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设计(李某某)

本文由用户“linjin99246542”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07 03:59:31 举报文档

以下为《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设计(李某某)》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信息技术优化学科教学设计方案

作业题目:

结合您在本次培训中选定的课程,完成一篇教学设计方案,并作为终结性成某某以作业形式提交。

1.作业要求

(1)必须是原创,抄袭将被判定为“不合格”。

(2)要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字数要求500字以上。

(3)对于优秀作品,我们会进行整理并予以展示,请各位老师认真完成并学习其他学员提交的优秀作品。

*请下载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设计(模板)编写作业,为方便批改,建议先在文档编辑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不要超过20分钟。

2.成某某模板

(1)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

《条形统计图》



姓名

李某某

工作单位

***



年级学科

四年级数学

教材版本

新课标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条形统计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本课是第一课时。在《国家课程标准》中属于“统计与概率”范围的内容。教材从学生熟悉的天气预报图入手,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索欲望。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过有关统计的内容。在二年级学习了数据的简单整理,接着学习了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这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与统计表的比较,让学生感受到条形统计图的优势,也为接下来要学习的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等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细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目标要明晰、具体、可操作,并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1、经历用数字、图形和条形来表示数量的不同方式的对比过程,体验条形表示数量多少时更直观、便于比较的优势,体会学习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

2、通过读图、画图活动认识1格能表示1个单位及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征和表示数量的方法,能对数据做简单的分析,能根据要求准确地画出长短合适的条形。

3、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由于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数据收集、整理、归纳与分析的能力,所以在设计时我将教材例题进行了整合,在教学完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后,引入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在比较中提高读图能力及对数据做出合理分析判断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



一、情境导入,引发思考

1、出示一年级美术组制作花色统计表,让学生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2、出示2012年8月北京市的天气情况图,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图例中表示天气的各种图形。

3、师生交流后,提出问题:这个月的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你能把它们清楚地表示出来吗?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为引入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分析、整理、描述数据奠定学习基础。】

二、探索发现,构建知识

1、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

(1)整理数据

提问:你怎样才能知道这个月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呢?用什么方法可以分别统计出这些数据呢?启发学生先思考再交流,整理数据。

根据学生汇报情况进行提炼小结,在肯定其它方法的同时指出用画“正”字的方法来进行统计即方便又不易出错。

(2)表示数据

提问:我们已经通过画“正”字、直接数数等方法统计出了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那么如何才能清楚地将他们表示出来呢?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组织学生同桌讨论并合作完成。(教师巡视,适时进行指导帮助)完成后进行汇报展示。

(3)分析数据

结合学生汇报,教师梳理展示:

预设一:用统计表来表示。

追问学生从这张表中知道了一些什么知识,教师相机小结。

预设二:用象形图来表示。

师生共同分析,引导指出其不足之处。

预设三: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

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图中有哪些信息。重点让学生理解直条越长,所表示的数量就越多。

(4)归纳小结

通过进一步的观察,让学生发现直条的长度是根据纵轴上的数据画出来的,纵轴上的1格代表1天。

介绍统计图中的垂直射线为纵轴,通常表示要统计的数据(在这里表示天数)。介绍水平射线为横轴,通常表示要统计的项目(在这里表示各种天气)。

小结:像这样用用条形的长短来表示数量多少的统计图,我们把它叫做条形统计图。(揭示并板书课题)

(5)分析比较

分别将统计表、象形图与条形统计图进行比较,提问:那这样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点呢?与象形统计图比较。从而得出结论:条形统计图更形象、直观、具体,更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学会用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收集的数据,初步认识和掌握条形统计图及其特点,体会数据中蕴含的信息。】

2、深入了解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多个单位)

(1)巩固新知

出示四(1)班参加兴趣小组统计表,让学生说一说如何制作条形统计图,教师结合课件展示制作的步骤,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征。

(2)构建知识

出示蓝天青少年活动中心各活动小组人数统计表,结合学生讲述,利用课件展示画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让学生说说如何确定纵轴上的数据,引发认知冲突。再引导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统计图格子数,确定纵轴上每一格应该表示多少人最为合适。

对于不是整十数的数据(如27、38、55),无法画出一整格的直条,教师引导学生要先确定这个数在哪两个整十数之间,然后利用半格作为参照来判断其具体位置。

(3)对比分析

对比2012年8月北京天气情况统计图和蓝天青少年活动中心各活动小组人数统计图,让学生找一找两幅图的异同点,同桌讨论。

指名说一说两幅图的异同点,教师总结概括:相同点是都由标题、制图日期、横轴、纵轴、单位名称、直条等组成。不同点是每一格表示的数量不一定相同。同时着重指出所有的条形统计图都可以很直观地看出数量的多少,便于比较分析。

(4)解决问题

根据条形统计图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在观察中发现当数据偏大时,可选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主动构建知识。认识到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

三、课堂总结,畅谈收获

让学生说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教师相机板书,指出统计的核心内容是分析数据,提炼数学思想方法。

【设计意图:在归纳总结中明确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征,了解其优势,学会读图、画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认识到统计的核心内容是分析数据。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个系统完整的认识,获得成就感,促进学习。】

四、课外延伸,提升思维

出示二年级学生喜欢水果情况统计表 。

1、让学生在课内思考解答: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与所给统计图,你认为每格表示多少人最为合适,为什么?让学生阐述理由。

2、课后动手操作:请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条形统计图的制作。如果有困难,可与同学讨论如何解决,也可在父母或他人的协助下完成此题。

3、让学生根据完成情况,在相应的括号内打勾。

独立完成( )与他人讨论解决( )在他人指导下完成( )

【设计意图:这样将练习进行课内外结合的方法,既巩固了所学内容,又节省了课堂时间,还能让学生在课外有充足的时间完成,使学生有更多的空间去思索去消化新知。让学生根据所完成的方式打勾,也能更好地将学生分层,为下节课有针对性的辅导提供了帮助。】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件展示一年级美术组花色统计表和2012年8月北京市的天气情况图

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同桌交流,采用数数或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为引入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分析、整理、描述数据奠定学习基础。



结合课件,向学生介绍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征,引导学生将条形统计图与象形统计图、统计表作比较,突出条形统计图更形象、更便于比较分析的优势。

小组合作,认识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征,会画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学会用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来整理收集的数据,初步认识和掌握条形统计图及其特点,体会数据中蕴含的信息。



在学生掌握了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结构特征后,出示数据较大的统计表,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导出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具体指导直条长短的确定。

根据老师提供的数据,确定一格究竟表示多少,会判断非整格的条形画的位置。比较分析已经学过的条形统计图,解决问题。

通过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在观察中发现当数据偏大时,可选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主动构建知识。认识到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



出示二年级学生喜欢水果情况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雏形,让学生分析判断一格表示多少最为合适。布置课外作业:继续完成条形统计图的制作。

同桌讨论:根据学习单提供的格子数确定每个表示多少人最为合适,并说明理由。课外独立完成条形统计图,有困难可以寻求家长协助。

将练习进行课内外结合,既巩固了所学内容,又节省了课堂时间,还能让学生在课外有充足的时间完成,使学生有更多的空间去思索去消化新知。



六、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1、能在情景教学中认识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征,会读图,会绘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解决问题。

2、在数学活动中养成良好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到条形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体会到学习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激发学习热情。



七、教学板书(本节课的教学板书。如板书中含有特殊符号、图片等内容,为方便展示,可将板书以附件或图片形式上传。)

条形统计图

用条形的长短来表示数量多少的统计图。

更直观、更便于比较分析。

读图

结构特征 画图 数据分析(核心)

解决问题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设计(李某某)》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