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高克清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 会写8个生字, 掌握多音字“哪”。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有感情地朗读对话。理解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这个问题的不同看法。
3、发挥想象, 初步理解寓意。
4、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看、说、读、思结合, 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教学重点:
1、认识10个生字, 会写8个生字, 掌握多音字“哪”。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有感情地朗读对话。理解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这个问题的不同看法。
教学难点:
发挥想象, 初步理解寓意。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初步感知
1、出示谜语:身披花棉袄, 唱歌呱呱叫, 田里捉害虫, 丰收立功劳。(青蛙)
2、自由交流: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只青蛙?我们再来听一支儿歌。(歌曲欣赏:井某某之蛙)
3、小结:这么勤劳能干的小青蛙怎么成了井某某之蛙呢?
今天我们学习一个成语故事——《坐井观天》(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看看青蛙眼中的天是怎样的?小鸟眼中的天是怎样的?
二、初读课文, 学习生字
1、出示自读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 借助拼音, 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2)画出生字、词语, 多读几遍。
2、小组学习。
(1)组长检查生字读音。
(2)交流识字方法。
(3)接读课文。
3、检查小组学习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词语。
①指名开火车朗读, 师生正音。
②齐读。
③去掉拼音朗读。
(2)朗读课文。
①教师播放范读, 提醒学生认真听, 注意生字的读音。
②指名分自然段某某, 教师相机指导, 要注意字音准确、语言顺畅。
4、初步感知课文大意。说说读了课文之后, 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自由说, 帮助学生提取文本信息, 能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识记生字, 指导书写
1、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认字, 说说哪些字是自己已经认识的, 是从什么渠道或通过什么方法认识的(出示会写的字的谜语, 让学生猜)。
2、巩固生字。
(1)同桌之间相互考查识字情况。
(2)游戏巩固:从“我会认”和“我会写”的生字中选择几个, 分组进行组词比赛, 哪组组的词多, 哪组获胜。
3、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井、沿、渴、话、观、答、喝、际”。
(2)观察字的结构, 说说书写注意点, 以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预设:
“沿”的第五笔是“横折折”, 要写得舒展、到位。
“观”是左右结构的字, “又”的捺要写成点。
根据字谜识记生字:开出头。(井)
感到干渴, 没水来一口。(喝)
(3)教师范写, 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某某, 注意笔顺。
(4)学生在田字格里描红并仿写, 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4、巩固生字:抄写今天学的8个生字。
四、互动训练
打开“基础训练-《坐井观天》”, 一起来闯关吧!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词语。
井某某 回答 口渴 喝水 大话 弄错 无边无际 哪里 抬头
(1)指名开火车领读词语。
(2)齐读。
(3)选择最喜欢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注意多音字:哪)
回顾:说说课文写中的主人公是谁和谁?他们在争论什么?为什么说法不一样?你同意谁的观点?
导入:这节课我们一起有滋有味地读读这个成语小故事, 看看会带给你们哪些启示。
二、朗读感悟, 启发想象
(一)出示第一自然段, 齐某某1自然段。(师:瞧, 这就是青蛙与小鸟的合影。)以读带讲, 了解青蛙和小鸟所处的不同位置。
口头填空:青蛙坐在( ), 小鸟落在( )。
(二)出示第2-7自然段, 根据要求齐读课文。
1、青蛙和小鸟之间有哪些对话?分别用横线和曲线标出来。
2、青蛙和小鸟他们认为天有多大?
3、他们为什么这样认为?
4、你认为他们谁说得对?为什么?
5、你觉得天有多大呢?
