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魏某某-教学实践改进应用课例(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植物妈妈有办法》
姓名:
魏某某
工作单位:
***
学科年级:
语文二年级
教材版本:
部编人教版
一、课程标准要求
诵读儿歌、童话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反复诵读,在读中弄清各种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在读中感受语言的美,在读中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鼓励他们去探寻更多的知识。
二、教材编写意图分析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首关于自然常识的诗歌。全诗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语言优美、生动,贴近儿童的生活,读起来朗朗上口,容易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索自然奥秘的欲望。
三、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成天在田野间玩耍,对课文中所列举的蒲公英、苍耳、豌豆并不陌生,加上课文采用拟人的手法,语言生动有趣,能够引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不过由于他们年龄尚小,对身边事物无意注意,不可能观察得很仔细,因此,这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将成为他们学习中的难点。教学时应在读中感悟的基础上,联系实际,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了解植物知识、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四、教学目标(包括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12个生字, 读准多音字“为、得”, 会写10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在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 朗读课文的过程中,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激发他们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和欲望。
教学重点:
1、会认本课12个生字, 读准多音字“为、得”, 会写10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知道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教学难点:
1、在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 朗读课文的过程中,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激发他们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和欲望。
2、了解课文里的“降落伞”、“铠甲”指的是什么。
五、教学流程与策略的简要说明
教师创设情境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新课程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本课在教学的设计上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自己的探索加上教师的引导,使学生的探究一步步走向深入,从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知识的魅力、应用的价值,开阔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思维。
六、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此处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谈话引入:小朋友,秋天是植物种子成熟的季节,种子宝宝要告别妈妈开始自己的生活,你们想知道植物妈妈是用什么好办法来送别自己的孩子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
学生想象各种植物的种子怎样离开妈妈的。
本课内容充满童趣,谈话直奔课文主旨,吸引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二、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
1、自读,课文,让学生边读边标出生字,画出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1)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
(2)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义,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4、分小节朗读课文。
三、合作探究,理解课文。
同学们认识了这么多的生字朋友,老师可真佩服你们。
(一)学习第一小节:
1、你知道孩子什么时候才能离开自己的妈妈呢?你是从哪知道的?
2、“旅行”“四海为家”是什么意思?
(二)学习第二—四小节:
1、课文介绍了几种植物妈妈的办法?仔细读一读,对同桌说说自己读懂的,和自己的不明白的地方。
2、结合学生的情况引导学生读懂:
蒲公英:观察简笔画,并结合学生生活所见读文。理解“降落伞、纷纷”。蒲公英种子,就像一把小伞,可是要想走遍天涯,还要谁来帮助他?
苍耳,发给学生苍耳的种子。仔细观察苍耳,说一说的特点。(有刺,扎手,椭圆形,灰色的)
课文中是怎么说的?读一读
“铠甲”是什么?学生结合电视中看到的理解
豆荚(方法同苍耳)
(三)同学们可真棒,联系自己的生活读懂了课文。
你最喜欢哪种植物妈妈的办法,就读一读那一小节,试着背一背。可以在读时加上自己的动作,和小组同学比一比谁读的最好,背的最快。
(四)指名读,全班互评。
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勾画生字新词。
同桌合作,认读生字新词。
学生读生字卡片。
指名读。
指名读第一小节。
学生回答。
学生交流。
观察简笔画图:
学生比较蒲公英种子和降落伞的相同之处,加深理解。
学生较容易说出苍耳的特点。
学生先谈谈自己对铠甲的理解,再读课文了解。
学生自由读,背诵。
指名读。
学生诵读。
学生交流,教师适当补充。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生字。
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帮助学生认字,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
通过教师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入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通过实物的观察,掌握联系生活实际和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理解词语的方法。
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在理解的基础上读文,在此感受课文的音韵之美。
四、扩展延伸。
1、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反复朗读每一节诗歌,然后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诵,体会诗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2、引导学生自由地说说其它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学生诵读。
学生交流,教师适当补充。
拓展延伸,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对植物知识的储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广泛的学习。同时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七、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在教学“你认为哪位植物妈妈最聪明,她传播种子的办法好在哪里?”同桌讨论交流之后,再进行鼓励,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XXXXX、板书设计(本节课的主板书)
植物妈妈有办法
她会传播种子 蒲公英 降落伞 风
苍耳 铠甲 动物
豌豆 豆荚 太阳
XXXXXXXXXX她还会? 植物妈妈的办法有很多很多
九、实践反思
这节课,从总体效果上看很好,师生的双边活动配合默契,在轻松自然的谈话氛围中完成教学目标,突出了重点。导课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了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观察大自然的欲望。采用多种方法鼓励学生个性化阅读,朗读指导很到位,并及时做出了评价。我认为较成功的是:能够利用农村特有的资源。如展示苍耳环节,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挂到衣服上跳一跳,想一想,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既培养了观察能力,又训练了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在这节课中,我采用多种渠道,创设各种情境,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爱护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当然也有不足,比如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安排就不够充足。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魏某某-教学实践改进应用课例(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