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信息的特征 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本文由用户“asd3215783”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07 00:05:26 举报文档

以下为《信息与信息的特征 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信息及其特征》 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

教学章节

?第一单元 信息与信息技术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内容

信息及其特征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内容,也是高一学生所接触的信息技术的第一堂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情分析

作为刚升入高一的学生,一方面他们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参与探究积极性高,但有的学生可能是零基础,考虑到个体的差异性,所以要照顾个别同学。此节中学信息技术启蒙课,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风格以及对本课程的学习方法了解不多,所以这一节课对学生学法指导将对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学习有开启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信息的一般特征包括普遍性、载体依附性、价值的相对性、时效性、共享性、可伪性,并能举例说明;培养学生通过直接观察法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联系日常生活和学习,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对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教学重点

信息的基本特征和应用



教学难点

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



教学方法

讲授(引导)法、提问法



使用媒 体资源

PPT课件、多媒体教室



教学过程设计要点



教学步骤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Ppt展示几至张某某,让学生思考图中所包含的意义?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任务布置

? 信息无处不在,它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1、陆战队野外生存训练。引出当今社会不可缺的三大资源(物质、能量、信息) 2、认识信息的几大特征(载体依附性、时效性、价值性、可伪性、共享性和可传递性),并一一讲解它们的含义。 3、展示ppt列举生活中的例子引导理解信息的几大特征: (1)载体的依附性:书本、报纸、红绿灯等必须依附在一定的载体才能被人们所知道。 (2)时效性:过期的优惠券失效了。 (3)价值性相对性:***与朝鲜战争。 (4)真伪性:学会正确辨别虚假短信。 (5)共享性和可传递性:

1、理解信息的重要性 ? ? ? ? 2、引出信息的特征 ? 4、联系生活通过列举引导学生一起理解并解释信息的六大特征。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提高课堂参与率。



巩固复习

1、思考:如果忽略书本上的内容,书本自身是不是信息? ? 2、给出几个练习题让学生判断都反映了信息的哪个特征? ?

回顾本节课所讲内容



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到信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信息对我们的学习生活和今后的工作有深刻的影响。再次回顾信息的六大特征:载体依附性、时效性、价值性、真伪性、共享性和可传递性。 ?

反复讲解,加深学生的记忆。布置任务,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理论性较强的课,再加上我们本学期机房比较紧张,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将本节课的教学主要设计为图片引发思考,让学生在一幅幅图片中参与讨论,感受丰富多彩的信息,然后自己举例,进一步理解信息的三个典型观点及信息的主要特征。

通过四个班的教学实践后,有如下的感受:

一、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是很高。

本节课做这样的教学设计,除了让学生学习相应的知识外,还有一个很明显的目的,那就是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达到教学互动,展示学生的个性,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愿意自己主动参与并举出实例的学生不是很多。

分析其原因有:其一,学生不是很习惯勇跃发言。其二,学生感性认识较强,理性认识不够。

本节课做这样的教学设计,除了让学生学习相应的知识外,还有一个很明显的目的,那就是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达到教学互动,展示学生的个性,将新课程的理念融入教学中。如何将学生的热情引导到学习上来,是摆在我面前的一道难题。我理想的状态是,学生积极踊跃地参与其中,不管说的对不对好不好,都敢说。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愿意自己主动举例的不是很多,大部分同学都只处于认真听的状态。

分析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是很高的原因,我认为有如下几点:一是学生跟我还不够熟悉,今后还要要多与学生沟通交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多了解学生,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就能准确抓准学生的兴趣点,多举学生感兴趣的实例;二是这是高一信息技术的第一节课,学生学习氛围不够放松,我应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努力营造一种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提高自己的课堂组织艺术,既让学生玩好,也让学生学好。

二、学生的基础知识达不到要求,对问题的理解不深入,不愿意支脑筋去思考,只停留在表面上。如我让学生举例说说每天我们接触到的信息有哪些?(从视觉、听觉、味觉、触觉)方面考虑。经过老师提示后只有少部分同学能主动说。

在讲到 “信息载体”时,“文字、图片”到底属不属于“信息载体”在学生中产生了争论,我以“甲骨文”为例,“龟甲”为“信息载体”,“文字”为“信息的表现形式”,“文字所表示的具体含义”才是“信息”。这样一说,学生就明白了。

总之,针对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怎样才能把这门课上好,是值得深深思考的问题,需要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探索新的道路,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信息与信息的特征 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