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本文由用户“liao165526991”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07 02:41:26 举报文档

以下为《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教学设计方案

一.作业题目:

结合您在本次培训中的所学及实践完成一篇教学设计并以作业形式提交。

二.作业要求:

1.教学设计方案请参照模板要求填写;

2.作品必须原创,做真实的自己,如出现雷同,视为不合格。

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见附件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分一分



姓名:

谭某某

工作单位:

***



学科年级:

数学二年级

教材版本:

西师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本节内容出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表内除法》的第一节 “分一分”的第一课时,教材第66页例1、例2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平均分的概念以及平均分的方法等内容。本节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分类知识和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学的,它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学生对于除法含义的认识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之上的,也是今后学习分数的基础,是较难理解的数学概念。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理解“平均分”。教材设计了各种情境,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实践机会,通过观察了解“每份同样多”,引出“平均分”,再让学生充分参与平均分各种实物,让学生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学生多次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并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表象,为认识除法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具体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明晰(学生懂)、具体、可操作、可以依据练习测试题)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3.通过学生具体操作平均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通过教学向学生渗透朴素的人人平等思想。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分类知识和表内乘法,在生活中碰到平均分的机会很多,所以已粗浅的接触了此类知识,脑海中已有浅略的表象,但却无系统的理念体系,这节课的目的就帮助学生把理论知识升华。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画出流程图)



一、情境导入,认识平均分

1.师:小朋友,春天就要到了,你们喜欢什么活动?(春游)

师:真巧,熊某某、熊某某、光头强和吉吉国王明天准备去春游,他们准备了许多好吃的,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食品?(出示各种食物教具)

师:同学们,熊某某熊某某他们带了这么多食物,可是分食物的时候呀,产生了矛盾,同学们,我们来帮帮他们,好不好?

2.把4个桃子分给熊某某和熊某某,分一分”。 他们是这样分的:熊某某3个,熊某某1个。熊某某不高兴了,同学们,你们知道熊某某为什么会生气么,你能帮他们分一分么?

(生:分为2份,每份2个),并说明为什么合理。

3.他们还想把6颗糖果分给吉吉和光头强两个小伙伴,应该怎么分合理呢?熊某某也想吃,分给他们三个,又怎样分才合理呢?说明为什么合理。

师: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板书课题)那么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什么叫平均分吗?(让同学们起来说一说)

【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设计,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分东西,不但在直观上认识“平均分”,而且会用语言表达“平均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完成“做一做”第1题。哪些分法是平均分?在括号里画“√”。

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汇报时要求学生要说清楚为什么是或不是平均分。

【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使学生加深对“平均分”直观表象的认识。通过分析汇报“为什么是或不是平均分”,注重让学生用语言表述“平均分”,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和理解。】

5.帮他们分完了糖果和桃子,接下来帮他们数一数胡萝卜。出示胡萝卜图,3个一份,一共5份。出示问题一共有( )个胡萝卜,每( )个一份,平均分成了( )份。

师:一共有几个胡萝卜?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1个1个地数,生2:3个3个地数,生3;用乘法口诀三五十五得到结果。

师;是平均分吗?每几个一份?平均分成了几份?(让学生走上讲台指着黑板说,弄清楚“平均分”“每份”“几份”的概念。)

6.独立完成“做一做”第2题。完成后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全班汇报。

【设计意图:此环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表述概念,在“做一做”第2题的基础上又加练了一道类似的题目。此环节,给予时间让学生充分地去说,通过动作和语言的结合,进一步理解“平均分”“每份”“几份”的概念,为除法概念的建立奠定基础。】

二、自主探索,掌握平均分方法

1.引出例2。

师:我们刚刚帮助熊某某熊某某他们把4个桃子平均分成了2份,每份2个桃子6块糖果平均分成了3份,每份分得了2块。他们还准备把12个苹果平均分给所有动物们,也就是分成4份,每份能分到几个呢?

