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圆的认识
教学内容:课本第85-88页。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了解圆各部分的名称,理解同一个圆内直径长度与半径的关系。
2、 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步骤和方法,学会画图。
3、 通过直观操作,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念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说出我们以前学过的有规则的平面图形有哪些?
2、 这些图形都是由什么样的线段围成的?
二、新授。
1、 揭示课题。
问:这是什么图形?(出示剪好的一个圆)
问:用手摸一摸圆的外圈是线段还是用曲线围成的?
问:请说出几种物体,它们的面是圆形的?
师:圆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应用非常广泛,小到手表里面的零件,大到宇宙飞船的制造都要用到圆的知识,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对圆的研究就有伟大的成就,因此我们学习圆的有关知识是非常重要而又必要的。
板书课题:“圆的认识”。(同时画一个圆)
2、 新课。
认识圆的特征和圆各部分的名称,师生一起操作进行。
(1)认识圆心:
将剪好的圆拿出来,先对折,打开,换方向后再对折,再打开,反复折几次,折过若干次后。
问:像这样折可以折多少次?(无数次)
问:这些折痕意在圆的什么地方相交?(这些折痕意是在圆中心这一点相交)
老师指出,我们把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指导学生在自备圆中心标出圆心,用字母O表示:
(2)认识半径:
指导学生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用直尺连一条线段,老师讲解并板书,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一般用字母F表示:
问: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
问:量一量,半径长几厘米?同一个圆里所有的半半径长度都相等吗?
(3)认识直径:
指导学生把圆形再对折然后打开,让学生把这条折痕用直尺画出来,看看每条折痕都从圆的什么地方通过?两端都在圆的什么地方?
口答后教师指出同时板书,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用字母D表示。
问: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直径?
问:量一量,直径长几厘米?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吗?
(4)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与半径的关系:
问:刚才我们量了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长度,谁能说出同一个圆里直径长度与半径的关系?
第一次练习:
(1)让学生阅读课文第85 86页全部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做课本第87页上面的“做一做”中的题。
先让学生用彩笔标出各圆的半径和直径,再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车轮做成圆形的,车轴应某某在哪里?
(3)判断题:
a、通过圆心的线段,叫做半径。 ( )
b、 所有圆的半径都相等。 ( )
c、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是直径的1/2。 ( )
d、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 )
学习圆的画法。
(1)先指名二个学生到黑板前徒手画圆。
板书,画一个半径3厘米的圆。
教师边讲解画圆的步骤和方法边示范。
(1)定半径。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用幻灯片显示。
(2)定圆心。把有针尖的一脚固定在一点上,定圆心即定所画圆的位置,在画圆时要考虑,上下左右的位置。
(3)画圆。把装有铅笔的一只脚旋转一周,画出一个圆,(用直尺画出半径,标出圆心,半径,并用字母O和R表示)
第二次练习:
(1)让学生阅读课本第87页有关圆的画法的内容,巩固所学的内容。
(2)做课本第87页“做一做”中的题,练习二十二第4题。
(3)先让学生利用圆规按上述方法画半径3厘米、2厘米、2.5厘米,直径4厘米的圆各一个,强调固定点不能移动。
让学生比较所画的圆,由于半径的长短不同,所画圆的大小也不同。
问:圆的位置是根据什么来确定的?
问:圆的大小根据什么确定的?
(4)做课本第88页练习二十二第5题。
三、巩固
1、 课本第88页练习二十二第1 3题。
2、 小结。
今天学了哪些知识?
圆的各部分的名称各是什么?
圆的特征是什么?
怎样画圆?
教学反思:
1、课堂上应变能力有待提高。在课堂中出现了我意料之外的问题时,我没有很好的处理,致使课堂教学受到了影响。
2.细节设计不够合理。在出示半径和直径的定义时,只是口头的进行描述,没有进行明确展示出来,使得学生对定义没有明确概念。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