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之死 教学设计

本文由用户“hengheng888”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05 23:11:36 举报文档

以下为《项羽之死 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项羽之死》教学设计

?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培养文言文自学能力:梳理知识点、确认重点字词句;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解决疑难问题;学会交流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共同进步。

????2、把握文章内容,联系旧课文,掌握评价历史人物形象的方法。

????能力目标:

????以读促写,通过单项训练提高议论文写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刘邦在逆境中沉着冷静的性格,吸取项某某大是大非问题上不够理智的教训。

????二、教学重难点

????1、疏通文意,确定重点词、句,并加以理解和记忆。

????2、通过情节评析人物形象。

????三、课时安排:3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多媒体显示:项羽图片

????(让学生联系《鸿门宴》回答项羽的形象:英雄、莽夫、勇猛、有勇无谋、自负、妇人之仁等。)

????在项羽的身上,优点和缺点都是那么的突出,可算是一个相当个性化的人物,也才使得他几千年来从不曾被人忘记,从而成为文学艺术家们宠爱的一个创作素材。

????我们曾在高一时学过《鸿门宴》,大家对项羽有了比较深入客观的了解,今天,我们将学习同样选自《史记XXXXX项羽本纪》的《项羽之死》,来进一步完善我们对项羽的了解,进一步学习如何分析评价一位历史人物。

????《项羽之死》记述项羽一生的最后阶段,表现他无可奈何的失败和悲壮的死亡,是《项羽本纪》中最具悲剧性的一幕。这篇文章围绕项羽这个悲剧英雄,描写了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场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了他的性格。

????二、朗诵全文

????(作用:教师富有感情的朗诵,能更好的表现文中描写的历史场景,营造悲剧氛围,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显示:

????1、结合书下注解,疏通文意,确定重点词、句,并加以理解和记忆。

????2、设疑、解疑:通过交流、讨论,解决心中疑惑。

????3、提交问题,共同讨论解决。

????(学生按照要求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巡视课堂,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收集学生的疑难问题。)

????三、梳理知识点,解决疑难问题

??(一)确认书下注解在的重点词句

??(二)补充讲解

????多媒体显示:

????1、 项王军壁垓下:名词—动词,驻守

????????岸土赤而壁立:名词—状语,像墙壁一样

????2、于是项王乃慷慨悲歌:情绪激昂。

????3、力拔山兮气盖世:拔,撼动。盖,胜过、压倒、超过。

????4、项王泣数行下:眼泪

????5、平明(平旦)天亮

????6、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定语后置句)

???????译:能跟从的骑兵一百多人罢了。

????7、地方千里:地/方:土地方圆

????8、天之亡我,我何某某!

??????“何XXXXXXXXXX为”,固定结构,由副词“何”与语气词“为”构成。

???????用于询问原因或反诘。可译为“为什么呢”“怎么呢”等

????9、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副词,仅仅、只

???????问今是何某某,乃不知有汉:副词,竟、却

???(三)知识梳理

????一、多义词

????1、项王军壁垓下(???????????)??????岸土赤而壁立(???????????)

????2、自为诗曰 ???(???????????)??????为诸君溃围??(???????????)

??????赤泉侯为骑将 (???????????)?????吾为若德????(???????????)

??????吾为公取彼一将 (???????????)

????3、虞兮虞兮奈若何 (???????????)???吾为若德??????(???????????)

????4、亦足王也?????(???????????)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某某(???????????)

????5、是时,赤泉侯为骑将 (???????????)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

????6、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以无厚入有间(???????????)?????????????????

????7、籍独不愧于某某(???????????)???????然今卒困于此(???????????)?????????????????

????8、天之亡我 (???????????)??????汉军乃觉之(???????????)???????????????????????????????

????9、乃有二十八骑(???????????)???问今是何某某,乃不知有汉(???????????)

????二、解释下列词语

????1、于是项王乃慷慨悲歌(???????????)???2、力拔山兮气盖世(???????????)????????????????????

????3、直夜溃围南出(???????????)??????????4、常某某(???????????)?????

