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及反思高某某

本文由用户“bingcw”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09 01:42:22 举报文档

以下为《教学设计及反思高某某》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教学设计及反思】

作业题目:

完成并提交一篇“教学设计及反思”作业。

作业要求:

1.教学设计及反思请参照模版要求填写;

2.作品必须原创,做真实的自己,如出现雷同,成绩将视为不合格;

3. 字数在400以上。

附件:教学设计及反思模版(撰写时蓝色文字可以删去)

教学设计及反思



课题名称:11-20的认识



姓名:

高某某

工作单位:

***



学科年级:

一年级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11-20的认识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1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后面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铺垫,同时也为下学期学习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节主要学习11-20的组成以及数字的写法和读法。为后面学习数位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学生能准确数出11-20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会说出20以内数的顺序,并且会比较大小。

学会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乐于思考。

学生能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重点: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数,会说出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数的大小。

难点:准确说出11-20的合成。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在入学时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基础,不过11-20各数绝大部分学生只限于会数,会写,计数单位十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所以,对于数字的合成,学生较难于理解。

预习的时候,让学生先准备20根小木棍,让他们先一个一个的数,之后给他们留下一个难题,怎么样做,才能让我们一眼看出木棍的数量。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紧扣书本上的主题图,把主题图讲的活泼起来,学具和水果来跟我们做游戏了)



学生紧跟老师的话,去找图中的各个学具的数量。引入新课



讲学生的注意力快速的转移到课堂上,同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直奔主题。



新课探索

(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木棒,先跟学生讲解古时候人们为了方便,把10个一捆的木棒捆起来,这样方便计数,让学生也把木棒系起来。之后感知11-20各数的组成)

学生会很积极的将木棍分成两部分,然后跟着老师,拿着木棍一个个感知数字的组成。

在感知的基础上,借助小棒,直观演示操作,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从而理解10个1是一个十。



巩固练习(包括做课后的做一做、猜数游戏、等多种形式的练习)

学生在学习新课之后,可能反应速度会有点慢,但是通过数字游戏等的练习,再一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再一个的吸收。)

巩固学生的新知,看看学生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策略选择



首先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引导学生从故事和游戏开展新课。

再次是明确的讲解教材内容;

让学生动手操作掌握重难点知识;

师生总结;

辅导学生及时做练习;

让学生独立完成作业。



六、教学评价设计





教师评价:准确的说出11-20各数的合成。

小组评价:能够用木棒摆出11-20各数的合成。



七、教学课件



//

//

///

/

/



八、板书设计



 11-20各数的认识

11 一个十和一个一 读作:十一

12 一个十和二个一 读作:十二

13 一个十和三个一 读作:十三

......

20 二个十 读作:二十



九、教学反思



11-20的认识对学生往后的学习将起到很大的作用,所以这节课对学生对老师都是特别重要的。

上课时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数一数,说一说,摆一摆等动手实践去探索数字的合成,让他们在动手的过程中勤于思考,培养了学生的数感,还有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应用意识。

另外,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总之,这节课将会是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一节课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教学设计及反思高某某》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