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某某教学设计

本文由用户“赐予乌龙茶”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07 17:40:54 举报文档

以下为《连某某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高中化学必修一(人教版)《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第一课时: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教学设计

***学 连某某

一、教材教法及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为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内容,物质的量是高中一个很重要的物理量,贯穿整个化学计算过程之中,是各个物理量相互转化的重要桥梁,对于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微观微粒与宏观物质之间的联系,特别是对于培养学生的化学计算能力和实验技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此节中“物质的量”又是一个特别抽象的科学概念,远离人们的日常生活,是学习的难点,同时又是高考的必考点,在历年高考中以选择题形式频频出现,年年必考,在本节课内容的讲授过程中,要让学生自主构建其有关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的知识体系。

在教法上,鉴于本节内容抽象难懂,为加深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是联系宏观和微观的桥梁,可以选择适当生动地例子加以说明,让学生理解摩尔这一单位的“多”与“少”,引发学习兴趣,准确把握定义,理解物质的量、摩尔的概念和外延。

本节课面对的学习群体是高一学生,通过初三一年的化学学习,对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有了基本的了解;同时学生对宏观世界的物质质量、物质体积也有所了解;学生的这两项基本知识有利于建构微观和宏观之间的联系,有利于这节内容的学习。同时由于上节内容的讲解,学生对化学实验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利于本节课学习过程中的实验探究。高一的学生,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物质的量、摩尔等概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2)使学生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3)使学生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目之间的简单换算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物质的量的单位这一科学概念建立的过程,培养学生逻辑推理,抽象思维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通过计算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运用巩固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微观和宏观是有桥梁联系的,两者之间的转化是科学研究的方法之一,培养学生种种科学的思想,强调解题规范化,正确使用单位,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重点

物质的量、摩尔、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理解

四、教学难点

有关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五、教学设计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大家都知道,我们眼中的宏观世界,是由微观的粒子构成的,比如说我现在手上的这个烧杯中的水,谁能告诉我它的体积是多少?

那它的质量又是多少呢?

那么从微观上说,这些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那么谁能告诉我这里有多少个水分子?

学生看烧杯上刻度读出大约为20毫升

学生说可以用天平称量亦可利用物理学公式m=XXXXXV计算

学生茫然不知如何下手

从学生熟知的体积质量入手,逐步深化,引出新课内容,引起学生探究兴趣,完成新旧知识衔接



【教师总结】我们常说的质量、体积都是宏观概念,而宏观的物质都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这些微观世界的小东西,我们看不见,称不出,要想了解他们必须架设宏观与微观的桥梁,那么谁做这个桥梁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介绍的一个物理量——物质的量,从今天起它就要从陌生人变成你高中化学中最重要的好朋友,贯穿你的整个高中化学学习历程



引起学生对物质的量学习的兴趣,并对其重要性有所了解



【教师】我们生活中,为了计数方便,我们经常这样说,一双鞋,一对耳环,我们老祖宗计年还常说一甲子,这里的数量虽说都是1,但包含的个体可不是1,一双鞋有两只,一对耳环有两个,而一甲子有60年,同学们还能举出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吗,说说这样计数的好处

【讨论回答】一打鸡蛋,一箱红酒XXXXX这样计数方便生活,只要改变单位,就可以一代多

引发学习兴趣,引出把微小物质扩大倍数形成一定数目的集体以便于方便生活、方便科学研究、方便相互交流。



【教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物质的量,它也有一个单位,它以一代的多绝对超乎你的想象。







【板书】

XXXXX1.2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n)

下面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总结物质的量及其单位,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1、物质的量的含义是什么,用什么符号来表示?2、摩尔的含义是什么?3、物质的量与摩尔之间的关系?

阅读教材,思考问题,整理笔记

??

思考,交流,总结回答

?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归纳总结的能力



【板书】

(1)物质的量的意义: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

(2)单位:摩尔,moL

注意事项:1、物质的量这四个字是一个整体,不可随意加字减字。2、物质的质量及其单位摩尔,仅适用于微观粒子,使用时需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3、物质的量才是国际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摩尔是其单位

[教师提问]能说1mol橘子1mol小麦吗

【教师追问】我们所说的微观粒子都是哪些

记笔记

【练习】

书写1molO 0.5molH2O 3molH2SO4 5molNa+

【学生回答】不能,因为他们不是微观粒子

[学生]阅读课本并回答包括原子、分子、离子、原子团、质子、中子、电子等



巩固新学知识点,掌握定义关键点,正确把握知识点



【教师】物质的量这个集体有多大呢?

国际上规定,1mol物质所含有的粒子数与0.012kg12C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相同。我们将1mol物质所含有的粒子数也就是0.012kg12C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板书】

2、阿伏加德罗常数(NA)

(1)近似值为6.02XXXXX1023mol—1,符号NA

(2)?1mol任何物质所含有的粒子数都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教师】阿伏加德罗是意大利物理学家,

因他对6.02XXXXX1023这个数据的测得有很大

的贡献,故用其名来命名,以示纪念。

【教师】请大家做如下练习,看看能找到什么规律

(1)、6.02XXXXX1023H2O物质的量是多少?

