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方程的意义》
研修主题
如何有效地实施“自主合作探究”
姓名
刘某某
工作单位
***小学
学科年级
数学五年级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设计(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具体化为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目标。要求明晰、具体、可操作性。)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与掌握方程的意义和等式的基本性质。
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和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抓住“等式”“含有未知数”两个关键词初步建立方程的概念。教学难点:方程与等式的关系;方程中等量关系的建立。
三、学情分析(分析学生的知识起点、技能起点和态度起点)
本节课是小学生学习代数知识的启蒙课。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过简单的数量关系,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运算定律,本节课也是后续学习简易方程以及在中学阶段进一步学习代数知识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具有重要的地位。
四、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
本节课主要是从认识等式开始,从而学习方程的概念。
五、教学方法设计(针对学习内容,设计教与学的方法)
1.创设情境,激趣开课。
创设天平情境,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为后面理解方程的意义作铺垫。
2.自学、尝试探究。
采用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的方式。这是因为小组的作用是无尽的,每个学生出现的问题可能不同。在小组内,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也能够及时解决自己的疑惑。全班交流,交流的是比较难解决的问题,这样更能集中大家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六、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出示天平)同学们,认识它吗?对,它是天平。大家对天平有哪些了解呢?
2.其实,在天平中蕴含着有关数学方面的知识,同学们想知道吗?让我们一起走进天平的世
界来学习。
1.同学们自由交流:天平由天平秤与砝码组成,当放在两端托盘的物体的质量相等时,天平就会平衡,根据这个原理,从而称出物体的质量。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探究新知
1. 自学方程的意义,初步感知新知。(课件出示教材第62页情境图)
(1)理解教材第62页每幅图及对应的式子的含义。
(2)标示出你认为重要的内容。
(3)思考:方程应该具备哪几个条件?
(4)结合你对方程概念的理解,列举6个方程。
2.合作学习,加深对方程意义的理解。
(1)组内交流。
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你学到了什么?
(2)引导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66页第1题,集体订正,并加以补充:判断0=5x-15是不是方程。
3.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
(1)任何字母都可以作为未知数,而且在一道方程中可以出现2个或2个以上的未知数。
(2)未知数可以出现在等式的两边。
1.(1)认真观察主题图,自由交流了解到的信息。
(2)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重要的内容。
(3)自由交流方程应该具备的条件。
(4)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检查。
2.
(1)交流自己学到的知识。
(2)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公布答案,集体纠正。
3.认真倾听、理解。
通过直观演示,感受等与不等。同时通过反馈和追问,帮助学生感受等式的意义。
从天平到式,再从式到天平图,在学生的头脑中利用天平建立左右相等的等式模型,为突破建立方程中的等量关系这一难点做好铺垫。
总结
1.说一说本节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得0.1 kg,正好分完。
(2)车上原有22人,到站后下车x人,又上车6人,现在车上有25人。
九、教学反思
“自主合作探究”一直是我们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但如何有效地实施?我认为,“自主学习”必须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创造性的学习,才能实现自主发展。开课伊始,利用直观的天平平衡,初步感知物体质量与砝码质量直接自然产生的不等式、等式,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等式是方程的生长点,为了能够更好地使学生理解方程的含义,在脱离天平之后,通过分类建立等式的概念,为后面方程概念的建立、认识方程的本质属性做好铺垫,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习效果较好。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