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乘车》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附件:教学设计参考模板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乘车
研修主题
加减混合中的运算顺序
姓名
李某某
工作单位
***
学科年级
一年级
教材版本
西师版
一、教学目标设计(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具体化为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目标。要求明晰、具体、可操作性。)
1,在情景中体会掌握连某某连某某渐渐混合的运算顺序。
2,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点、难点)
掌握连某某连某某渐渐混合的运算顺序。
三、学情分析(分析学生的知识起点、技能起点和态度起点)
学生刚学完10以内的加减法,对两个符号连某某连某某加减混合的运算方法比较陌生。
学生的求知欲强烈,在具体情境中兴趣浓厚。
四、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
10以内的两步式题,从乘车情境中具体理解运算顺序。
五、教学方法设计(针对学习内容,设计教与学的方法)
导入
乘车
动手摆
日常生活
小结
作业
六、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同学们都乘坐过公共汽车,乘车时有什么规则吗? 2、乘车时也有关于数学的问题。
结合自身经验,自由发言。
调动学习兴趣,增强求知欲。
出示图1.
你看见了什么?
出示图2.
后门下去了3人,前门上来了2人。
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反馈。
6+2-3=
6-3+2=
2、先算的是什么,后算的是什么,为什么?
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以强带弱,提高学习主动性。交流合作体会成功的快乐。
摆小棒,列算式
自己提出问题解决,说一说解决方法。
动手动脑动口,合作中体现主体地位
七、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老师评价:
根据表现在选项中画星(最高5颗星)
八、形成性练习题(依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练习题)
7-2+3=
5+5-3=
9-2-2=
4+3-7=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体会到连某某、连某某、加减混合的意义和运算规律,并能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我觉得在本节课中我做的好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创设具体情境,感受数学意义。
让学生手脑并用。
做的不好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没有鼓励算法多样化。
没有采用多种练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乘车》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