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乌鸦喝水
姓名:
卢某某
工作单位:
***
学科年级:
二年级语文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课程标准要求
1.学习课文,通过联系上下文、看图、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口渴、到处、渐渐”等词语的含义并能正确使用“渐渐”一词。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乌鸦在“找水喝”到“喝着水”这一过程中心情的变化。能简单地复述故事并懂得遇到困难应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的道理。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教材编写意图分析
精心创设实践活动,以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开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尊重学生的个性,重视学生的相互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注重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三、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有一点识字基础和感受理解能力。这是一篇通过讲故事来体现大道理的文章,喜欢听故事的他们应该会很感兴趣,并能通过故事来提升认识。
四、教学目标(包括重点、难点)
1.朗读、感悟课文。
2.明白遇到困难应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的道理。
五、教学流程与策略的简要说明
应用讲授式,启发式,自主合作探究等各种策略。通过质疑等环节完成教学,拓展延伸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并巩固知识。
六、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此处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激趣导入,复习旧知
二、情境再现,朗读感悟
学习第一段: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并思考:
(1)乌鸦遇到了哪些困难?
(2)同桌讨论、交流。
(3)师点拨 :
学生开火车认读字词
教师通过生动的形式带领学生进一步巩固了上节课所学字词,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创设了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①乌鸦终于找到了一瓶水,你们看,(课件)此时此刻,假如你是这只口渴的乌鸦,你会说什么呢?心情怎样?(学生评价)
②虽然乌鸦找到了水,可是乌鸦却喝不着水,知道为什么吗?你从哪儿知道的?。
③(播放乌鸦看到水,找到瓶子动画)让学生,来感受乌鸦喝不着水的原因。
④此时,乌鸦的心情怎样?能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吗?(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学习第二、三段:
1. 小乌鸦没有被困难吓倒,它是怎么做的呢?
2. 全班交流。
3. 学生观看乌鸦放石子的动画课件:乌鸦是怎么放石子 的?瓶子里的水有什么变化?
4.交流。
5 瓶子里的水是一下子升高的吗?书上是用哪个词来描述的?
6.说话训练。 你能用“渐渐”一词说一句话吗?
7.朗读指导。 (强调许多、一个一个、渐渐、喝着水了)
8.有感情地齐某某、三自然段。(师评价)三、合作讨论,拓展思维
1.你喜欢这只乌鸦吗?为什么?(师相机板书:遇到困难要想办法解决)
2.乌鸦的这个办法好吗?要是瓶子旁边没有小石子怎么办?3.学生讨论,合作交流。
四、盘点收获,拓展延伸。
1.这节课学完了,你有什么收获?
2.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应该怎么做?
3.指导写字
学生朗读第一段并思考:
1.朗读表演,激发学习兴趣
2.用横线画出乌鸦喝不着水的原因。
3.学生相互评价。
学习二三段思考:
1朗读课文,用横线画出遇到困难,它是怎么做的?
2学生观看乌鸦放石子的动画课件,思考:乌鸦是怎么放石子 的?(理解“一个一个地”的含义)
3我们也学着乌鸦的样子试一试。请大家注意观察:瓶子里的水有什么变化?
4.分组合作做实验。(实验前要求学生用彩笔把瓶子里水的位置 作个记号)
5.说说“渐渐”的近义词,并用这一词说一句话。
学生合作交流:你还能用什么办法喝着水?
此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不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是通过动画再现课文内容,帮助学生体会乌鸦的心情;通过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朗读课文。
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瓶子旁边要是没有小石子,乌鸦该怎么办呢?”这个问题,既为学生的思维留下了广阔的空间,也为学生的动手操作与探究提供了实践的机会。
这一盘点,使一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得到进一步的凸显,使学生一课有一得,天天有进步
七、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乌鸦喝水》是部编教材一年级上册13课内容,它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了一只乌鸦,通过动脑到动手喝到水的经过,向我们展示了一只可爱的乌鸦。这个故事虽然简单,却能给人以启迪。教学这一课将进一步培养学生思考和实践的科学探究精神,体会动手和用脑的乐趣,激发创造的热情。
八XXXXX、板书设计(本节课的主板书)
喝不着-----找水喝
善于观察,爱动脑
口渴了---想办法
九、实践反思
这篇课文是让学生懂得在困难面前要动脑筋想办法,积极地去克服困难的道理。而这些道理更是我们的这群特殊学生在将来生活中,人生道路上要去体验和面对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尽量让他们去体会这个道理。
一、培养学生亲身实的能力。
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让学生再回到课文看乌鸦是怎样想办法喝着水的,为了让学生尝试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小组合作动手做实验,研究乌鸦喝着水的过程。
学生完成后,不禁喊出:“哟,水真的升高了!”兴奋之情溢于言表。通过合作实验,学生主动悟出了乌鸦是怎么喝着水的。由于设计的实践活动符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读一读课文、做一做实验、说一说实验过程中兴趣盎然地学习语文,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二、在思考中发展学生的思维。
本课有一个教学目标,让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能积极想办法克服困难。课末,我就以“如果瓶子旁边没有小石子,乌鸦该怎么办呢?”这样一个问题为讨论点,渗透这个教学目标。学生们的想象力几乎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有用吸管的,有用棍子把瓶口打烂的,还有在瓶子上啄一小洞的XXXXXXXXXX多棒的点子啊!不知不觉中,学生的思维在不断发展。
总之,教师不只是课堂教学的实施者、组织者、主导者,更是语文学习的主要参与者之一。课堂是学生展现自我的大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孩子们扮演了各种角色,让他们在这舞台上尽情地创造表现自我吧!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