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作物产量和产品品质的》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第二节 作物产量一.作物产量的概念
产量(yield)——即是作物产品的数量;作物栽培的目的是获得较多的有经济价值的农产品。因此,为了区分光合产物是否有经济价值,常把作物的产量分为生物(学)产量和经济产量。
生物产量——指单位面积土地上作物在整个生育期间生产和积累的有机物总量。即整个作物干物质的收获总量。
经济产量—— 指作物在单位面积土地上收获的有经济价值的作物主产品的重量。即一般所指的产量。
由于栽培目的不同,不同作物主产品的器官也不相同,即经济产量也不相同。
禾谷类和油料作物是籽粒;薯类作物是块根或块茎;棉花是种皮纤维;黄、红麻是茎秆韧皮纤维;甘蔗为茎;烟草和茶是叶;绿肥是全部茎叶。
同一作物栽培目的不同时,产量概念也随之变化。如:
纤维用亚麻产量是麻皮,油用亚麻的产量是种子。
食用玉米产量是籽粒,饲用时产量指地上部全部 木 薯 甘 薯 苜 蓿在一定的生物产量中,究竟能取得多高的经济产量,就要看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
作物的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就叫做经济系数,也就是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值。
即:经济系数=经济产量/生物产量
二 经济系数经济系数只表明光合产物转运到产品器官中去的能力,而不表明经济产量的高低。在正常情况下,经济产量的高低与生物产量成正比,要提高经济产量,只有在提高生物产量的基础上提高经济系数,才能达到目的。
注意经过数千年的选择和培育,作物的经济系数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例如:
禾谷类作物中的水稻和小麦为0.35~0.5,玉米为0.3~0.4;
薯类作物为0.7~0.85, 甜菜为0.6;
油菜为0.28, 大豆0.25~0.35;
棉花籽棉为0.35~0.4, 皮棉为.13~0.16;
烟草为0.6~0.7, 叶菜类和牧草可接近1。由这些例证可见,不同作物的经济系数差异很大,这与人们所需要的器官及其化学成分有关。
一般说,凡以营养器官为主产品的作物,形成主产品的过程比较简单,经济系数较高。以生殖器官为主产品的作物,其经济产量的形成要经过生殖器官的分化发育直到结实成熟,同化产物要经过复杂的转化过程,因而经济系数较低。
主产品的化学成分不同,经济系数也不一样。
产品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在形成过程中需要的能量较少,因此经济系数较高;
而含蛋白质和脂肪较多的产品,在形成过程中需要的能量较多,因此经济系数较低。
因此,大豆、花生和油菜籽的经济系数都较禾谷类作物的低,但它们的单位重量产量所含有的能量却较多。
不同作物的经济系数有所不同,其变化与遗传基础、收获器官及其化学成分以及栽培技术和环境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等有关。
1.收获营养器官的作物,其经济系数比收获籽实作物要高;薯类作物:0.70—0.85;水稻、小麦:0.35-0.40;
2.同为收获籽实的作物,产品以碳水化合物为主比蛋白质和脂肪为主的作物高;玉米:0.30—0.50;大豆0.25—0.40;油菜0.28左右;棉花(籽棉)0.35—0.40;皮棉0.13—0.16
经济系数有其相对稳定的数值变化范围,但通过品种改良、优化栽培技术及改善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一定的条件下,各构因间势必要产生矛盾(矛盾性)。如密度增加,个体变小(是普遍现象)。但个体变小不—定产量就低,因作物栽培的最终目的是各构因的乘积达到最大值,当单位面积上的穗数(株数)增加能弥补并超过每穗粒数(每株荚数)减少的损失,仍表现为增产。相反,若—、二个构因的增加不能弥补其它构因的损失则表现为减产。
小结1.作物的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
2.作物的经济系数
3.作物产量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作业1.生物产量与经济产量的关系
2.作物产量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谢谢大家再 见[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作物产量和产品品质的》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