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生物学科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生物学科教学设计
作者信息
姓名
万某某
电话
***
学科
高中生物
年级
高中级
邮件
单位
**_*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一、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一、教材分析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是人教版必修一“分子与细胞”模块第五章第四节的内容。这节内容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第二部分是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与旧教材相比,本节内容大体上保持了旧教材的难易程度和编排顺序,仅在以下三个方面作了调整:一是对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进行了扩充,增加了英格豪斯、梅耶、卡尔文等科学家的实验,将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阐述的更加完整。二是新增了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影响的探究实验,这个探究实验的设计和操作均有一定的难度,教材为此提供了相关的提示和参考案例。三是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化能合成作用这两部分内容在旧教材中没有被编排在《光合作用》这一节中,现为了内容的完整性和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将这两部分内容移至本节中。
本节内容不仅和初中教材中有关光合作用的基础知识密切相关,而且在高中教材中也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进一步理解在第三章中为什么把叶绿体比作“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另一方面本节内容也为必修3中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选修3中生态工程等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生分析
学生通过初中的生物课程学习,以及生活常识,对植物的生理活动有一定了解,但不够全面,以此为切入点,进行新课程的学习。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2)说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能力目标】
(1)学会提取、分离绿叶色素的方法
(2)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叶绿体结构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
利用有些植物的叶片在不同时期颜色不同的图片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本节第一部分:光合作用与细胞中的色素有关系。
捕获光能的色素的实验
光合色素的种类 引导学生完成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得出结论。
光合色素的作用 利用屏幕显示4种色素分别放在阳光和三棱镜之间得到的4张光谱图,并结合教材上的图5-10,得出结论。
叶绿体的功能 介绍恩格尔曼的实验,得出实验结论并分析实验方法的巧妙处。
叶绿体的结构 通过观察叶绿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认识叶绿体的基本结构以及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教学用具:多媒体演示课件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
(资源、方法、手段等)
屏幕上出示有些植物的叶片在不同时期颜色不同图片并提问:
为什么有些植物的叶片不是绿色的?
为什么有些植物的叶片在不同时期颜色不同呢?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上的材料分析:恩格尔曼的实验。思考:
恩格尔曼的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恩格尔曼的实验方法有什么巧妙之处?
屏幕上出示叶绿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叶绿体有哪些结构组成?
叶绿体有哪些结构特点是与其功能相适应?
(第一教时结束)
学生根据已知知识和经验作出回答
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包括绿叶中色素的种类、颜色、含量多少,最佳的实验材料、滤纸条剪去两角的原因,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细线的原因等。
仔细观察分析屏幕上的四张图,对4种色素主要吸收的光初步得出结论。再通过阅读教材上的图进一步证实。
倾听,准备学习叶绿体的功能。
根据恩格尔曼的实验思路,思考回答问题。观察叶绿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思考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
/
/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引导学生深入研究
小组探究
学习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生物学科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