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秦的统一教学设计(夏某某)》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教学设计方案
一.作业题目:
结合您在本次培训中的所学及实践完成一篇教学设计并以作业形式提交。
二.作业要求:
1.教学设计方案请参照模板要求填写;
2.作品必须原创,做真实的自己,如出现雷同,视为不合格。
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见附件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秦统一中国
姓名:
夏某某
工作单位:
***学校
学科年级:
七年级上册历史
教材版本:
人教版统编教材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本科讲了秦在具备哪些方面的条件下,一举统一了六国;此后建立起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统一之后,为了适应新的国情,秦朝建立了怎样的政治制度,且对后世有何影响;为了巩固统治,秦又采取了哪些措施。本课是第三单元的第一课,也是非常重要的一课,秦结束了长期以来的战乱分裂的局面,至此中国历史开始了第一个大一统时期,对后世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具体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明晰(学生懂)、具体、可操作、可以依据练习测试题)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知识与能力:
知道秦朝的统一;
了解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
了解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对巩固国家统一的作用;
对秦始皇的评价,培养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识读《秦朝形势图》《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研读文字材料、《统一文字》《统一货币》图片材料,获取有效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
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学重点:
理解并记忆巩固统一的措施;
理清秦灭六国的背景。
教学难点: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的认识和理解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历史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是一门全新的、较难理解的学科,对于一些时间概念与专业术语难以理解,需要用图片或故事等更加直观的方式,***央集权以及皇权专制等术语。
必须让学生提前去预习,自己区寻找关于秦灭六国的背景、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与架构、巩固统一的措施以及作用等知识点,方便上课能跟上教师思路,共容易理解。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画出流程图)
一、导入新课
公元前246年,13岁的秦王嬴政登基称王。公元前230年,秦王发兵灭韩,拉开了10年统一战争的序幕。秦王嬴政二十六年,灭齐,至此天下尽归于秦。秦王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庞大帝国,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天下万民只有一个领袖——秦始皇。
提问:那么,历史上的秦始皇有什么历史功绩呢?我们该如何评价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9课《秦统一中国》。
二、新课讲授
1.合作探究:秦始皇能够灭掉东方某某,实现统一的原因有哪些?小组合作交流。
2.教师总结归纳:
(1)战乱频繁、百姓渴望安定。(2)商鞅变法使秦国实力超群。(3)秦王嬴政招募人才,积极策划。
3.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归纳秦王统一的过程。
提示:(1)时间:公元前230年—前221年。(2)秦灭六国的先后顺序:韩、赵、魏、楚、燕、齐。(3)人物:嬴政。(4)都城:咸阳。(5)结果: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4.图片展示:观察教材《秦朝灭六国》动态图
5.教师讲述:秦灭六国后,又北进南下,对边疆地区进行开拓和经营,管辖范围大为拓展。
6.秦统一的历史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目标导学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教师讲述: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秦灭六国可以说是军事上完成了统一的大业,怎么才能巩固统一呢?如果消防西周的分封制的话,是不是一个明智之举呢?
1.课堂活动:学生表演小品《朝会》,情景再现,感受秦朝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的过程。
(学生表演)
旁白:秦王灭六国以后的一天,召集群臣商议治国之事。
秦王:寡人自起兵以来,南征北战,东打西杀,一统天下,建立了千秋基业,今与大家商量国君该如何称呼。
李斯:大王的丰功伟绩,亘古未有,即使三皇五帝也不能与大王相比。
秦王:妙哉,那就称“皇帝”吧,寡人就是始皇帝,子孙后代,代代相传,以至千世万世。寡人自称“朕”,朕要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职。
大臣一:大王,哦.....不不不,皇上。这三个官职具体负责什么呢?
秦始皇:李某某,你来替朕给大家解释解释。
李斯:丞相主管全国的行政事务,太尉总领军事,御史大夫负责检查文武百官。
王某某:皇上,地方上又该如何处理呢?现在诸侯刚刚消灭,特别是燕、楚、齐三国离咸阳很远,不在那里封几个王某某,请皇上把几位皇子封到那里去。
李斯:周武王建立周某某的时候,封了不少诸侯,到后来却像冤家一样互相残杀,周某某也无法禁止,可见分封的办法不好,不如沿用我们的郡县制。
秦始皇:好,正合朕意,从此废除分封制,设立郡县。退朝。
教师讲述:通过观看小品,我们了解到了秦始皇名称的由来,以及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使用了中央集权制度,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为什么要使用中央集权制度呢?
2.问题思考: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创建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一是秦实现统一后,原来各自为政的政治形态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二是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3.学生自主学习:归纳秦始皇创立的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提示:皇权至高无上:“始皇帝”——“秦始皇”;
中央设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4.教师讲述:在政治上所采取的措施起到的作用是,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一,加强了对人民的统治。
5.问题探究: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请同学生们自己做一张图表来分析比较一下秦朝的郡县制与周某某分封制的不同?
项目
周某某
秦朝
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王
皇帝
最高统治者的权力
周某某在名义上是天下共主
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统治地方的方式
分封制
建立郡县制
目标导学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如果货币、文字、度量衡不统一,可能会带来哪些不便?
学生回答:......
教师补充:同学们很棒,那你们在书上找一找统一之后的文字、货币、度量衡又是怎么样的呢?(课件显示统一之后的文字字体、圆形方孔半两钱及度量衡图片)。
2、教师提问:那我们来归纳一下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哪些?这些措施的实施有何意义?
(1)文化上:以小篆作为统一文字。(展示教材第44页的统一文字图片)
(2)经济上:①统一货币。(展示教材第44页的统一货币图片)②统一度量衡。(展示教材第45页的“铜量”和“铜权”图片)③车同轨、修驰道。
(3)军事上:①开凿灵渠。②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三、课堂总结
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状态,战争频繁,严重阻碍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同时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灾难。秦的统一,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也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秦朝是第一次也是真正意义上在中国历史上完成了统一,开创了一个新局面。秦始皇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领域,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对巩固封建国家的统一和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的设计的各流程,设计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给学生演示秦灭六国的动态图
观看动图,了解秦灭六国的步骤
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秦灭六国的顺序以及特点
帮学生设计小品《朝会》的剧本
选出几名同学来扮演角色,演出小品《朝会》
让学生通过表演的方式,更生动地理解秦始皇名称的由来以及中央集权制的建立
设计秦朝与周某某制度对比的表格
学生填表,并复习之前的知识
使学生用对比的方式,更加深刻地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与西周分封制的不同
六、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教师的课件设计以及课堂讲授是否紧紧围绕本课重难点进行展开?
学生对重难点是否完全理解,掌握程度?
课堂时间的把握是否得当?
七、教学课件(本节课的教学课件)
?如板书中含有特殊符号、图片等内容,为方便展示,可将板书以附件或图片形式上传。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秦的统一教学设计(夏某某)》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