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及反思 (1)

本文由用户“glaccy”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12 00:25:36 举报文档

以下为《教学设计及反思 (1)》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教学设计及反思】

作业题目:

完成并提交一篇“教学设计及反思”作业。

作业要求:

1.教学设计及反思请参照模版要求填写;

2.作品必须原创,做真实的自己,如出现雷同,成绩将视为不合格;

3. 字数在400以上。

附件:教学设计及反思模版(撰写时蓝色文字可以删去)

教学设计及反思



课题名称: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



姓名:

陈某某

工作单位:

***



学科年级:

九年级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本课题是学生对微观世界认识的开始。由于微观无法直接观察和触摸到,学生直观感受不强,一些观点和结论不像认识宏观世界那样容易理解,所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便成了学好本课题的关键和难点。



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具体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明晰(学生懂)、具体、可操作、可以依据练习测试题)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有质量小、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等基本特征;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微小粒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能运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能从常见的现象入手进行合理的想象和推理;

(2)通过讨论分析能主动和他人进行交流,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对物质微粒的探究欲,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2)感受物质无限可分的哲学思想,唤起学生对科学的好奇与向往。

教学重点

认识物质的微粒性;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

形成物质的微粒性的观点;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只是在宏观方面建立了初步的化学知识,对于微观世界几乎没有概念,因此对学生来说,本课题的知识几乎是全新的。另外,由于本课题内容较为抽象,难以直观感受,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从宏观进入微观,再用微观知识点分析宏观现象。首先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然后确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组成的观点;接着通过实验与探究得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的结论,并利用这一结论对一些现象作出具体解释,将学生对微观世界的探索引向深入。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回顾旧知识,引入新知识

【教师提问】在第一次课上,我们就确定了化学的研究内容,那么化学的研究内容大家还记得吗?

【教师】那么分子和原子到底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进入微观世界,去探寻分子和原子的奥秘。

板书:课题1 分子和原子

【引导实验】教材中[实验3—2]:品红的扩散。

【设问】在静止的水中品红为什么会扩散?

学生思考回答;

观察现象;

思考讨论

回顾旧知识,引入新知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在

学生的亲身体验中激发学生的思维及探究欲。



新知教学

师:科学技术的进步早已证明,物质确实是由微小粒子——分子、原子等构成的,现在我们通过先进的科学仪器不仅直接观察到一些分子和原子,还能移走原子。

【课件展示】苯分子、硅原子的照片。

【板书】一、分子是真实存在的

【提问】水也是由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看不见,为什么水却能看见?

【投影】经测定: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书设计(如板书中含有特殊符号、图片等内容,为方便展示,可将板书以附件或图片形式上传。)



分子及其特点

1.分子是真实存在的

2.分子的特点:(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

(3)分子之间有间隔。气态分子间的间隔较大



九、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较为抽象,理论性强,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较为困难,在教学中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利用实验,比喻等方法增强直观性,帮助学生理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其中也发现自己的语言组织,教学组织等一些方面还有些许不足,今后要注重查漏补缺,力求让自己的教学水平有更大的提高。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教学设计及反思 (1)》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