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及反思

本文由用户“seraph60”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07 02:08:05 举报文档

以下为《教学设计及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教学设计及反思】

作业题目:

完成并提交一篇“教学设计及反思”作业。

作业要求:

1.教学设计及反思请参照模版要求填写;

2.作品必须原创,做真实的自己,如出现雷同,成绩将视为不合格;

3. 字数在400以上。

附件:教学设计及反思模版(撰写时蓝色文字可以删去)

教学设计及反思



课题名称:坐井观天(第二课时)



姓名:

邓某某

工作单位:

***



学科年级:

二年级

教材版本:

部编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坐井观天》是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寓言故事,讲述的是一只小鸟和一只一直住在井底的青蛙天究竟是大还是小的故事。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具体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明晰(学生懂)、具体、可操作、可以依据练习测试题)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1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发挥想象续遍故事。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研读青蛙和小鸟之间的三次对话,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成语故事的寓意。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坐井观天》是一篇生动有趣,寓意深刻的童话故事,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既有很强的吸引力,又有一定的难度,所以不容易把握文章的情感,在教学中应该通过多种方法来解决。从识字方面来说,学生已经是二年级了,他们已经掌握了很多识字的方法。课堂上,可以适当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学过的方法独立识字。 ??朗读方面,二年级大部分学生读书已经能够达到正确、流利,有相当一部分孩子还能够达到有感情。因此,要让学生学会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学生理解文意方面,同学们对课文的理解力偏低,而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把部分当整体,因此这个故事的寓意对学生来说,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词语:??

青蛙 回答 井某某 无边无际 抬头 相信 弄错 坐井观天?口渴 喝水 还用?(开火车、齐某某)

2.主要内容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还了解到了青蛙——(坐在井里),小鸟—— (落在井某某上),它们在争论——(天有多大?)

学生开火车、齐某某

回顾课文

巩固本课的词语



二、学习第2—7自然段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句子读通顺,并标出自然段;

(2)检查朗读情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它们在争论天有多大)

2、理解“井某某”

小鸟和青蛙在哪里争论?谁能准确地贴出它们的位置并告诉大家这是井的哪一部分?(井的边上)

井的边上叫井某某,碗的边上叫什么?(碗沿)河的边上叫什么?(河沿)床的边上叫什么?(床沿),那么“沿”就是“边”的意思。

3、感知“对话”

它们之间的争论非常激烈,请同学们默读2-7自然段,数一数它们之间有几次对话?(有问有答算一次对话,共有3次对话)谁能给我们读一读它们之间的第一次对话?(出示课件)谁来读青蛙的话?(相机指导朗读)这是一个什么句?(问句)问句应该怎么读?

小鸟又是怎么回答的呢?(指名读)听了小鸟的话你知道了什么?

4、理解“一百多里”,感受天之大。

(1)一百多里有多远啊?(一里等于100米,一百里就等于五万米,相当于在400米的跑道上转125圈)

试着把一百多里的感觉读出来。(指名读,评价)

请同桌两人分角色朗读(指名读,评价,老师范读,再指名读)

(2)飞了一百多里,你觉得小鸟飞过了什么地方呢?

用“小鸟可能飞过了XXXXXXXXXX”这样的句式练习说话。(飞过了高山、草原、大海、沙漠)

小结:小鸟飞了这么远的路,看见了这么多东西,所以它见多识广!可是,青蛙相信小鸟说的话吗?你是怎么知道的?(明确这是第二次对话)谁能读读青蛙的话。

5、理解“大话”

什么样的话是大话呢?(吹牛、夸张、不切实际)(撒谎的话是谎话)请你们判断一下老师说的哪一句是谎话?哪一句是大话?

例如:(1)我的作业没有写,却给老师说我没有带;(谎话)

(2)我一只手就能把火车推动;(大话)

呢在青蛙的眼中天是什么样的?(出示课件)试着把青蛙的话读一读。(课件出示)“还用飞那么远吗?”还可以怎么说?(不用飞那么远)(对比出示,指名学生朗读)说一说这两句话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第一句语气更强烈)

过渡:这真是一位自以为是的青蛙!

