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设计

本文由用户“yyonng”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06 05:42:45 举报文档

以下为《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信息技术优化学科教学设计方案

作业题目:

结合您在本次培训中选定的课程,完成一篇教学设计方案,并作为终结性成果以作业形式提交。

1.作业要求

(1)必须是原创,抄袭将被判定为“不合格”。

(2)要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字数要求500字以上。

(3)对于优秀作品,我们会进行整理并予以展示,请各位老师认真完成并学习其他学员提交的优秀作品。

*请下载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设计(模板)编写作业,为方便批改,建议先在文档编辑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不要超过20分钟。

2.成果模板

(1)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

《鸟的天堂》



姓名

方某某

工作单位

屯溪大位小学



年级学科

四年级语文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鸟的天堂》是我国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一篇散文佳作。文章动静结合,韵味十足,遣词造句精妙准确,表达感情充沛细腻。动静结合,情景交融是本文的最大特色。文章的第一部分以写静态为主,重点描绘了大榕树树大,干多,枝繁,叶茂的特点;第二部分则以写动态为主,展现了一幅百鸟齐鸣、万鸟纷飞的热闹画面。



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细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目标要明晰、具体、可操作,并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1.学习生字“梢 暇 恋”新词“留恋 不禁 展示 颤动 南国 应接不暇”。 2.训练学生按作者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某某。 3.引导学生体会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静态,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动态,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作文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通过日常的学习和交流,我感觉本班学生个性活泼、开朗,知识掌握能力较好,思维活跃,学习积极性高并敢于表达,且阅读能力与表达能力较强。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大部分学生都具有较好的信息技术基础和较强的操作能力。所以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大胆组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新知,掌握技能。同时要兼顾学生的能力差异,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和个别后进生的指导。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



一、整体感知,激发情感  

1、同学们,昨天我们同巴金老先生一同去了鸟的天堂,谁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作者去了鸟的天堂,发出了怎样的感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有感而发的呢?谁能与作者心通,有感的读出作者的心声。  

3、“鸟的天堂”到底指的是什么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这棵神奇的树。

二、品词读句,感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1、指名读5-9自然段,思考这棵有什么特点?  

2、默读思考:作者是怎样写出这棵大榕树的特点的?把你感触最深的句段多读两遍,在旁边写上你的体会。  

3、交流:  

(1)预设学生可能会首先读第7自然段,并会强调“大”字。  

师:你强调了“大”字,想用朗读突出榕树的特点大,有没有不同的看法。老师认为应该强调“一”,谁能帮老师说说理由。  

是啊,这句话是承接前面的争论而来的,让我们先去看看他们是怎么争论的,谁能读一读5、6自然段。  

从他们的争论能看出榕树的特点吗?这两段该用什么语气读呢?指导朗读。  

(2)到底是怎样的一株大榕树,让我们如此的争论,让我们再来看一看第7自然段,指名说一说。  

“不可计数”什么意思?  

(课件:出示大榕树图片)指导看课件,谁能用一个词语表示大榕树的大(独木成林)。  

一个“卧”字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了什么?再引导看课件。谁能用朗读来展示大榕树的“大”。  

师:人常说“独木不成林”,但这棵却覆盖整个小岛,形成独木成林的奇观,我们现在一起来看一看这样的大榕树。她是那样安详、优雅、自然、宛若一个隔离尘世的人间天堂,难怪作者这样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齐某某)  

(3)学生引出第8自然段,闭目听老师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颤动”什么意思?换成“抖动”行吗?想像“颤动”和“抖动”的样子,引导学生联系整个句子,理解颤动表现了新的生命虽是弱小的,但生命力是旺盛的。  

师:多么旺盛,充满生机的大榕树啊!难怪作者如此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回读)  

让我们一起齐某某这一段。  

(4)如果你是一只小鸟,你愿意来这棵南国的树上安居乐业吗?可是作者却没有看见一只鸟的影儿。“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对吗?  

让我们再次走进鸟的天堂。

三、品读想像,渗透写法  

1、闭上眼睛听老师读11-13自然段,想像。  

2、说说你看见了什么?  

3、从中我们发现鸟的天堂有什么特点?  

(出示课件:群鸟飞出的场景)

4、谁能用朗读表现鸟儿的多和自由快乐?  

5、“应接不暇”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师:理解词语的方法很多,你可以查字典、工具书,也可以联系上下文。  

6、“鸟的天堂”里有许多鸟,可作者为什么只具体写一只画眉鸟呢?这就是我们曾经说过的点面结合的表达方法。这只画眉鸟就是这里的点,许许多多的鸟就形成了面。以一只画眉鸟展示鸟儿们的自由快乐,让我们感受到了群鸟欢腾的壮观景象,这又叫动态描写。那么前面的大榕树就属于(静态描写)。动静结合是本文的又一表达方法,在今后的写作中,同学们要善于运用这两种表达方法。

四、引导质疑,感悟“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1、默读第14自然段,谁能火眼金睛发现问题?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前面一个“鸟的天堂“加了引号,而后一个没有?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昨天不是没有鸟而是我的眼睛没有看到,因为去的时间是黄昏,鸟都栖息了,再加上大榕树的枝叶繁茂,所以没有看到。而第二次是早晨去的,鸟都欢快地飞出来。作者见到的确实是鸟的天堂。第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指的是茂盛的大榕树。第二个不加引号,是用天堂来比喻这里对鸟儿的栖息繁衍再合适不过的地方,是名副其实的鸟的天堂。)

2、鸟的天堂里既然有这么多的鸟,就让我们一起来尽情欣赏吧!(出示课件)

五、深化中心,迁移教育  

1、学完了课文,谁能告诉我这里为什么成了“鸟的天堂”呢?  

