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应用教学设计

本文由用户“9180003”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07 04:00:55 举报文档

以下为《比的应用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

金某某中心小学 赵某某

【教材分析】

《比的应用》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最后一课。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已掌握简单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上,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一个课例。掌握了按比分配的解题方法,不仅能有效地解决生活、工作中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而且为以后学习“比例”“比例尺”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

对于按比分配的问题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曾经遇见过,甚至解决过,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体悟和经验,但是对于这种分配方法没有总结和比较过,没有一个系统的思维方式。通过今天的学习,将学生的无序思维有序化、数学化、系统化,总结并内化成学生的一个固定的规范的分配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2、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有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自主探索中理解按比分配的意义,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并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味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培养热爱数学、乐学数学的情感,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掌握按一定比进行分配的问题的解法。

【教学难点】

明确部分与总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习任务单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什么是比?

运用班级男女生人数写出几个比,并从这些比中推断出一些信息。

如果某班的男女生人数比是6:7,你知道这个班的总人数吗?

学生回忆所说的比的知识。

学生回答。

复习某某,检验上节课学习效果,同时为本节课学习打下基础。





出示教材情境图(未出示班级人数),这这些橘子分给1班和2班,怎么分合理?

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平均分”。

出示教材情境图(出示班级人数),在1班和2班人数不同的情况下能否还能运用平均分?

引导学生意识到在人数不相等的情况下运用平均分是不合理的。

3、引入课题。

学生在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

学生思考。

学生回答。

引导学生分析题中的数学信息。学生意识到“平均分”已经无法满足分配的具体要求,意识到在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一定的比进行分配。





提问:采用平均分的方法不合适,应该按什么样的比进行分配?

板书:1班人数:2班人数=3:2

根据这个比你能得到什么样的信息?

列表格分橘子

把这筐橘子按3:2分给1班和2班,现在我们不知道这筐橘子有多少个,只知道按3:2来某某,怎样分才是按3:2分?把你的想法填学习任务单中的表格内,写好之后把你的想法在四人小组内说一说。

找几位同学说一说自己是如何分的。

课件出示表格。淘气和笑笑也运用了画表格的方式进行了分配。注意按比分配时,两个班每次分到的橘子数都必须符合3:2。

如果有140个橘子,按3:2来某某,又该怎样分呢?

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请把你的想法写在学习任务单上。

指名不同方法的学生上台演示。

(1)画表格法:

1班

2班



30个

30个



30个

30个



6个

4个



XXXXXXXXXX

XXXXXXXXXX



直到把这筐橘子分完为止。

(2)按比的意义:

140个

把140个橘子按3:2来某某,一共分成5份。先求出1份是多少,再求出3份与2份分别是多少。

140XXXXX(3+2)=28(个)

28XXXXX3=84(个)

28XXXXX2=56(个)

比与乘法的关系:

把140个橘子,按3:2的比进行分配给1、2两班,共分了5份,1班占了总数的3/5,2班占了总数的2/5。然后根据分数的意义求出1班、2分分得的具体数量。

3+2=5

140XXXXX3/5=84(个)

140XXXXX2/5=56(个)

通过比的意义列方程计算

找出等量关系:

3份(1班)+2份(2班)=140个

引导总结

同学们能想出这么的方法,真了不起。那么这么多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在这些不同的方法中什么是不变的?(3:2)

引导学生总结:

按一定的比进行分配,先要求出标准量一共分成了多少份,再把比化成分数,用分数的方法解答。

或者采用平均分的方法,把标准量平均分成多少份,求出每一份的具体数量,再解答问题。

学生回答。

学生独立思考。

学生回答。

学生填写学习任务单。

学生自行作答后分组讨论交流。

学生独立思考并完成学习任务单。

学生板书。

汇报交流,介绍自己的想法。

回忆分数乘法中的“求一个书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学生观察分析总结方法。

学生思考回答。



回忆部分量与总量之间的关系,巩固所学知识,为新学知识埋下伏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学生讨论、分析、小组合作,得到如何分才公平的结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解决问题的兴趣,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引导注意按比分配时,两个班每次分到的橘子数都必须符合3:2。

在学生独立解答的基础上,指名学生板书算式,注重引导学生辨析每一个算式的意义,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详细地讲出来,并给以图的方式帮助理解,使学生对最后三种方法都能得到认同。

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体验、思考时间,理解按一定比来某某配的意思。鼓励学生采取多种解题策略,从实践中发现规律,理解部分量与总量之间的关系。





课件出示题目:

据统计,12岁以下儿童的头部长度与身体高度的比是2:15,你能根据这个比得出哪些信息?

请三名同学上台测量其中一位同学的身高,然后根据身高计算该同学的头长。

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师总结:

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同学们只要认真分析数量关系,就可以找到多种解题方法。集体的力量之强大,要继续发扬“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精神。



学生独立尝试解答。

小组内交流。

指名不同方法的学生上台板演。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按比分配的解题方法。

揭示数学的本质,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相互联系,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兴趣。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同位之间交流一下。

在生活中,比的应用非常的广泛,比如建筑业、农业、医药等都精确的应用了比的知识,所以同学们今后要留心观察生活,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作业

布置



完成课后“练某某”第1,2,3题。





【板书设计】

比的应用

按比分配

运用比的意义 (2)运用比与分数的关系

140XXXXX(3+2)=28(个) 3+2=5

28XXXXX3=84(个) 140XXXXX3/5=84(个)

28XXXXX2=56(个) 140XXXXX2/5=56(个)

【教学反思】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比的应用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