????5、然今卒困于此(???????????)??????????6、期山东为三处(???????????)

????7、骓不逝兮可奈何(???????????)????????8、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9、地方千里(???????????)??????????????10、平明,汉军乃觉之(???????????)??

????三、找出并解释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的词。

????1、项王军壁垓下????????????2、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3、直夜溃围南出????????????4、亦足王也????????

????5、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某某????????????

????四、文言句式

????1、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2、左,乃陷大泽中?????????????????

????3、然今卒困于此?????????????????????4、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五、固定结构

????1、骓不逝兮可奈何??????????????????2、天之亡我,我何某某?????????????

????六、翻译下列句子。

????1、汉皆已得楚某某?是何楚人之多也!

????2、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3、天之亡我,我何某某?

????4、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5、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四、布置作业

????1、 复习巩固本课文言基础知识;

????2、 思考:“项羽之死”给我的启示。

????五.反思

????重点掌握字词,了解文章大意。

第二课时

????一、分析讲解文章内容

????第一段:垓下被围的困境

????主要情节:四面楚歌——慷慨悲歌

????1、请找出表现项某某“四面楚歌”时的动作行为的五个动词。(惊——起——饮——歌——泣)

????2、从中可见项羽的性格:多愁善感

????第二段:垓下突围、被困东城

????主要情节:直夜溃围——绐陷大泽——决意快战

????1、此段中项羽对部下所说的话占了很大一部分,请认真阅读,分析其中表达的意思。(辉煌的过去,失败的今天。反复强调:“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2、从中可见项羽的性格:自负、勇武

????第三段:东城溃围之战

????三次行动:

????第一次:项羽——大呼、驰下、斩将 / 汉军——皆披靡

????1、“遂斩汉一将”中的“遂”字有没有什么特别的表意作用?(说明项羽“斩汉一将”轻而易举,从而表现出项羽的勇猛善战。)

????第二次:项羽——嗔目叱之

????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通过对比,表现出项羽的勇猛。)

????第三次:项羽——弛,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亡两骑(“杀数十百人”展现项羽勇猛少敌,势不可挡的战斗场面,表现出项羽的勇猛善战。)

????2、三次行动,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项羽如猛虎一般的气势和战斗力,英武形象栩栩如生。非常精彩!三次行动之后,有一段项羽与部下的对话,有什么作用吗?

????(说明项羽刚才的勇猛杀敌主要是向部下证明他的失败是“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3、从中可见项羽的性格:勇猛、自负

????第四段:写自刎乌江

????1、为什么项羽“欲东渡乌江”,却又在有船可渡的时候不渡了呢?(亭长的话使项羽心中产生深深的“无颜见江东父兄”的羞愧之意,所以决定不渡乌江。)

????2、从中可见项羽的性格:知耻重义

????二、小结

故事

人物形象

语言

写法



垓下之围

多愁善感

惊、起、饮、歌、泣

动作、语言、映衬



东城快战

勇猛、自负

天之亡我,非战之罪!“遂”

动作、语言、场面



乌江自刎

知耻重义

笑答、“吾为若德”“遂自刎”

神态、动作、语言、对比



????二、总结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1、要有理有据;

????2、要将历史人物放到其生活的时代背景中去评价;

????3、要在评价中获得经验教训,以启示今人。

????三、反思

????学习了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

?

第三课时

????一、写作训练(时间:10分钟)

????多媒体显示:

????要求:1、100字左右;

????2、引用一句名言;

????3、(主要)以《项羽之死》中的情节、细节为事例;

????4、点评事例;

????5、联系现实。

????二、学生练习

????三、示例评析

????示例一:

????(观点)做人必须要有尊严。一个人如果没有了尊严,生存在这世上也就毫无意义。(事例)项某某乌江某某,面对束手就擒和自刎两种抉择,他毅然选择自刎。(点评)一旦被擒,受到的羞辱就无以计数,人生的尊严也就丢失了。(名言)古语云:“男儿膝下有黄金。”所谓“黄金”,就是这珍贵无比的尊严。(现实)因此,在面对选择时,我们一定要保持自己人生的尊严。

