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课堂观察记录》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
????
?
学员姓名
李某某
学员单位
***学校
观察时间段
1课时
观察对象
五年级
授课内容
《孔子》
观察点
教学过程客观描述
教学实施优缺分析
教学行为调整建议
一、课前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情境创设)
学生需要什么,应从课程内容层面,探讨教学内容的确定,这样思考“以学定教”,或许更有价值。笔者以一篇说明文《孔子》的课堂观察为例,对其教学内容的价值进行重新审视
五年级上册《孔子》的课例片段,观察这位老师在课堂上产生的教学内容,再从学生的角度看看,学生实际上学到了什么。
我们要有意识地在语文教育中进行主体性的策略研究,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自信心和创造意识,达到整体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提高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性、活动性、创造性。
二、知识概念的理解和深化(学生思维的启发和引导过程)
简介孔子生平
《论语》
与孔子有关的四个故事
《孔子》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最为重要的是没有学生活动的分析,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设计要针对学生的理解,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的兴趣,教师教学环节的设置一定要以学生的体验,感受,参与意识,兴趣点的调动为主,没有学生参与的课堂,不论教学设计有多完美,这节课都是失败的,不受学生欢迎的!
自主性。它与受动性、外在性相对立,表现为学生行为的自主、自信与自律(自控)。自主性对教师的要求是“尊重”,目的在于通过对教师的尊重,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自尊心,创造使教师的“外部”指导转化为学生“内部”能动活动的条件。教师的角色应当是顾问、辩论会主席、对话人,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教师的主要作用是组织、点拨和概括三方面,在这三个方面之前教师行为应该是倾听,努力的倾听。应该区别“教学”与“教学生学”的不同,认识到从长远上看,少教才能多学。对学生的要求是“反思”(自律、调整)。具有反思的思维方式,是人的重要特征;反思,是自主性最重要的表现。
三、知识概念掌握后的应用与展示(学生表达、展示的问题选择和活动组织)
让我们通过分段赏析,来认识孔子(每部分都采用介绍,看音像、提问讨论的方式)
?
整体来看《孔子》这节一课的教学过程环节,教案设计中体现了完整的教学过程,教师思路清晰,重点曲目赏析分明主次突出,但同时存在设计缺陷,比如虽然概括了教材内容,然而对于教学的目的和效果,没体现出新课改的要求,以学生为主的思想,老师一味的去讲解,学生单纯地接受,课堂缺乏学生的参与分析,教师单纯的传授,使得课堂缺乏师生互动的美感,也就没有达成新课改所要求的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放手课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主题思想!
其次,《孔子》一课的教学设计中,由于最为重要的是缺乏对学生活动的评价分析,这样的教学设计没有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当然就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的兴趣。
?
活动性的核心在于使学生的学习从感觉效应转变为运动效应,不仅指动手、动口之类的操作参与,更指理性思考的投入。活动优劣的主要标志是学生参与和投入的程度。未来社会需要肯于参与、善于活动的人,否则生活和工作质量都不会太高。活动是未来社会的必需,也是学会学习的必需。活动性对于教师的要求是给学生留下必要的时空,把表现的机会留给学生而非自己。必须强调指出,这里的活动是自主性的活动,即学生作主人的活动,而非学生是木偶的活动,也非“表演式”的专供参观学习的所谓活动。对学生的要求是参与,在参与的过程中,学生的表现不可能百分之百的正确,应当允许学生犯错误。学习是试错的过程,不是复制、照相。每个人都是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理解事物,都只能理解事物的不同方面,并不存在唯一正确的理解。教师应该研究学生的错误,调整自己的教学,矫正或纠正学生的错误,从而使学生得到发展。
?
四、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把握与调整(学生学习反馈的引导确定和教学调整)
讨论总结
《孔子 》一课的教师教学思路清晰,重点曲目的听赏很到位,可是同样的错误再次体现,千篇一律的多媒体讲授,没有学生的参与分析,教师的引导形同虚设,学生只是在一味地接受,课堂教学的美感,师生的互动没有体现,新课改所要求的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放手课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目标没有体现!
创造是人的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对中学生而言,不应该要求“发前人所未发”,仅要求“发自己所未发”即可。从社会需要与学习需要两个方面看,教学中都必须强调创造。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课堂观察记录》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