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产量教学设计

本文由用户“zhouyq33”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07 06:06:06 举报文档

以下为《作物产量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第二节 作物产量

教学设计

农学专业:李某某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作物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2.了解作物经济系数的概念及其意义。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作物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作物经济系数的概念及其意义。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提问

作物生育期及影响因素、生育时期的概念、生育阶段的划分。

二、 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思考,作物产量的概念

三、 授课内容

(一)作物产量的概念

产量——即是作物产品的数量;作物栽培的目的是获得较多的有经济价值的农产品。因此,为了区分光合产物是否有经济价值,常把作物的产量分为生物(学)产量和经济产量。

生物产量——指单位面积土地上作物在整个生育期间生产和积累的有机物总量。即整个作物干物质的收获总量。

经济产量—— 指作物在单位面积土地上收获的有经济价值的作物主产品的重量。即一般所指的产量。

由于栽培目的不同,不同作物主产品的器官也不相同,即经济产量也不相同。

禾谷类和油料作物是籽粒;薯类作物是块根或块茎;棉花是种皮纤维;黄、红麻是茎秆韧皮纤维;甘蔗为茎;烟草和茶是叶;绿肥是全部茎叶。

同一作物栽培目的不同时,产量概念也随之变化。如:

纤维用亚麻产量是麻皮,油用亚麻的产量是种子。

食用玉米产量是籽粒,饲用时产量指地上部全部

(二) 经济系数

在一定的生物产量中,究竟能取得多高的经济产量,就要看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

1.经济系数的概念 作物的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就叫做经济系数,也就是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值。

即:经济系数=经济产量/生物产量

2. 经济系数的意义 经济系数只表明光合产物转运到产品器官中去的能力,而不表明经济产量的高低。在正常情况下,经济产量的高低与生物产量成正比,要提高经济产量,只有在提高生物产量的基础上提高经济系数,才能达到目的。

经过数千年的选择和培育,作物的经济系数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例如:

禾谷类作物中的水稻和小麦为0.35~0.5,玉米为0.3~0.4;

薯类作物为0.7~0.85, 甜菜为0.6;

油菜为0.28, 大豆0.25~0.35;

棉花籽棉为0.35~0.4, 皮棉为.13~0.16;

烟草为0.6~0.7, 叶菜类和牧草可接近1。

由这些例证可见,不同作物的经济系数差异很大,这与人们所需要的器官及其化学成分以及栽培技术和环境有关。

1. 一般说,凡以营养器官为主产品的作物,形成主产品的过程比较简单,经济系数较高。以生殖器官为主产品的作物,其经济产量的形成要经过生殖器官的分化发育直到结实成熟,同化产物要经过复杂的转化过程,因而经济系数较低。

2.主产品的化学成分不同,经济系数也不一样。

产品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在形成过程中需要的能量较少,因此经济系数较高;

而含蛋白质和脂肪较多的产品,在形成过程中需要的能量较多,因此经济系数较低。

经济系数有其相对稳定的数值变化范围,但通过品种改良、优化栽培技术及改善环境条件等,达到高值范围。

(三)生物产量、经济产量和经济系数三者的关系

1.作物的经济产量是生物产量的一部分。

2.经济产量的形成是以生物产量即有机物总量为物质基础的。没有高的生物产量,也就不可能有高的经济产量。但是有了高的生物产量,经济产量的高低还要取决于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经济系数。

由此看出,它们二者的关系十分密切。在正常生长的情况下,各个作物的经济系数是相对稳定的、因而生物产量高,经济产量也较高.

(四)产量的构成因素

农业生产中的作物产量,是按单位土地面积上有经济价值的产品数量来计算的。即作物产量分解为单位面积上的株数和单株产量。单株产量又分解为产品器官的数量和单个器官的重量

例如:禾谷类的产量构成因素,豆类的等等(看图)

看书上的表2-2常见作物经济产量的构成因素

(五)产量构成之间的关系:

例如:小麦的产量(kg/hm2)=穗数*平均每穗实粒数*千粒重(g)/10002。由公式可以看出:

1.各构因越高,产量越高。 (同一性)

2.作物栽培的对象是群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各构因间势必要产生矛盾(矛盾性)。如密度增加,个体变小(是普遍现象)。但个体变小不—定产量就低,因作物栽培的最终目的是各构因的乘积达到最大值,当单位面积上的穗数(株数)增加能弥补并超过每穗粒数(每株荚数)减少的损失,仍表现为增产。相反,若—、二个构因的增加不能弥补其它构因的损失则表现为减产。

(六)小结

1.作物的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

2.作物的经济系数

3.作物产量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七)作业

1.生物产量与经济产量的关系

2.作物产量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作物产量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