6、总结寓意:《坐井观天》名师精品教案
一、文本教学解读
《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通过青蛙和小鸟争论天是大还是小的故事,告诉我们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的道理。故事情节一波三折,语言充满童趣,富有生活气息。
1.识写生字。
课文12个生字,其中10个要求会读,8个要求会写。
12个生字中,“井”是个象形字,也是个独体字;“渴、喝”是形近字;从结构上看,“沿、渴、喝、话、错、际、哪、抬、观”是左右结构,“答、弄”是上下结构。
认读“井、沿”2个字,宜借助课文插图,结合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义,并将识字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相机积累“桌沿、门沿、河沿”等同类词语。
认读“渴、喝”2个形近字,宜从理解2个不同偏旁的含义入手,“氵”表示水,“口”表示嘴巴,编儿歌巧识记,“渴了渴了要找水,要想喝水张开嘴”。
认读“际”,并放到“无边无际”这一语境中理解“际”的意思,体现字不离词的原则。在此基础上,结合语用与生活理解“无边无际”的意思。
写字重点指导“沿、渴、话、喝、观、际”6个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做到左窄右宽,重点教“三点水”。教师示范,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三点水”书写时,三点不在一条直线上,要呈弧状。
2.朗读课文。
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自读、同桌互读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通过分角色朗读、合作表演读等方式,读好疑问、反问、感叹、陈述等不同语气。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要注意指导的层次性和趣味性。
重点指导几处:一是关注“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这一反问句,抓住语气词“吗”,读出反问语气,通过与“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的对比读,体悟反问句的表达效果;二是关注“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这一感叹句,抓住“哪”字读出感叹语气,通过与“天无边无际,很大。”的对比读,体悟感叹句的表达效果;三是关注“不信,你跳出井来看一看吧。”这一陈述句,读好小鸟诚恳的语气。
3.迁移运用。
通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让学生了解不同语气的表达效果,并灵活地运用于语言表达中。教学时,学生从用不同句式表达同一个特定情境,到选择句式自由表达生活情境,体现了教学从“扶”到“放”的层次,突出了学以致用,丰富表达经验的目的。
二、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10个生字,借助插图和课文理解“井某某”“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的意思,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分角色读好课文,体会“疑问”“反问”“感叹”“陈述”等不同语气的表达效果,学习表达。
3.明白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的道理。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揭示课题,认读字词
1.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引出课题:老师带来两位小伙伴。它们是谁?它们在哪里?
提示:一只青蛙坐在井中望着天,一只小鸟从空中飞落在井某某上。
(2)利用图片和实物学习生字“井、沿”。
①学习“井”字:图片观看,儿歌识记:“水井深深多危险,要在口上加栏杆。”
②学习“沿”字:联系实物,丰富积累。
井里有水,所以井某某的“沿”左边是“三点水”。
水井的边,就叫井某某;
摸摸课桌的边,老师问你来答:桌子的边某某什么?桌子的边某某——(桌沿);
看看门框的边,老师问你来答:门框的边某某什么?门框的边某某——(门沿);
想想小河的边,老师问你来答:小河的边某某什么?小河的边某某——(河沿)。
(3)理解课题《坐井观天》。
指名回答:我们问问小青蛙,每天在井中干什么?
提示:坐在井里看着天空。
相机理解“观”。谁能用观字组成不同的词语?
特意地看叫“观看”;仔细地看叫“观察”;欣赏地看叫“观赏”XXXXXXXXXX
2.认读生字,巧记字形
(1)认读生字:“答、话、弄、错、抬、际”。
凭借课堂活动和生活经验,体会字义。
如:①观察“答、话”2个字,问:这2个字中,为什么都有一个“口”字呢?
