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的家》教学设计-闫村中心校 张某某

本文由用户“麦田指挥官”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10 00:16:12 举报文档

以下为《《共同的家》教学设计-闫村中心校 张某某》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2018年房山区骨干教师远程网络培训仿学教学设计

?

?



教学基本信息



单位

?阎某某中心校

年级

?一年级



学科

?语文

课题

?共同的家



教师姓名

?张某某

观摩课例设计教师

?毛某某



观摩课例课题

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研究



?

?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习语文要注重感悟、积累和运用。小学阅读教学,不仅指导和训练学生理解语言而且必须指导和训练学生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语文课程标准》中还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识字教学要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因此本课教学中我的设计理念就是:以学生的思维为中心,从句子的朗读入手,以生动多样的学习形式帮助学生识字、写字、朗读。



教学背景分析



文本分析:《共同的家》是一首儿歌,形象地写出了世界上的事物都有自己的家,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渗透了热爱地球就是热爱自己的家的教育。

?



学情分析:从本课内容看,由于内容比较浅显,而且贴近学生生活,所以学生对课文中所提事物已有直观感知,能理解文中前4句所描写的景色。但对“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的理解还是有一定的难度,需要通过图片的支撑及多读多体会来突破难点;在朗读方面看,儿歌结构几乎相同,朗朗上口,学生乐于朗读,但读不出停顿和韵味,爱唱读;在情感方面看,学生能感受人、动物、植物在自己家长的快乐,但是对“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所表达的情感学生体会不到,感受浮于表面;在识字写字方面看,学生经过前面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按笔画和熟字加一加的方法来识字。在观察田字格范某某,大部分学生能知道怎样去说,但语言还不够规范。

?



教学方式:自主、交流



教学工具(手段):画面再现、语言描绘、识字写字



?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教学目标:

?1、学会一个生字“云”,认识新笔画“撇折”,并能规范书写。

2、读为主线,观图、联想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应该爱护人和动物、植物生存的环境。并能背诵课文。

3、练习用“( )是( )的家”句式说话,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理解“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教学重点:学会一个生字“云”,初步懂得应该爱护人和动物、植物生存的环境。

?教学难点:理解“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的意思



?

教学流程示意(可选项)



?

?复习导入,回忆“家” 精读感悟,走近“家” 回归整体,走进“家”

指导书写,描绘“家” 拓展延伸,热爱“家”

?



?

?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置意图



?

复习导入:

精读感悟:

学习生字

课堂小结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第7课《共同的家》这首小儿歌,这节课让我们继续来学习。

齐某某课题《共同的家》

儿歌中的字词宝宝出来和大家见面了,你还认识他们吗?

白云 每个 孩子 共同

小鸟 鱼儿 泥土 种子

你能选其中的一、两个词结合课文内容说一句话吗?

让我们把这些字词宝宝带回儿歌中,再来读读这首小儿歌。边读边想,儿歌中都写了( )是( )的家?

(板书贴图片)

导语:白云、小鸟、鱼儿、种子,它们在家中是怎样生活的呢?让我们悄悄地走进它们的家中看一看吧。

学习第一句:“蓝天是白云的家”

课件出示句子

你能读读这句话吗?

蓝天是( )的家,

( )是白云的家,

( )是( )的家

能用你的朗读回答老师的问题吗?

教师范读

学生仿读

师:想象一下,白云在蓝天的家中会想什么、说什么、做什么呢?

课件出示动画图片

师:一朵朵白云在蓝天上飘呀飘,蓝天衬着白云,白云躺在蓝天的怀抱里,蓝天就是白云的家。多美呀,谁能美美的读读这句话?——蓝天是白云的家

学习第二句:“树林是小鸟的家”

导语:在蓝蓝的天空下面,有一片茂密的树林,树林中住着许多小鸟,树林就是小鸟的家

课件出示图片及句子

你能像刚才的样子读读这句话吗?怎样读才能让大家听出( )是( )的家?

师:小鸟在树林里生活的多么快乐呀,让我们带着这种愉快的感受读一读这句话——“树林是小鸟的家”(指导读出愉快的语气)

学习第三、四句:“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

出示两幅图片

你能根据这两张图片,猜一猜是儿歌中的哪句话吗?(“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

师:小鱼在河里自由自在的游来游去,多么快活呀。这颗小种子刚刚发芽,多么可爱呀。你能带着这样的感受,来读读这两句话吗?(指导读出小鱼的快活、种子的可爱)

指导背诵

师:你们看,其实每一句儿歌的背后都藏着一幅很美的画,只要你用心的去读去感受,你就会发现这份美。

课件出示课文和画面:这么美的小儿歌,快来读一读?读完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都按( )是( )的家的句式,按由上到下的顺序写的)

试着自己背一背

拓展延伸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蓝天是白云的家XXXXXXXXXX泥土是种子的家,你能结合实际,说一说大山是( )的家 ,

( )是( )的家?(出示大山图片)

图片拓展:大海是鲸鱼的家

草原是牛羊的家

沙漠是骆驼的家

学习第五、六句:“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家,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师:你的家在哪里?