师:我们要注意平均分成4份代表的是?(生:分成四份,每份分的同样多)

请同学们用手中的小卡片代表苹果,小组讨论,分一分。

(1)讨论分配方案。突出分苹果时“应该每份同样多”。

(2)学生动手实践,分一分。(老师巡视参与活动)

(3)小组选代表到台前展示分苹果的方法。

生1:一个一个的分,分完12个苹果为止

生2:先每份放两个,再每份放一个

生3:三个三个的分,每份放三个

(4)教师总结三种分苹果的方法。强调三种分法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体现了学生动手操作、自我发现、自我探索的心理过程。通过操作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自我探索、自我完善的情感需求,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让学生操作分学具、小组合作、展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体验到平均分的不同方法,加深对“平均分”“每份”“几份”概念的理解。】

?

2.巩固“平均分”的方法。

(1)完成教材第9页的“做一做”。

读题、明确题意,指名学生说说“平均分成2份”是什么意思?(把10盒酸奶分成2份,每份的酸奶盒数同样多)

操作:用10根小棒代替酸奶,动手分一分。教师注意巡视并参与学生活动,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平均分。

同桌互相交流,边操作边口头表述:把10盒酸奶平均分,分成2份,每份有5盒酸奶。

学生汇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同时又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运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完成教材11页练习二第一题 。

(1)学生独立完成。?

(2)同桌交流做法和想法。(说清楚为什么选择这个答案?)

(3)全班汇报交流,重点甄别第2和第3种分法,同样是“平均分”,为什么第3种分法不对,引导学生区分“每份”“几份”的概念。(第1种分法,突出是4份,但没有平均分;第3题是平均分,但只是分给2个小朋友——份数、每份没分清)

2.练习二第2题。

(1)明确题目要求。

(2)独立画在书上,集体订正。

3.练习二第3题。

(1) 学生自己读题,自己动手分一分,填一填。

(2) 集体订正时说说分的过程和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巩固练习,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在头脑中形成表象,就为认识“除法”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知识。利用教材编排的练习题,引导学生通过“判一判”“分一分”“画一画”等活动,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达到巩固知识开发智力的目的。]】

4.联系生活实际:列举生活中哪些方面用到平均分的知识(在此,学生会引出许多有趣的话题)。

【设计意图:把平均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体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理念。】

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

教师组织学生小结,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学习本节课的内容,要注意什么?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的设计的各流程,设计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认识平均分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分东西

通过此环节设计,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分东西,不但在直观上认识“平均分”,而且会用语言表达“平均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自主探索,掌握平均分方法

1.引出例2。

请同学们用手中的小卡片代表苹果,小组讨论,分一分。

(1)讨论分配方案。突出分苹果时“应该每份同样多”。

(2)学生动手实践,分一分。(老师巡视参与活动)

(3)小组选代表到台前展示分苹果的方法。

本环节的设计,体现了学生动手操作、自我发现、自我探索的心理过程。通过操作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自我探索、自我完善的情感需求,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让学生操作分学具、小组合作、展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体验到平均分的不同方法,加深对“平均分”“每份”“几份”概念的理解



运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完成教材11页练习二第一题 。

2.练习二第2题。

3.练习二第3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同桌交流做法和想法。(说清楚为什么选择这个答案?)

(3)全班汇报交流

通过巩固练习,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在头脑中形成表象,就为认识“除法”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知识。利用教材编排的练习题,引导学生通过“判一判”“分一分”“画一画”等活动,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达到巩固知识开发智力的目的。



教师组织学生小结,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学习本节课的内容,要注意什么?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学习本节课的内容

让学生学会知识的梳理和总结,把平均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体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理念。



六、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优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给学生提供自助探究的空间。注重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缺点:我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还有很大的不足,如自己教材专研的不够,导致课堂上没有最大限度地去把握学生,发挥学生的潜能。从表面上看,虽然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师生互动情况都较活跃,但是给人的印象不够深刻。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语言不够儿童化。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激励和奖励学生的语言和措施,这些方面都有待加强。



七、教学课件(本节课的教学课件)



?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