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教学设计-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 公滨小学校 车翠英》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教学设计(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
基本信息
课题
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
工作单位
公滨小学校
学员姓名
车翠英
学科
数学
教材版本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数学》一年级(上)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几何图形学习的开端,也为今后继续学习“分类”的奠定基础。由于此内容比较切合学生的实际(直观形象,学生生活中常见),所以在设计理念上尽力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去进行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学生刚进入学校,对所接触的学习内容比较好奇,让他们在短时间内认识生活和数学中的各种图形,对自己的学习有所成就感。在学习形式上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合作探究贯穿整节课。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发现和创造,学会归纳总结,尽力调动其积极性,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玩中学习数学,感受学习的快乐,欣赏数学美,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对一些物体和图形的特点还不太明确。物体和图形种类太多,学生很难全部掌握。
教学过程 (体现“课堂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分物体
上课前,老师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老师拿出装有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实物的纸箱子, 每组一个纸箱,每只纸箱里放相同的物品。
学生从箱子中抽出实物后,将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一些新颖的物体和图形,让学生识别。
二、揭示概念
老师揭示概念特征,借助卡片和图形展示,让学生感知各种形状的物体。
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重新识别各种物体和图形,改正之前分类的错误。
通过学习领会各种图形和物体的特点,将数学中的图形转换为生活中的图形,进一步了解其中的异同点。
三、初步感知
老师让同学们每人分别拿出一个球、圆柱、长方体、正方体的物品,各自在桌子上滚一滚、推一推、比一比。
每个小组派一名同学说一说在操作时的感受,例如球和圆柱都能滚,并且球能随意滚,圆柱只能前后滚动;长方体、正方体不能滚动,只能平移动。
让学生触摸实物,产生感知,在触摸物体表面时学生能感觉出平面与曲面,使学生进一步对物的形状有进一步的了解。
四、联系实际
从身边的实际物体出发,让学生联系实际说一说,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中都有那些图形。
运用所学的知识,识别生活中的各种物体及图形,利用手中的学具进行拼搭,每个小组派一名同学说一说自己小组拼出了什么物品,利用了哪些图形。
通过课堂练习,在生活中也能识别各种物体和图形。将整堂课的所有内容联系在一起,认识各种物体和图形。
课堂小结
通过丰富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对各种物体形状的体验,从而鼓励学生积极进行探索。如发现长方体、正方体不能滚动的原因;圆柱和球的滚动为什么不一样;用实物学具搭物体的奇思异想;儿童城堡、火车、飞机、游乐园等,进而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培养合作意识。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有意识第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数学交流情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成为课堂的主人,有效地提高问题解决能力,让每一个孩子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数学书练习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教学设计-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 公滨小学校 车翠英》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