(2)3molH2SO4中有多少个硫酸分子

【板书】

(3)表达式:n=N /?NA

聆听、记录笔记

【学生计算】

6.02XXXXX1023H2O物质的量是1mol

3molH2SO4中有1.806XXXXX1024个硫酸分子

找出规律:物质的量等于微粒个数除以阿伏伽德罗常数

把知识层层展开,让学生逐步认识物质的量、摩尔、阿伏伽德罗常数及其近似值。

通过练习让同学们推导出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微粒数的关系,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教师】下面请接着计算3molH2SO4中H的物质的量是多少?O的物质的量是多少?说说你的计算思路。

【学生计算】

3molH2SO4中H的物质的量2molO的物质的量是4mol

思路:从一个硫酸中分子入手找出

H2SO4 ~2H~4O根据公式n=N /?NA可知个数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





【教师总结】当我们所求微粒不是题中给出的微粒时,而是所给微粒中含有的其他微粒时,要从所给的一个微粒入手,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简言之就是

【板书】此微粒为非彼微粒从一个入手找联系

(4)n1 / n2=N1 /N2

聆听 整理笔记

让学生感受探究的过程

拓展知识引出推论



【小结】物质的量就这样将宏观与微观联系到了一起,现在我们能解决我们开始时提出的问题了,我的这个烧杯中有水18毫升,也就是18克,我可以告诉大家其中水分子的物质的量是1 mol,现在大家知道水分子的个数了吗? 至于为什么1molH2O的质量是18克,我们将在下节课学习

齐声回答6.02XXXXX1023个

巩固知识

?

?

?加强学生的记忆?

应用新知识,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及激发学生的继续学习化学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

一、物质的量

(1)物质的量的意义: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

(2)单位:摩尔,moL

二、阿伏加德罗常数

定义:把0.012Kg12C所含有的碳原子数规定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符号为: NA

单位:mol-1?? ( 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XXXXX1023)

三:n、N、 NA 的关系:

(1 )???? n=N/NA

(2 )???? n1 / n2=N1 /N2

七、作业

1、2molH3PO4?分子中有__?molH?,__个?P?,__?NA O?

2、现有CO、CO2、O3三种气体,它们含有的氧原子个数之比为1∶2∶3,则这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

? A.1∶1∶1? ???B.1∶2∶3? ???C.3∶2∶1 ?????D、6∶3∶2

3、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 mol小米??? 1 mol细菌??? 1 molO2??? 1 mol中子

八、课后反思

本节课内容抽象难懂,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很多学生在这里产生了学习化学的畏难情绪,因此在计算中要加以很好的引导,把化学知识与数学知识相互融合,使学生觉得传说中的难点不过如此而已,从而对以后内容的学习 奠定信心,激发兴趣。本节课的不足之处,由于内容多、又是个全新的,学生从没接触过的知识点,留给学生的讨论探究时间不是很多,在此后的教学中要跟多的去关注学生,让学生学得更好更活。培养学生热爱研究,善于钻研,勤于思考,敢于质疑的科学探究精神,将化学课堂变成一个开放性,探究性课堂,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在教学中,让学生提炼在生活中计量方面的经验,运用这方面的知识来建立“集合体”的思想,并将其迁移的微观粒子的统计上来。在引入物质的量时,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我问学 生一滴水能不能看见,学生一齐答看得见,我又问这滴水由 什么微观粒子构成,学生说它是由水分子构成。我问它里面 含有多少个水分子呢,学生摇头说不知道。这时我告诉学生, 这滴水约含1.7万亿亿个水分子,如果你去数这些水分子,每 一秒钟数一个,假如你能活一百岁,算一算人这一辈子能不 能数得完。学生经过计算后回答说数不完。既然数不完,那 么这样庞大的一个集体,如何科学而又简便地表示出来呢? 这时我告诉学生国际上的科学家通过协商引入了“物质的量” 这个物理量。引入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后,为了学生更好地 理解它的概念、单位以及1摩的标准,我把物质的量这个物 理量与长度这个物理量进行概念、单位以及1摩的标准与1 米的标准等进行对比,并展示皮尺上1米是多长给学生观看。 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较好地理解了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 总之,教学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急于求成, 要耐心、细心地对学生谆谆诱导,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教学也一样,我们面对的是大多数学生,而不都是天才少年, 物质的量作为化学学科中的交通工具,我们必须先给学生慢 慢去摸索它的性能特征的时间和空间。 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发他们的表现欲,引发他们的探究欲 ;要注重了解学生的听课感受,根 据学生的反映,不断去调整自己的课堂设计,努力提高自己 的教学水平和课堂组织能力。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连某某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