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鲸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鲸》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材依据】
本节教学设计是根据人教版课标本第九册第三单元第一篇课文《鲸》而设计的。
一、设计思路
1.指导思想:
新课标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因此,本课以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理念为指导,通过高效课堂导学案模式力图创造一个轻松活泼,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的课堂环境。通过多媒体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
2.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主要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及生活习性。作者主要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通俗生动准确的对鲸的特点加以说明,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
3.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说明性的文章,之前的教学中对说明性文章也有所接触和了解,学生在此基础上把握文章要点,学习基本的说明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2、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结合课文特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在读中体会作者介绍鲸的说明方法。
2、结合实践活动进行交际训练,发展语言表达及创新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拓展科学知识的意识及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本文培养学生热爱动物、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课文介绍的鲸的知识。
教学难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鲸的科普小视频、谜语卡片
三、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通过动物世界之最的谜语激发学生兴趣,导入《鲸》这篇课文。
(设计意图:开阔思维,激发学习兴趣,自然导入课文的学习。)
2、通过科普视频认识鲸。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通过课文朗读音频以及鲸的图片展示,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小声跟读,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障碍,初步感知内容。
2、检查生字词情况
出示生字词:上颚 哺乳 肺部 鱼鳍 胎生 过滤
3、默读课文,小组合作讨论,总结出文章主要内容。
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及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归纳能力)
(三)、精读第一自然段,探究说明方法。
1、齐声朗读第一自然段,,想想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说明鲸的形体很大,画出有关的句子,做批注。
2、汇报交流。
(1)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某某,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重。”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指导学生理解句中列数字、举例子说明方法的好处。
(2)不少人看到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句中作比较说明方法的好处
(3)“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引导学生通过“要是”一词理解假设说明。
3、师小结:作者就是分别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作假设的说明方法来突出鲸的形体特点——大。
(设计意图:学生理解并体会说明方法对于介绍事物特点的好处)
(四)、小结收获:这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文章既展现了一幅幅关于鲸的生动画面,又向我们开启了一扇探索动物世界的科学之门。让我们驾驶知识的航船,驶进这扇大门,去探索大自然的无限奥秘吧。
(五)、家庭作业
运用所学的说明方法介绍你喜欢的一件物品
(六)、板书设计
9、鲸
形体 进化 种类 生活习性
(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
四、教学反思
《鲸》是一篇引导学生认识说明方法的课文,《鲸》这篇课文巧妙地把说明文的特点以及说明方法的运用准确、生动地表达出来。在教学时,我以第一自然段某某,指导学生研究作者是怎样说明鲸的“大”的。画出体现鲸大的有关词句,品味并分析说明鲸大的方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学生通过第一段的学习,了解了说明方法的特点及用途。在本课的学习中我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通过谜语活跃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丰富的多媒体课件使学生更直观形象的感受鲸的特点。所以整堂课学生参与度较高,师生互动性较好。但整堂课中也存在不足,如在进行谜语问答时,学生回答踊跃但是课堂秩序稍显混乱,导入环节时间较长,以至于整个教学时间把握不准确;学生对于说明方法只知道有哪些,但具体应怎样应用理解的还不够透彻,以后再上说明性文章时一定要注意这方面的引导应用;课文朗读较少等,这些不足还有待改进。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鲸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