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坐井观天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13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立足教材,以学生为本。以读为主,朗读质疑、引导评价、启发想象、联系实际,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培养学生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和合作意识,并明白故事寓意。 教材分析:
《坐井观天》这则寓言故事,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这一寓言,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3.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教学重难点:
1.认识生字,积累新词,正确书写8个字。 2.分角色表演坐井观天,理解故事寓意。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青蛙和小鸟的头饰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板书、理解课题。
1.同学们,我们来玩一个猜谜游戏:大眼睛,宽嘴巴,说起话来呱呱呱,会捉害虫人人夸。(青蛙)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与青蛙有关的寓言故事,这也是一个成语故事(板书课题) 2.理解课题。认识“井”,理解“观”(看)连起来就是(做在井里看天)。齐某某课题。
(设计意图:用学生最喜欢的猜动物谜语游戏导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讲了青蛙和谁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a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b回答:课文讲了青蛙和谁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扫清障碍,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故事思路。) c全班交流:
(1)画图,学生上台贴图。指导写“沿”字。
同学们很善于思考,很会读书,下面,老师送给大家一幅画。 青蛙在哪里?小鸟飞来,落在哪里? “井某某”在哪里?(学生贴图)教师相机引导:桌沿、床沿、帽沿XXXXXXXXXX指导写好“沿”字。 青蛙和小鸟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2)青蛙和小鸟到底在争论什么?(板书:天有多大)
(3)读完课文后,你知道了青蛙和小鸟眼里的天是怎样的呢?(板
书:无边无际、井口大) (4)青蛙和小鸟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想法呢?它们谁说得对呢?“大
话”指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用画简笔画,学生上台贴画,从直观上轻松理解什么是井某某,并理清青蛙和小鸟所处不同环境,为后面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有不同认识的原因埋下了伏笔。) 三、汇报交流,细读体悟。
带着疑问,我们一起来学习它们的3次对话。 1.学习第1次对话:
A点名分角色读,评价读得怎样?
B引导读好青蛙:问的语气。小鸟:又累又渴的语气。 (“一百多里”,一里等于500米,一百多里就是5万多里,说明了什么?飞了很远,点名读出飞得远。飞了一百多里,没有休息,没有水喝,累吗?渴吗?点名读出累、渴。) C分角色读,齐某某,把感受读出来。 2.学习第2次对话:
小鸟说它飞了一百多里,又累又渴,青蛙不相信,认为小鸟在说大话,于是,他们就争论起来,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青蛙和小鸟的第2次对话。
A同桌分角色争论读。
B学习、出示第2次对话:点2名学生读,评价读。
C大家听出来了吗?青蛙不信小鸟说的话,它对小鸟说:“______。”小鸟劝告青蛙说:“________。”
D刚刚同学们不理解“大话”,现在读了课文,有谁理解了?(吹牛、空话)你是通过文中那句话来理解的?(青蛙认为自己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鸟却跟它说天无边无际,所以青蛙认为小鸟在吹牛) 谁有信心读好对话?点名读,教师评价:强调了“无边无际”、“大得很”。齐某某,点小伙伴角色读。
(设计意图:在指导学生多形式、多层次地朗读中,生生评价,师生评价,及时肯定读得好的,联系实际指导学生读出青蛙的傲慢和自信,小鸟的耐心、诚恳地劝告,让学生在读中体验,在读中感悟,为学生理解寓意奠定坚实的基础。)
E看配乐视频: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画面,看小鸟是不是在吹牛?(小鸟飞过大海,飞过田野,飞过高山,飞过沙漠,飞过城市,飞过村庄)看完视频,你知道了什么或想说什么?(小鸟确实飞了很远,它没有说大话,它飞了很多地方)它飞过这么多地方,看到天的边了吗?所以,小鸟会认为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可是,青蛙相信吗?它也有自己不相信的理由。
3.学习第3次对话: (1)同桌分角色读。
(2)青蛙不相信小鸟说的理由是什么?(找句子说明) (3)卷筒实验:
学生模仿老师卷筒实验,点名说说自己的发现,这是为什么? 老师小结归纳,青蛙坐在井里看天和我们用圆筒看天,其实道理是一样的,所以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大)
(4)说话训练:用“因为XXXXXXXXXX所以XXXXXXXXXX”说话。青蛙和小鸟为什么会对天有多大这个问题产生不同看法的原因。
(5)现在,你认为是小鸟说得对还是青蛙说得对?为什么? (青蛙错在:天天坐在井里,见识少,又不听别人的劝告,还自以为是。)
(6)同桌讨论:青蛙笑了,小鸟也笑了,它们笑什么? (7)全班交流:青蛙笑什么?小鸟笑什么? 青蛙笑了,它笑什么?它笑得对吗?
小鸟笑了,它笑什么?它是怎样帮助小鸟的?
(青蛙笑:自己对,小鸟错。小鸟说大话,自己天天坐在井里看天只有井口大,小鸟骗人XXXXXXXXXX小鸟笑:青蛙弄错了,过于自信,听不进别人的劝告,还自已以为是,笑它目光短浅,井底之蛙XXXXXXXXXX)
(4)点名读,齐某某。可以说说这样读的理由。看来,大家对青蛙和小鸟的笑理解得很深刻,谁来把青蛙和小鸟笑着说的话读一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自动手用练习本卷成圆筒做实验,体验“天有多大”,又用多媒体画面形象感知小鸟飞了很远,体会天无边无际。“青蛙和小鸟为什么会对天的大小有不同看法?”这一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四、拓展延伸,明白寓意。
1.青蛙为什么不跳出井口?(推想原因)
2或许青蛙就像你们说的这样,它天天坐在井里不出来,它怎样做才不会弄错呢?你想对青蛙说什么?如果你是小鸟,你会怎么帮助它?
3看图(出示:青蛙跳出了井口),跟同桌交流。假如青蛙听了小鸟的话,真的跳出了井口,它惊呆了,展开你们的想象,青蛙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4.戴头饰表演续编第四次对话。用你的声音、表情、动作表演出来。(设计意图:看图,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让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采用同桌交流,全班交流,让学生在共同认知的基础上,创造出个性化的语言,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五、总结归纳,深悟寓意
A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我们看问题、认识事物,要像小鸟那样( ),才能看得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 ),只看到了事物的( )还以为自己是( )。
(设计意图:用填空的形式降低对寓寓意的归纳总结的难度,这样很巧妙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B教师总结全文:
通过学习课文,大家收获可真不少。是啊,看人看事,要把目光放得远一些,才能看得清,看得准,不要像文中的青蛙那样,坐井观天,目光短浅,还自以为是。所以,老师希望你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积极参加各种活动,要多到外面的世界去走一走,看一看,听一听,还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这样,你讲成为一个见多识广的人。
六、板书设计: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坐井观天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