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及反思

本文由用户“dade520”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2-24 22:10:24 举报文档

以下为《教学设计及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教学设计及反思】

作业题目:

完成并提交一篇“教学设计及反思”作业。

作业要求:

1.教学设计及反思请参照模版要求填写;

2.作品必须原创,做真实的自己,如出现雷同,成绩将视为不合格;

3. 字数在400以上。

附件:教学设计及反思模版

教学设计及反思



课题名称: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第一课时



姓名:

熊某某

工作单位:

***



学科年级:

九年级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题选自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课题二,它承接了上一节酸和碱的性质,主要研究酸和碱的反应。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教材通过分析的方式说明了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中的作用;如改变土壤的酸碱性、处理工厂的废水、用于医药等。本课安排在酸碱的性质之后,生活中常见的盐之前,可见,中和反应不但是酸和碱性质的延续,更是盐、溶液的酸碱度、PH、复分解反应等概念引出的重要前提。因此,本课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学习,是贯穿酸、碱、盐知识体系的重要纽带。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

②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①学会借助指示剂判断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的探究方法。

②在得出结论和分析原因的过程中体验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

到理性、从宏观到微观的思维方法。

③培养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健康的密切联系,体会化学的重要性。

②体验化学活动充满探究性,培养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4)教学重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认识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

(5)教学难点:中和反应的的理解与应用;酸碱性与酸碱度的区别。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在课题一“常见的酸和碱”学习之后,学生对酸和碱的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了酸和碱有一些相似性质的原因,但对于酸和碱之间能否反应,发生了什么反应还不够清楚,以及生活中一些中和反应应用的原因都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设计预计:1、了解PH试纸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2、了解酸碱性对人的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素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引导观看新闻录象:

一辆满载浓硫酸的槽罐车在湖北宜昌一加油站加油时被一农用车撞坏了管道阀门,有关部门紧急调运三吨熟石灰用来抢险的情景。提出问题:为什么可以用熟石灰抢险?引出新课

思考质疑

可能是熟石灰与浓硫酸发生反应了。

应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中和反应



环节二:设计实验、动手实验、讨论交流、归纳总结

一、中和反应概念,引导学生操作酸和碱反应实验。

提问:你认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了吗?

那用什么物质怎样能证明它们之间确实发生反应了呢?请同学们前后四人为一小组设计你们的实验方案。

和学生一起梳理实验的思路,即证明先加的酸或碱不见了。引导学生寻找证据证明反应的发生。

通过常见酸和碱能否发生反应的实验引导学生探究得出中和反应的概念

二、中和反应实质

播放微观课件

点拨推理

提问:为什么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化学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发生了变化?

学生用滴管向盛氢氧化钠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独立设计方案

小组讨论交流

交流讨论后的方案

动手实验

记录现象

书写方程式

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角度认识中和反应。

学生猜想中和反应微观粒子运动过程

从微观角度认识中和反应实质



培养学生设计能力和控制变量的方法和意识。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使学生对中和反应上升到理性认识



环节三:应用升华,解决问题

三、中和反应应用

1.工业

课件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播放化工厂排放酸性废水污染环境课件)提问:怎样降低土壤的酸性?

2.农业

播放一患胃病的人看医生的情景。

3.医药

介绍胃药的成分

引导学生寻找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例子

列举事例

设想方法

课堂交流

讨论用熟石灰而不用氢氧化钠改良酸性土壤的原因

分析胃药治疗胃酸过多的反应原理

学以致用提高应用能力



环节四:小结与反思

引导学生从知识、应用、方法等方面反思

盘点收获

交流共享

内化提高情感升华

形成素质



五、教学策略选择



在本课的整体设计上,我计划以酸碱发生什么反应作为主线,通过学生的实验观察、分析,得出结论。 引导学生操作酸和碱反应实验,设置问题:你认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了吗?通过猜想假设,设计实验,交流合作,解释结论。引导学生探究得出中和反应的概念。为什么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化学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发生了变化?学生猜想中和反应微观粒子运动过程。使学生对中和反应上升到理性认识。播放微观课件,从微观角度认识中和反应实质。引导学生寻找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例子。课件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接着从工业、农业、医药等方面研究中和反应的应用,目的是学以致用提高应用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着力展现全体学生参与、全体学生互动的情景,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动笔动脑上的互动,二是实验探究方面的互动。动笔体现在完成学案中要求的实验现象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上本课的设计中还有将知识和实际相结合的部分,即在课的结尾部分,我又出示先前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用本节所学知识解释和解决简单的化学问题,作到学以致用。

本课采用情景教学、合作实验探究、提问、启发、激励、多媒体辅助等教学方法,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从学生的认识规律出发,以实验为基础,理论为线索,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进行实验探究学习,突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同时发展学生的智能,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六、教学评价设计



序号

评价内容

评价等级

评价目的



1

我能认真听老师讲课,听同学发言。

A B C D

能否认真专注



2

遇到我会回答的问题都主动举手了。

A B C D

能否主动参与



3

发言时声音响亮。

A B C D

能否自由表达



4

我能积极参与动手实验、小组讨论活动,能与他人合作。

A B C D

能否善于合作



5

善于思考,并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不同的看法。

A B C D

能否独立思考



6

我会指出同学错误的解答。

A B C D

能否敢于否定



7

我能常某某老师的表扬、同学的赞赏。

A B C D

能否欣赏自我



8

我能流利地进行本节课学习小结。

A B C D

能否检讨自我







七、教学课件



教学课件见附件:课件-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八、板书设计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定义 中和反应 应用

实质



九、教学反思



本课题的教学重点是对中和反应相关知识的探讨,不仅仅是知道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应,还要理解反应实质,了解其应用。更重要的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教学设计及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