( )是我们共同的家

师:动物、植物还有我们人类虽然都有自己的家,但那我们都住在一个更大的家里——地球上,所以说“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指导朗读)

师:我们的家这么美,可生活中总有人不爱护她,(出示地球被污染的图片:雾霾、森林砍伐、 河水、土地污染)

蓝天不再是白云的家

树林不再是( )的家

( )不再是( )的家

( )不再是( )的家

(顺势摘掉板书“家”的图片:蓝天、树林、小河、泥土——体会加家没了)

你喜欢这样的家吗?应该怎样做?

回归整体

师:有了我们的行动,我们美丽的家又回来了。(把刚摘掉的“家”图片再贴上——体会用我们的行动保护地球,“家”又回来了)

让我们带着对“家”的热爱完整的来读一读。

师:儿歌中的生字你还认识吗?

出示:云 子 个

认读“云”

介绍“云”的字源

你能用云字组个词吗?

白云、乌云、彩云

云南、云彩、云雾

白云飘飘、乌云密布

师:我们组词时,可以把云放前面组,也可以放后面组,这样就能组出更多的词语。

认识新笔画“撇折”

跟笔顺跟随写一写云字

说说还怎样记住云?

要想写好云字,你想提醒大家什么?

师范写,生书空

描红、仿写

展示评价

学完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复习巩固词语,在回顾课文内容同时,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借助形象的画面,以读为基调,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了解文章内容,逐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培养想象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给孩子背诵方法的同时,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也是学习方法渗透。

这样分层次练习,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从课内走向课外,让课堂回归生活,做到学以致用。

用语言,学语言

融情入境,对学生进行爱家乡、爱学校、爱自然的的教育,激发学生保护地球、热爱地球的情感。

教给孩子组词的方法,积累词汇量

指导学生学会欣赏,学会评价。



板书设计



? 共同的家

?

? 蓝天 白云

树林 小鸟

? 泥土 种子

地球 共同的家



?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

?评价方式

教师口头评价、同学互评。

?

?



本教学设计的特点(300-500字数)



?同以往教学设计相比,我觉得我最突出的亮点有:指导重法、升华有情、延伸讲用

亮点之一:指导重法:

巧用问答,指导朗读。我用不同的问法,在师生问答中自然而然地读出了谁是谁的家。

巧用图片,体会写法,指导背诵。图片是最直观的方式之一,本节课图片的运用除增强学生感受外,更为学生体会课文由上到下的写法做好了铺垫,提供了多种背诵方法。

亮点之二:升华有情

当学生在精美的图片,丰富的想象中美美地朗读课文,感悟地球的美好,是我们共同的家时,我话锋一转,联系实际,出示浓浓的雾霾,被砍伐的树木,污染的小河,干涸的土地四幅图片,用“蓝天不再是( )的家,( )不再是( )的家 ”以想象促表达,以情感促升华。

亮点之三:延伸讲用

在学完“蓝天是白云的家”这句话时,让孩子说说蓝天还是谁的家;在理解完前4句时,引导孩子说说大山是( )的家;结合实际说说( )是( )的家”,这样分层次练习,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从课内走向课外,让课堂回归生活,做到学以致用。

?



教学反思及活动改进设想(300-500字数)



?

?

?本课设计我充分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融入新课标的理念,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巧妙地开发学生智慧,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思维的空间里自由地翱翔,既深入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又于无形之中培养了学生对家的热爱,同时也渗透了保护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本课是一首抒情性较浓的儿童诗,所以我设计以读为主,以导助读,通过创设情境、启发想象、示范、评议等方式将“读”贯穿于教与学的全过程、全方位。读的形式多样,如自由读、指名读、引读、齐某某、分组读、男女生比赛读等等。通过这些不同形式的“读”,促进了课文内容的理解、思想感情的体会、思维能力的发挥和语感的培养。

当然这堂课还存在着缺点:这节课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课上学生说得比较多,但所说的话还不够完整,有的孩子还不能自己说出一段话,学生的口头语也不够丰富。比如:在回答如果小鸟、鱼儿、种子、白云在家里会怎么样?孩子的回答只有:快乐、高兴。今后在语言积累上还要加强。?教师缺乏课堂机智,在处理生成性问题上做得不够好。比如在让学生回答“小鸟在家里会想什么、干什么”时,学生回答“会想妈妈”“肚子饿了,想找虫子吃”,显然这样的回答已偏离了主题,这时就应引导学生说说“小鸟的家怎么样”,才不会导致学生不着边际的想象。可见教师的应便能力对于提高课堂效益也至关重要。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共同的家》教学设计-闫村中心校 张某某》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