生提问,而后对教学重点、难点创设情景,通过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将知识整合,挖掘基础埋置深度的概念、影响因素,同时顺利完成课堂练习及教学工作。

五、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随着职教课改的实施,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是课改的重点之一,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建筑构造是一门普通的专业课,转变学生专业课学习方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整体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课堂结构上,我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了

①课前预习——通过书籍、网络认识基础埋置深度

②同学交流——了解基础埋置深度的更多的信息

③思路紧跟老师——在老师的引导下解惑

④整理思路——在老师的总结下掌握已学的知识点

⑤自测——看老师的习题检测学习情况

⑥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六个学习步骤,这六个步骤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从而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六、教学过程

由于已经让学生提前预习过本节课内容,上课之前我会先提问几位同学对本节课的内容了解程度,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本节课我采用的问题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正式学习之前我会先让学生观看基础的图片,对不懂得地方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基础对于建筑物非常重要,建筑物要埋置多深才安全,基础埋深受哪些因素影响呢?然后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几分钟,之后在教师的引领下学习新的知识。

1、基础的埋置深度及影响因素;

基础埋置深度:室外设计地面至基础底面的垂直距离称为基础的埋置深度,简称基础的埋深。埋深大于或等于5m 的称为深基础;埋深小于5m的称为浅基础。在保证安全使用的前提下,应尽可能优先选用浅基础,可降低工程造价。但是当基础埋深过小时,有可能在地基受到压力后,会把基础四周的土挤出,使基础产生滑移从而失去稳定,同时易受到自然因素的侵蚀和影响,使基础受到破坏,故基础的埋深在一般情况下,不要小于0. 5m。

2、影响基础埋深的因素:

基础埋深的大小关系到地基的可靠性、施工的难易程度及造价的高低。影响基础埋深的因素很多。

(1)建筑物的类型和用途:建筑物的用途,有无地下室、设备基础和地下设施,基础的形式和构造;当建筑物设置地下室、设备基础或地下设施时,基础埋深应满足使用要求;高层建筑基础埋深应随建筑高度的增大而增大,才能满足稳定性要求。一般高层建筑的基础埋置深度为地面以上建筑物总高度的1/10。

(2)建筑物上部荷载的大小和性质:一般荷载较大时应加大基础埋深;受上拔力的基础应有较大埋深,以满足抗拔力的要求。

(3)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基础底面应尽量选在常年未经扰动而且坚实平坦的土层或岩石上,俗称“老土层”。确定地下水的常年水位和最高水位,以便选择基础的埋深。一般宜将基础落在地下常年水位和最高水位之上,这样可不需进行特殊防水处理,节省造价,还可防止或减轻地基土层的冻胀。但当地下水位较高时,基础不得不埋在地下水内,应注意基础底面应置于最低地下水位之下。

(4)地基土壤冻胀深度: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了解土层的冻结深度,一般将基础的垫层部分做在土层冻结深度以下。否则,冬天土层的冻胀力会把房屋拱起,产生变形;天气转暖,冻土解冻时又会产生陷落。

(5)相邻建筑物基础的影响:新建建筑物的基础埋深不宜深于相邻的原有建筑物的基础;但当新建基础深于原有基础时,则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处理,以保证原有建筑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3、板书设计

(1)基础的埋置深度:a:室外自然地坪、室外设计地坪

b:深基础≥5m、浅基础<5m

(2)影响基础埋置深度的因素

4、新知识讲解完之后,由教师带领和学生们共同整理思路,在教师的总结下掌握并巩固已学的知识点。本节课内容归纳:

(1)基础埋置深度的定义:a:深基础;b:浅基础

(2)影响基础埋置深度的因素

5、作业P48页习题第3题。

6、习题练习

室内首层地面标高为+_0.000,基底标高-1.500,设计室外地坪-0.600,则基础埋置深度为( C )

A:1.5m B:2.1m C:0.9m D:1.2m

七、教学反思

通过实际深入的体会及日常工作环境的历练,我愈来愈强烈地感受到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其责任与意义的深远与重大,品尝到了教学生涯中的酸甜苦辣。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受他人爱戴的好老师便成了我永恒的追求。在日常工作中:

1、依据各级教学目标,写好教案,认真钻研教材,找出学习要点,搞清知识联系,及时做好补充修正,提高学生技能。

2、充分体现教师引导下的学生探究过程

了解学生的原由知识技能及其各方面需要,采取相应措施,为他们的学习提供帮助。由于各种因素,学生之间的知识层次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每个孩子同样都希望获得别人的赞赏与肯定,同样渴望别人看到、自己感受得到存在的价值。因而,在日常教学中,我尽最大努力兼顾每个学生的成长发展。

3、注意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鼓励学生大胆倾诉,转变角色,消除隔阂。

一位好老师,不仅是灌输特定的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关心学生的思想与生活,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应注意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生活氛围。每个人都可能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作为老师,须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尽力帮其克服困难。

4、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提出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积极交流讨论,解决所遇困难,开辟平坦的学习之路。以新的理念为指导,完善自己的教学。响应现代教育的号召,悉心钻研教法,探求有效的教改之路,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充实自己的头脑,完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自身素质,优化教学效果。

5、整合课程资源,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认真组织好课堂教学,关爱全体学生。注意学习信息的及时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并保持持久的稳定;激发学生情感,引发学习兴趣,讲练结合,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主动作用;倡导小组、合作、互助学习,提升学生竞争意识,增强自信,体现学习的连带作用。

6、注重过程探究、思路形成,提高参与意识和主动学习的意识

7、落实教学目标的多元化,特别强调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通过努力,效果虽然在学生身上有了不同程度的体现,其实际运用能力得到了加强,能从自身的变化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为今后的学习开了好头,然而其间也难免存在某些不足、疏漏之处,需要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有所改善,有所提高:

1、自主学习的范围有待于进一步扩大。虽然本人从未懈怠于对学生的鼓励,可仍存在畏首畏尾的现象,难以积极自信地展示自我,使学习产生质的飞跃。

2、教学机智有待加强。

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备课中未经考虑到的突发状况显现于某某,这就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及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的能力,而又应注意保护学生的独特感受,张扬其个性。这就需要自己能对学习内容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立场,能根据实际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这一方面我还需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

3、避免情绪影响,步步推进。

学生的做法难免会不合心意,而且这种现象可能会往复出现,激发不良的情绪状态,较难控制。因而需要开朗心态的保持,接受学生的不解与困惑,及时加强指导、点拨,冷静对待突发事件,思考如何处理补救,决不随意敷衍。这一点,还需要不断积累经验,逐步完善。

4、善于动脑,勤于思考。

在工作中,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良苗头,寻找应对措施,形成健康向上的风气。此外,还需补充各方面的信息,多层面刺激感觉神经,吸收他人优点,去粗取精,开创特色。

回首以往工作,既有收获的喜悦,也有不足的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获得了经验,获得了发展,明确了方向。今后工作中,我应更加尽心尽力,把握机会,早日成为专业化教师队伍中的一员。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张晓微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