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海陆变迁 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海陆的变迁 教学设计
元堡民族中学 向华某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地壳是在运动变化中的,以及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
2、能通过思考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了解魏格纳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观察、质疑、假设、验证。
过程与方法
1、尝试着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
2、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创造性思维习惯。
3、尝试对学生的观点进行鼓励性评价和量化。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理解世界是在变化发展中的,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2、提出问题也是一种贡献。
3、理解科学研究既需要大胆的质疑、假设和验证,还需要有坚韧的毅力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4、培养尊重不同意见的胸怀,学习与持不同意见的人交流。
【教学重点】
1、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海陆变迁的实证。
【教学难点】
1、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批判和质疑的思维品质。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地球仪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世界上的这些大洲和大洋是一直这样分布的吗?它们曾以怎样的面貌存在过呢?
自学“沧海桑田”
1、读教材P37页内容
“沧海桑田”在地理科学上的正确含义是( )
A、填海造陆某某 B、比喻世事的变迁
C、比喻海陆的变迁 D、在海边种植桑树
2、读图,接要求完成下列内容
(1)读页图P37图2.13及文字,喜马拉雅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说明喜马拉雅山区曾经是 ,造成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 。
(2)读P38图2.14及文字,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道的遗迹反映了该海域过去曾经是 ,造成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 。
(3)读P38页图2.15及文字,荷兰的国土面积在过去的百年中在不断扩大是因为它修建了 ,这说明 也能引起海陆变化。
3、归纳提高:上述材料可知,引起海陆变迁的原因有 、
和 三种,其中 和 是引起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二)自学“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1、阅读39页《难道仅仅是巧合吗?》后,你有什么感想?
2、读P40图2.19思考非洲和南美洲的轮廓可以拼合的这一事实,是不是巧合?
3、读P40页图2.18“大陆的漂移”,回答1~2题。
(1)2亿年前地球上的各大洲是什么样的?
(2)6500万年前各大洲开始 。
(3)大陆漂移假说是由 国科学家 提出的。
(三)板块的运动
1、读教材P41内容,回答:大陆漂移是由 引起的。
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主要有 大板块,分别是 、 、
、 、 、 ,其中 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澳大利亚大陆所处的板块是 。
3、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 ,在 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4、做P43活动题,思考:板块的运动主要有哪两种?
喜马拉雅山是由于 板块和 板块发生 运动形成的;地中海是由于 板块和 板块发生 运动在不断缩小,最终会消失。
合作探究:1、日本火山众多,地震频繁,每年的有感地震达到1500多次,是世界著名的“火山之国”,“地震之国”,利用板块学说的基本观点,分析日本多火山、多地震的原因是什么?
2、观察图2.25,分析喜马拉雅山脉是如何形成的,科学测量表明,珠穆朗玛峰还在不断升高,这说明什么问题?
3、 2004年12月26日8时58分(**_*,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的海域(3.9XXXXXN, 95.9XXXXXE)发生里氏8.5级大地震,引发高达10米的海啸,造成重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这次大地震发生在 之间 A、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 B、 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C、印度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 D、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
【课堂小结】
1、通过简单的提示,由学生归纳出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学说的基本观点。
总结:板块学说帮助我们解释了我们以前无法理解的自然现象例如:火山的喷发,地震、山脉、海洋的形成等,但作为一个假说,还有不完善的地方。
【板书设计】
一、地表形态变化
二、大陆漂移假说
三、板块构造学说
四、火山与地震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海陆变迁 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