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XXXXX秋思》教学设计及反思

本文由用户“go小凯凯”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10 00:41:30 举报文档

以下为《《天净沙XXXXX秋思》教学设计及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天净沙XXXXX秋思》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设计及反思



课题名称:天净沙XXXXX秋思



姓名:

龚某某

工作单位:

随州市季梁学校



学科年级:

七年级语文

教材版本:

部编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古典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精华。随着新教材的使用,古典诗文在教材中所占的比值增大了。古典诗文以其超常而不俗的想象,新奇而巧妙的构思,启迪着,开拓着人们的思维,它对青少年学生的语言文字水平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正确地引导学生多读一些诗文佳作,可以使学生得到多方面的训练。所以,古典诗文的教学,在初中阶段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1、能朗读并背诵《天净沙?秋思》;

2、能理解《天净沙?秋思》所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3、掌握烘托映衬、借景抒情、意象叠加等写作手法。

重点: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难点:掌握烘托映衬、借景抒情、意象叠加等写作手法。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天净沙??秋思》是七年级学生接触到的第一篇的元曲,所以对于元曲这种文学体裁要有一定的了解。同时,现在的学生没有古人的离乡漂泊的经历,所以较难体会到那种思乡的愁绪,这应该是教学中的重点及难点。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古往今来,赏秋颂秋,咏秋叹秋的诗词,可谓层出不穷,哪位同学能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所喜爱的 (学生背诵喜爱的和秋相关的诗词) 在这众多的作品中有一首小令,文人雅士更是由衷的喜爱,称它为“千古绝句”,奉它为“秋思之祖”,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马某某的《天净沙XXXXX秋思》。

学生展示自己的文化功底,可能会联想到有关秋天的诗句,例如“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等诗句

回顾学生积累的知识,提起学习兴趣,引入主题



二、课文朗读

1、先听课文朗读,请同学们拿出笔,边某某在书上画好朗读节奏和重音

2、请一名同学在白版上划分朗读节奏和重音。

3、请两名同学给大家有感情的朗读 ,注意朗读的节奏和重音。

4、有感情诵读一遍这首小令。

学生积极尝试,勇于展现自我

初步感悟本首小令,积累文学功底



三、感悟秋情,了解作者背景

1、哪一句最能体现作者的情感?(断肠人:悲伤到极点的一个人,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

2、一个悲伤到极点的人在远离家乡的地方,就会产生——思乡,悲凉,孤独,凄苦,惆怅,郁闷,悲苦等情感。为什么作者在天涯漂泊,有家不归呢?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及写作背景,更深入的体会这种情感。 (插入作者及背景的视频资料)

3、可见,马某某是一个才华横溢的文人,但元朝的蒙古族统治者根本不给喊汉朝文人提供施展才华的空间,空有满腹学识,却无处施展才华。导致作者长期四处漂泊。在羁旅途中,是什么成为了作者情感的触发点,让他产生了如此强烈的情思?(是所见之景)

对作者和写作背景进行了解,感悟秋情,学生能初步理解本首小令的思想感情

背景介绍



四、品味秋景,掌握写作特色

1、写了哪些景?

(孤藤、老树、昏鸦 、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

2、我们先来赏析第一组

枯藤:枯藤最能触发作者的情思,尤其是枯字,写出了藤蔓,枯萎干瘪,没有生命力。

老树:光秃秃的苍老 粗糙 老气横秋 叶片凋零掉落,只剩下枯黄的枝干

昏鸦:黄昏时乌鸦纷纷回巢,乌鸦在黄昏尚且有枝可依,有家可回,反衬出游子的漂泊无依。总结:“藤”、“树”、“鸦”,本是郊野司空见惯的景物,并无特别之处,可一旦与“枯”、“老”、“昏”结合匹配,一股萧瑟肃杀之气立即从字里行间油然升起,首句就给读者展示了一幅秋天毫无生气的萧索景象,恰与游子悲凉的心境相吻合。

3、第二组:小桥流水人家

看图,请同学描述图片内容:潺潺的流水上架着一座座小巧玲珑的小桥,小桥边上有户人家,炊烟袅袅或许在做饭,家人团聚在一起,其乐融融。这些图景带给我们一种和谐温馨美好的感觉,是不是和前面的悲凉情境相悖?

总结:以亲人团聚的天伦之乐景衬托自己的哀情,透露出游子对温馨美好的家园的向往,更反衬出有家不能归的凄苦,这种写法被称为“烘托映衬”。

接下来由同学们分小组赏析剩下的三组景。

总结:这首小令除了“烘托映衬,借景抒情”,更绝妙之处在于它还使用了一种艺术手法,叫做“意象叠加”。这首小令紧密地排列众多的意象,多而不乱,层次分明,既描绘出苍茫萧瑟的秋景,又给人以强烈的画面感,还传达出游子羁旅天涯而又茫然无依的孤独和彷徨。

赏析小令中的景,前两组由教师带领,后面由学生自主讨论、分享,学生积极发言,总结本首小令的艺术特色。

教师引导,小组合作探究



五、拓展延伸

天净沙XXXXX秋 白某某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相同点:两首小令都运用白描手法,描绘了秋天的景色。

不同点:马某某的《天净沙XXXXX秋思》暮色暗淡,苍茫萧瑟,表达漂泊游子痛苦的思乡之情。白某某的《天净沙XXXXX秋》描绘了一幅色彩鲜艳、冷暖相间、明丽可爱的秋景图。表达了作者心平气和,闲适安逸,和平宁静的思想感情。

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言,展示自己的看法

初步学会类比学习



六、课后作业

1.背诵这首小令。 

2.将拓展延伸的回答写在作业本上

3.再找一首使用意象叠加手法的诗和大家分享。

本节课最后学生基本能背诵这首小令

课后巩固所学并拓展自己的视野



五、教学策略选择



利用多媒体设备,用图片来展示小令的景,让学生能迅速的感受到作者这样写的目的,体会思想感情。



六、教学评价设计



教学过后学生自评表如下:

/



七、教学课件



见附件 《天净沙XXXXX秋思》课件



八、板书设计



艺术特色:

1、映衬烘托

2、借景抒情

3、意象叠加



九、教学反思



有关本节课,我还有很多想法,先总结本节课的优缺点。

优点:

1、先进行朗读,明确节奏和重音,再从赏析景物入手,体会特定景物传达出的特殊情感,水到渠成的引出并讲清了映衬烘托、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思路较清晰。

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以学生为主体,适时肯定、表扬学生的回答。

3、以丰富的图片让学生感知小令中的景物,让学生通过图片感知作者的写作手法和目的。

4、在讲映衬烘托时,自然引入学生习作,便于学生今后对这个写作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5、图片和视频的使用恰到好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缺点:

1、课堂容量较大,本节课教学任务没有完成,教师引导过多。

2、作者背景,小令的重读等环节占用较多时间,导致课堂时间分配不合适。

3、声音不够洪亮,坐在后排的同学有时候听不清,语速稍慢。

有思考有总结才会有提升,在以后的诗歌教学中我还需要再摸索研究,找出更适合学生的方式方法,让学生爱上诗歌,爱上语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天净沙XXXXX秋思》教学设计及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