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教学设计及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教学设计及反思】
附件:教学设计及反思模版
教学设计及反思
课题名称:“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第二课时
姓名:
王某某
工作单位:
刘寄小学
学科年级:
五年级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在学生掌握生字和课文主要内容后,对文章进行更深入的解读,进行更深入的理解。学会正确对待赞扬、批评等不同的评价。
二、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从人物的语言、动作中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从而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所包含的爱,感悟爱的不同表达方式,有严格的爱,也有鼓励的爱。
懂得自己成功后,是因为父母的不同关爱和帮助,学会正确对待赞扬、批评等不同的评价。
重难点:通过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病可以从中体会到两种不同的评价都源于爱。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已经有五年的学习经历,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本课又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接近,很容易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文中一些含义深刻,富有哲理的句子,既是学生理解学习上的重点、难点。也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因此,对本课的教学,可以从“悟”字出发,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感悟,悟情悟理。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读课题,引入新课。读出“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一对反义短语的对比语气。
二、整体入手,把握文章的情感思路。小组讨论或自己独立阅读思考,课文主角巴迪在这件事情中的情感哪些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三、自读自悟,质疑问难。弄清了巴迪的情感变化,提出不理解的语句或别的问题,师生讨论,各抒己见,共同探讨提出的问题。(此间老师注意把握重点与主次,起好激发和主导作用。)
以问启思,学生的灵感源源不断。
构建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活动模式。
充分信任学生,放手让学生自选读书方法。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感受。有个性才会有创新。课文的第二部分,有不少含义较深,具有哲理性和启发性的句子,学生读时,肯定会有所感,有所悟,同时也会有疑问。因此,教学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情况,从老师提供的两种学习方法中,选择一种自读自悟。
四、自选学法,加深理解与积累。出示学习方法:
1、练习分角色朗读或把文中的情景用小品的方式表演出来:
2、文章中什么使你感受最深,把自己的感受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写出来;
3、辩论:两种断言究竟谁好谁坏。(此间学生自由分组,选择一种学法各自进行学习,老师巡视点拨。朗读或表演练习好了的同学,写好感受的同学自己到讲台上展示给大家。)
学生的智慧火花随之迸发。练习分角色朗读,小组讨论,分析表达方式,甚至于把文字改变成漫画等等方法自读自学。让学生在编、说、读、演、议等实践活动中完成对语言文字先领悟内化,再积累外化的过程。体会文中母亲对子女的感性的爱,父亲的充满理性的爱。
一是找出文中自己感触较深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或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二是发现难以理解的地方,提出不懂的问题,可以先试着自己回答,或与同学讨论,也可以向老师求助。让学生在读、悟、写、问、议的过程中,学习感受爱,理解爱,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
五、拓展阅读,增加积累。
让学生用快速阅读的方式,阅读〈〈父亲的爱〉〉一文,读后评论此文和课文的异同。(引导学生从文章内容及文章的表达方式上进行思考比较。)
六、布置开放性作业。
1、同学间互相推荐阅读体现亲情的文章或书籍。
2、写一写你亲身感受到的或见到过的父母关爱子女的事例。
联系生活实际,更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能够有感而发,能够积极发言。
立足课内,放眼课外。“语文教育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积累”是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倘若仅仅是让学生读好、读透教科书上的内容,“积累”的量毕竟是有限的。为学生课外阅读创造智力背景,积方法、打基础、激兴趣,也是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任务之一。
五、教学策略选择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多读,多感悟。
六、教学评价设计
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你生字掌握了吗?不懂的词语理解了吗?你能正确对待父母对自己的评价了吗?你爱自己的父母吗?你体会到他们不同方式的爱了吗?
七、教学课件
无
八、板书设计
妈妈 我 爸爸
慈祥 严厉
爱
九、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一、“爱”是本课的中心。
作者巴迪成人后最终明白了父母那两种极端的断言,来自于两种不同形式的爱,本着揭示这个重点,我在设计的时候,注重了由情开始,由情贯穿,由情结束。有的同学说,“学了这一课,我才真正理解了妈妈动手打我是另一种爱,妈妈我爱你!”有的说:“生活像一艘船,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好像两支浆。船要想行得快,双桨要相互配合,这样我们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这充分体现了孩子们联系生活实际,有了自己独特的感受。
二、深入挖掘教材,联系生活实际。
新课程要求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那么,我设计了一个这样的环节: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设想一下假如你就是小巴迪,面对父母这样截然相反的评价,你会怎样想?文章第二部分八个字的理解即使重点也是难点。我采用师范读,自由读,点名读,目的是让学生从读中感悟,并适时谈谈自己对这几个字的理解。孩子们有的将自己的亲身感受融了进去。
三、自由选择问题,小组讨论。
教学中我让孩子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小组讨论解决。有的孩子讨论有关“爱”的问题;有的选择“幸运”的问题XXXXXXXXXX他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不足之处:
1、学生的“读”还不够。当学生交流到母亲的评价时,就应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作者的不同感受。
2、评价不够及时,导致不能激发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的欲望。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教学设计及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