????示例二:

????(名言)民如水,君如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事例)项羽攻破秦某某,只顾烧秦殿、庆功业、赏士卒,却偏偏忘了安抚百姓!以致他在溃围迷路时,竟被一田父欺骗,误入大泽,走向绝境。(观点)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点评)项羽英雄一生,却不知民心之贵千金难买。(现实)可见当政者治政、为官者处事,当以百姓为重。

????示例三:

????(名言)士可杀,不可辱。(观点)尊严比生命更重要。(事例)当项羽被迫退到乌江时,他没有投降——投降就会受辱;他选择了死——宁愿死,也要捍卫自己的尊严!乌江某某上,他的身躯无比高大。(点评)把人的尊严放到了至高的地位,是一种超脱于物质的高尚情操。

????分析示例三所存在的问题:点评不到位,不能很好地将事例与观点结合起来,以突出观点。

????修改:(名言)士可杀,不可辱。(观点)尊严比生命更重要。(事例)当项羽被迫退到乌江时,他没有投降——投降就会受辱;他选择了死——宁愿死,也要捍卫自己的尊严!乌江某某上,他的身躯无比高大。(点评)项羽把人的尊严放到至高的位置,放弃了生命,却赢得千古美名。(现实)现实生活中,多少人为了一点远不如生命宝贵的虚名浮利,竟能轻易丢掉尊严,虽然活着,却比死去更可悲。

????四、作业

????归纳总结出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

????投影《史记》中项羽本纪的最后一段文字: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某某:“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执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问题一:用原句归纳出司马迁的观点。

????明确: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问题二:既然批评他“谬”为何将他纳入本纪?(用原句回答)

????明确: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参考译文:太史公说:我听周生说舜的眼睛可能是两个瞳人儿。又听说项羽也是两个瞳人儿。项羽难道是舜的后代吗?不然他的发迹怎么那么突然啊!秦朝搞糟了它的政令,陈涉首先发难,各路豪杰蜂拥而起,你争我夺,数也数不清。然而项羽并非有些许权柄可以凭藉,他趁秦末大乱之势兴起于民间,只三年的时间,就率领原战国时的齐、赵、韩、魏、燕五国诸侯灭掉了秦朝,划分天下土地,封王封侯,政令全都由项羽发出,自号为“霸王”,他的势位虽然没能保持长久,但近古以来象这样的人还不曾有过。至于项羽舍弃关中之地,思念楚国建都彭城,放逐义帝,自立为王,而又埋怨诸侯背叛自己,想成大事可就难了。他自夸战功,竭力施展个人的聪明,却不肯师法古人,认为霸王的功业,要靠武力征伐诸侯治理天下,结果五年之间终于丢了国家,身死东城,仍不觉悟,也不自责,实在是太错误了。而他竟然拿“上天要灭亡我,不是用兵的过错”这句话来自我解脱,难道不荒谬吗?)

????五、反思

拓展训练,与写作联系起来。

教学反思:

?为了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事先在优酷网上下载了一段有关本课的背景视频。学生在看的过程中不时的有讨论声相伴。我心里对这节课就有底了。结合着之前学过的《鸿门宴》中的项羽的性格特点引入了新课。 ????其中新知探究部分中对项羽性格的分析这一环节中学生表现非常积极。上课前各组就在白板上展示出来,通过学生的展示可以看出之前预习工作做得很到位。但是也暴露一些问题,那就是学生找不到很贴切的词语形容其性格。究其原因,学生练笔比较少,一到写作文就唏嘘不已。为此我在这节课快结束时,就给学生一个练笔机会,让他们以“我心中的项羽”为题,写一篇小文章。但是学生在课堂上分析时虽然发言的挺多,一旦让其形成文字他们的畏难情绪比较严重。最终作业交上来的也是寥寥无几。 ????总之,通过这节课,我更感受到平常让学生练笔的重要性了。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项羽之死 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