6、理解“无边无际”

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呢小鸟呢?谁能读一读?(课件出示)?“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课文出现了两次“哪”,在第一次对话中读三声,在这里读轻声,所以这个字是“多音字”。谁能再把这句话读一读

小鸟认为天是无边无际的(贴图),谁能告诉老师,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际:边缘处。形容范围极为广阔)天是无边无际的,我们还可以说什么是无边无际的?(草原、沙漠、大海)

请你试着把天很大的样子读出来,先自己读一读。指名读。

过渡:青蛙和小鸟都坚持自己是对的,谁也不让谁,于是,就有了接下来的第三次对话。

请同学们读一读,想一想它们谁说的对?为什么?(因为小鸟飞过了XXXXXXXXXX还没有看到天的边)青蛙错在哪里?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吧!看到底是不是这么回事?

请同学把书卷成圆筒状,对着黑板看,告诉老师你都看到了什么?(强调“一部分”,你只看到了一部分,那小青蛙会看到什么呢?天的一部分)井壁挡住了青蛙的视线,所以它只看到天的一部分,就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揭示寓意:同学们,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认识事物,看待问题,站得高才能看的全面,不然就会像这只青蛙一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这就是坐井观天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全班一起读)

6、第三次对话交流:让我们再回顾一下青蛙和小鸟之间的3次对话。

小鸟和青蛙都是笑着说的,他俩的笑各有什么含义?

7、分角色朗读小鸟与青蛙的三次对话



理解“井某某”

找出文中的三处对话

理解“一百多里”、“大话”、“无边无际”

分角色朗读对话,体会青蛙和小鸟各自笑的含义

引导学生结合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分角色朗读进一步感知课文寓意



三、拓展

请同学们设想一下,假如有一天,青蛙听了小鸟的话,跳出了水井,它会看到什么?说些什么呢?(注意把话说完整)

学生设想假如有一天,青蛙听了小鸟的话,跳出了水井,它会看到什么?说些什么呢?

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五、教学策略选择(针对学习流程的设计的各流程,设计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



1、读思结合法

一边读课文,一边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2、读书指导法

??本课中,有不少的对话语句需要通过朗读来感知其中的含义,所以朗读指导很重要。

分角色朗读法?

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引导他们通过朗读来进一步来理解课文寓意。

4、讲授法

是最基本的教学方式。



六、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教师评价:

评价项目

学生得分



课堂表现

1=一般?2=好?3=非常好



回答问题

1=一般?2=好?3=非常好



作业态度

1=一般?2=好?3=非常好



知识掌握

1=一般?2=好?3=非常好



学生自评:

评价项目

学生得分



上课是否认真听讲

1=一般?2=好?3=非常好



上课是否认真记笔记

1=一般?2=好?3=非常好



上课是否认真读书

1=一般?2=好?3=非常好



上课是否回答问题

1=一般?2=好?3=非常好



作业是否欣然接受

1=一般?2=好?3=非常好



生字词和课文内容是否掌握

1=一般?2=好?3=非常好







七、教学课件(本节课的教学课件)





见附件



八、板书设计(如板书中含有特殊符号、图片等内容,为方便展示,可将板书以附件或图片形式上传。)



坐井观天

青蛙 自以为是

小鸟 见多识广



九、教学反思



《坐井观天》是一则搞笑的寓言故事,它以浅显,简单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课文主要透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来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

在本课中,我觉得自己在这几点上做的比较好。我从重点词语入手,抓住“大话”、“无边无际”把它们作为文章理解的关键。同时,我也采用了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来理解青蛙为什么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使学生在实验中动手,动脑。既培养了实际的操作潜力,也培养了观察和思维能力。针对课文的三处对话,我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指导学生读出感情,在读中进一步感悟课文寓意。在最后,我采用拓展延伸培养他们想象力,让同学们设想一下,假如有一天,青蛙听了小鸟的话,跳出了水井,它会看到什么?说些什么呢?

在本课中,我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比如说在分角色朗读的时候,学生的感情读的不是很好,一些语气没有读出来;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体现的不够充分。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教学设计及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