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本文由用户“受伤的心灵777”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07 05:18:10 举报文档

以下为《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教学设计方案

一.作业题目:

结合您在本次培训中的所学及实践完成一篇教学设计并以作业形式提交。

二.作业要求:

1.教学设计方案请参照模板要求填写;

2.作品必须原创,做真实的自己,如出现雷同,视为不合格。

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见附件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散步》



姓名:

刘某某

工作单位:

**_*学校



学科年级:

语文初一

教材版本:

部编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散步》一课是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精读文章,作者是重庆人莫某某。让学生体会一家人在一起散步的浓浓亲情,以及尊老爱幼、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具体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明晰(学生懂)、具体、可操作、可以依据练习测试题)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1、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继续练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积累语言;锻炼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自主、合作、探究,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同时借鉴以小见大的写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形成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品味文章语言特点,感受课文浓浓的亲情,学习表达生活之美。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运用‘以小见大’的写法。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学生在早自习进行了预习。

初一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学习方法掌握较少,学习习惯不够好。

早自习时,学生通读文章,认识并会写读读写写中的生字词,解决字词问题。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画出流程图)



新课导入

播放《family》这则公益广告,让同学们体会家这个温馨的字眼,并配以这样一段话“如果说轰轰烈烈的人生是一种美丽,那么,平平淡淡的生活更见人间真情。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莫某某的散文《散步》,体会那字里行间流淌的浓浓的爱,浓浓的亲情。”

走进作者

出示作者简介

字词积累

出示“信服、嫩芽、分歧、取决、拆散、委屈、粼粼 、一霎时、各得其所”等词语的拼音,出示“熬、委屈、粼粼”等词语的意思。

整体感知

朗读

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字音准,对文章有初步感觉。)

听音频范读(要求:勾画重音、停连语句。)

自我朗读(要求:注意重音、停连、情感,勾出直接表明作者感受的词句。)

分角色朗读(要求:字音准、重音、停连恰当,流畅。)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抢答下列问题:

散步的季节?(初春)

散步的地点?(田野上)

课文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我” 、母亲、妻子、儿子)

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分歧)

什么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 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谁来解决分歧?(“我”)

为什么“我” 来解决?(我” 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 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 的。)

“我” 要如何解决?(我” 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 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 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 说:“走大路。”)

最后是如何选择的?(最后,我们走了小路,在不好走的地方,“我” 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稳稳地走了过去。)

为什么选择了小路?(母亲改变了主意。)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概括一下这篇散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我们一家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课文的题目是《散步》,他们为什么去散步呢?(初春的景色很美,而且母亲也熬过了一个严冬,出去走走还可以唤醒母亲心中的活力,所以一家四口一起出去散步。)

把文章题目《散步》改为“责任”“生命”,好不好?(不好。以“散步”为题,点明了文章事件以及内容,简洁明了,符合文章清新明快的语言特点,如果换成“责任”或“生命”,主题太大,达不了以小见大的效果。)

人物分析

1.请你给这个家庭中的四个成员分别加一个修饰语(概括人物的品质和性格),并说说在文中哪里找到的相关依据。

( )的儿 ( )的妈 ( )的妻 ( )的“我”



从文中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庭?(温馨、和睦、其乐融融)

2. 全文只写了散步这件小事,读来却饶有兴味,为什么?(怎么写)

(1)真情美

(2)语言美

(3)结构美

(4)写法美

学习写法

语言美,美在意境

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XXXXXXXXXX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远与近,点与面,动与静,有色彩、有形态、有声音,展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从侧面衬托了一家人散步时祥和欢乐的气氛。)

她的眼睛顺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充分展现了母亲理解孙儿的内心世界,同时渲染了一种和谐美好的氛围。)

语言美,美在对称

有的浓,有的淡。?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

(事物都是成双成对的,把两个方面集中在一起说,力求把句子写得整齐一点,就可以构成这样对称的句子。对称的句子有对称美,互相映衬,很有情趣。)

语言美,美在哲思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人到中年,对上,肩负着赡养父母的责任;对下,承担着培养、教育子女的责任。所以,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大使命。 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

主旨探究

以小见大,意蕴深厚(小词大用)

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制造悬念)

扩展延伸

阅读林文煌的《三代》,思考与《散步》一文有何异同?填写表格。(出示文章)



课堂小结

同学们,亲情不单靠今天课堂上片刻的时间来体会,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亲情不单是父母无条件的付出,它更应该是儿女们无言的回报。让我们的家永远洋溢着亲情,让我们的家永远充满爱!

课后作业

以“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为题,写下你现在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的设计的各流程,设计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圈点勾画

朗读文章,并勾画生字词,关键语句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以及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文章,抢答问题

学生们快速浏览文章,积极举手抢答

设计的抢答问题都是与文章叙事内容有关,通过抢答,可提升孩子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



对人物形象的分析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

小组内积极讨论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拓展延伸中的比较阅读,请同学们完成表格

学生阅读文章,找两篇文章的相同处与不同处,填写表格

以填表格的形式完成类文阅读,可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六、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1.以大家所熟知的一则电视公益广告(family)作为“导入”,很快进入课文情境2、教学过程按照读文的思维由“感知”而至“品味”,最后的“课堂延伸” ,让学生有课堂再到现实生活,使学生“学以致用”。3、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课堂的气氛有些紧张。这其中一部分原因是新学年新学期伊始师生之间了解还不够,配合不够默契。4、第一个班教学中对教学节奏掌控不够,内容没完成,应该在以后的课堂上把握好时间,以保证一堂课的完整性。



教学课件(本节课的教学课件)



?如板书中含有特殊符号、图片等内容,为方便展示,可将板书以附件或图片形式上传。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