②填空:老师提问我来( );张开嘴巴来说( )。
提示:相机从中提炼出词语:“问答、说话”,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扩词丰富积累。
(2)认读形近字:“渴、喝”。
出示生字、辨析字形、完成组词。
提示:通过观察、对比,让学生观察偏旁,再借助儿歌熟记2个生字:“渴了渴了要找水,要想喝水张开嘴。”
(3)认读多音字“哪”。
“哪”在课文里两种读音都出现过,教师可以出示课文中句子,让学生对比朗读,发现规律:“哪”放在句末时读轻声。
(4)巩固识字。
教师出示生字组成词语的卡片,让学生再次认读词语。
提示:在学生认读的基础上,教师作有针对性的指导。
板块二 朗读课文,积累词句
1.比赛朗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1)自主练某某,尝试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小火车开起来,你读我听互助正音。分组开火车朗读,每个学生读一个自然段。
(3)比赛看谁读得最流利,指名两三名学生读整篇课文。
提示:比赛朗读方式多样,要求正确、流利。
指导:读好长句,学会断句。“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这两句话较长,且需要注意“天”字后的断句。必要时,教师可以示范读出句子停顿,可以学生跟读,也可师生接读,读通长句。
2.分角色朗读,感悟3次对话,感知故事内容。
(1)再读课文,将青蛙与小鸟的话分别用“波浪线”和“直线”标注出来。
提示:教师可以先示范画波浪线和直线,在此基础上,学生再学习默读圈画出其他句子。
(2)分角色朗读课文。
①生生对读,分别读出青蛙与小鸟的话。
②指导读好对话内容。
提示:首先,可以借助词义理解读好对话,如“说大话”和“无边无际”。
理解“说大话”,适时丰富词汇:说好话、说胡话、说假话、说谎话、说废话XXXXXXXXXX
“无边无际”,宜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如天空、大海、草原、沙漠.XXXXXXXXXX
其次,抓住文中“疑问”“反问”“感叹”“陈述”等不同语气读好人物对话。可以通过对比朗读,体会使用不同语气,会有大不相同的表达效果。
重点指导:
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
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天无边无际,很大。
③分角色朗读全文。
板块三 创设语境,理解寓意
1.孩子们,你觉得青蛙和小鸟,谁说得对?为什么?
2.想象填空:
小鸟每天在天空中飞翔,它可能会看见 ,可能会看见 ,还可能会看见 。
小青蛙每天在井某某坐着,只能看见 。
提示:通过情景想象和表达训练,学生不仅知晓了两个小动物意见分歧的原因,而且锻炼了语言运用能力。
3.青蛙的话。
如果青蛙离开了井某某,看到了外面广阔的天地,它又会说些什么呢?
提示,可引导学生体会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的道理。
板块四 学以致用,丰富表达
1.人们说话时,不同的表达可以传递出不同的情感,即便是面对同一处美景,也可以说出不一样的话。
请小朋友们欣赏画面,(出示一幅风景画)并尝试用不同的话,表达出你此时的感受。
(1)这里桃红柳绿、山清水秀,是个风景秀丽的好地方。
(2)这里桃红柳绿、山清水秀,谁能不喜欢这样风景秀丽的地方呢?
(3)这里桃红柳绿、山清水秀,真是个风景秀丽的地方啊!
提示:答案不唯一,重在感受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使用不同句式产生的多义性。
2.结合生活情境,自由表达。
(1)妈妈,你的新衣服
(2)老师的工作
(3)下课了,同学们
提示:在运用中引导学生辨析不同的语气传达出的情感强烈程度是大不相同的。
板块五 学写生字,感悟规律
1.整体关照,发现规律。
仔细观察下面这些生字,从中发现了什么?
出示:沿、渴、话、喝、观、际。
提示:所有生字皆为左右结构,书写时要做到左窄右宽。
2.重点教“三点水”。
教师示范,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学生描红临写。
提示:书写“三点水”时,三点不在一条直线上,要呈弧状。
3.学生认真练写其他汉字,教师巡视指导。
三、想象说话、续编故事
青蛙听了小鸟的话, 不愿再做井某某之蛙了, 于是央求小鸟带他出去看一看。
1、他们来到哪?(天空、田野、草原、大海XXXXXXXXXX), 看到了什么?(植物、小动物XXXXXXXXXX)
2、青蛙想什么?青蛙说什么?小鸟又怎么说?(小组讨论交流、全班交流。)
3、把你编的故事写下来。
四、互动训练
打开“阅读训练-《坐井观天》”, 一起来闯关吧!
五、布置作业
1、把你讲述的青蛙出井后发生的故事写下来。
2、阅读成语故事《揠苗助长》和《画蛇添足》等。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高克清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