2、除了大榕树的大和茂盛外还有什么原因呢?(人类的保护;位置好,远离人群;河可给鸟提供食物和水)

3、是啊,大自然多么的神奇、美丽,我们应该学习这里的人们,保护鸟类、保护环境,让我们的地球母亲成为人间的天堂。

六、拓展延伸、激情写作  

作业:如果你是鸟的天堂里的一只小鸟,你会怎样向别人介绍你的家园呢?以榕树上一只小鸟的身份写一篇导游词。(利用课件播放背景音乐)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同学们,昨天我们同巴金老先生一同去了鸟的天堂,谁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作者去了鸟的天堂,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3.“鸟的天堂”到底指的是什么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这棵神奇的树。

指名回答

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回忆引出作者的感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通过读使学生与作者心灵沟通。通过设疑的方法调动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1.默读思考:作者是怎样写出这棵大榕树的特点的?把你感触最深的句段多读两遍,在旁边写上你的体会。

2.课件:出示大榕树图片)指导看课件,谁能用一个词语表示大榕树的大(独木成林)。

3.如果你是一只小鸟,你愿意来这棵南国的树上安居乐业吗?可是作者却没有看见一只鸟的影儿。“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对吗?  

1.学生交流回答问题。

2.学生朗读。

3.闭目听老师读,思考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这一环节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运用语文阅读的方法,利用课件创设的情景进一步品词读句,感悟课文。这不仅体现“双主”的教学模式也为下面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奠定了基础。在此环节中信息技术为教学创设了情境,也作为了提供丰富资源,加工信息的认知工具。



1. 闭上眼睛听老师读11-13自然段。

2.出示课件:群鸟飞出的场景

3. 理解词语的方法很多,你可以查字典、工具书,也可以联系上下文。  

1.闭上眼睛听老师读11-13自然段,想像。

2.学生朗读。

创设的这些问题情境能触动孩子的内心,启发学生的思维,而放手让学生质疑,更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丰富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实现情感目标的大幅度跨越,达到移情的目的,为探究性学习推波助澜。



1.谁能火眼金睛发现问题?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前面一个“鸟的天堂“加了引号,而后一个没有?

2、鸟的天堂里既然有这么多的鸟,就让我们一起来尽情欣赏吧!(出示课件)

1、默读第14自然段。

2.学生欣赏鸟多的课件。

通过对两个不同意义的引号的比较,更加深入的理解文章内容。利用信息化手段触动孩子们的爱心。



1.学完了课文,谁能告诉我这里为什么成了“鸟的天堂”呢?  

2.除了大榕树的大和茂盛外还有什么原因呢?

3. 教师小结。

学生回答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充分发挥资源的作用,通过大量的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题材的阅读资源让学生体会爱心的力量,积累文字材料,将语言文字内化成自己的内心情感体验,真正让他们知道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也为创作表达做好铺垫。



布置作业:如果你是鸟的天堂里的一只小鸟,你会怎样向别人介绍你的家园呢?以榕树上一只小鸟的身份写一篇导游词。(利用课件播放背景音乐)

学生练笔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在学完课文后有创造表达的欲望,提高学生写作水平,通过写后的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进步,体验写作的成就感。我设计的习作提示语能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使学生有话愿说,有话可说,人人能说。另外,本环节还使用到“背景音乐”,这一资源的使用不仅能渲染气氛,激发情感,更能深入地表现主题,一举两得。



六、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符合程度







完全

符合

基本

符合

基 本

不符合



教学目标

(1)符合课标要求,体现“三个维度”整体落实,符合学生实际的程度,注重全体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2)目标明确、具体、得当,具有可操作性。









学习条件

(3)学习环境的创设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











(4)合理运用学习资源,恰当使用教学手段。









学习指导

教学调控

(5)正确把握教材,教学方法符合学生实际,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6)教学体现多项互动交流,鼓励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清晰、流畅、真实,灵活处理随机出现的不同情况。









学生活动

(7)学生积极参与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体现主动性与创新性。











(8)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思维活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课堂气氛

(9)课堂气氛宽松,学习进程张弛有度。











(10)课堂气氛民主,师生关系融洽,师生、生生间的交流平等、积极。









教学效果

(11)基本实现教学目标,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有提高,大多数学生主动获取了知识。











(12)教师情绪符合教学内容的需要,学生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愉悦,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学科特色

(1)尊重学生个人情感体验,注重语文能力培养。











(2)具有原创的教学设计。









其他











评价等级

A

B

 C

D















评语:







七、教学板书(本节课的教学板书。如板书中含有特殊符号、图片等内容,为方便展示,可将板书以附件或图片形式上传。)

板书设计  

树:大、茂盛、勃勃生机

鸟:多、自由、快乐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