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教学设计及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教学设计及反思】
作业题目:
完成并提交一篇“教学设计及反思”作业。
作业要求:
1.教学设计及反思请参照模版要求填写;
2.作品必须原创,做真实的自己,如出现雷同,成绩将视为不合格;
3. 字数在400以上。
附件: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设计及反思
课题名称:蒸发
姓名:
李斌
工作单位:
*_**学
学科年级:
八年级物理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物态变化》第三节《汽化与液化》中的重要内容,在本节内容中,编者将汽化放在液化之前,既考虑了学科之间的内在逻辑顺序,有考虑了学生的心理特点。作为学生学习热学知识的第二课。本节知识的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之上,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物质的特性,物质的变化及其规律。
二、教学目标
本节的重点:知道什么是汽化和液化;知道什么是蒸发;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知道蒸发吸热,利用蒸发可以致冷;会用蒸发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本节的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通过生活体验和实验理解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并能用蒸发吸热知识解释一些现象。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初二的学生对身边的蒸发现象已经有了感性的认识(如洒在地面上的水不见了,晾在外面的湿衣服会变干等),但是不知道这些类似的现象发生的原因,学生已经掌握了温度的概念,知道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已经学习了物态变化的概念,但是对汽化、蒸发的概念,蒸发吸热,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并没有具体的认识。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展示两个塑料袋,一个塑料袋排尽空气扎紧,一个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然后排尽空气,扎紧袋口;放入热水中,无酒精塑料袋没有鼓起,有酒精塑料袋鼓起。
提问:这是为什么?塑料袋鼓起是由于空气膨胀还是什么其它原因?酒精去哪儿了?
再将塑料袋放入冷水中,塑料袋再次变瘪,出现酒精液体。
提问:酒精怎么又出现了?
板书:第三节 汽化和液化
汽化
液态 气态
液化生活实例总结蒸发
观察思考
酒精由液态变为气态
又由气态变为液态
由有趣的实验引起学生兴趣,激发探究欲望,引入课题
提问:请你举出一些生活中的汽化实例
(副板书学生所举实例)
分析实例,进行分类(从加热到一定程度,水才沸腾,并且汽化很快,蒸发较慢)得出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板书)
提问:那什么叫蒸发?蒸发有什么特点?
板书: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一种汽化现象,并且只发生在液体表面。
分析关键词:任何温度、液体表面
学生举例
学生讨论回答
科学从生活中来,通过生活实例分析,得出蒸发概念
晾晒衣服的时候我们希望能快点变干,即蒸发快一些;储存水果蔬菜的时候,我们希望蒸发慢一些,也就是说蒸发是有快慢的,那么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我们如何才能加快或减慢蒸发?
板书: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提问:请你根据生活经验猜想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是如何影响的?
生活中我们往往多个因素同时变了,以晒衣服为例,挂在太阳下,温度高了,空气也流动起来了,那么究竟是哪个因素影响呢?我们如何来进行科学的研究呢?
应该采用控制变量法的思想来研究。例如研究温度对蒸发的影响,就应该控制空气流速和表面积,只改变温度,看蒸发的快慢。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板书:
液体温度: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液体表面积: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液体表面空气流速:流速越大,蒸发越快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猜想
讨论设计实验
分组进行实验
在两块玻璃上分别滴一滴酒精,
一组:将其中一滴酒精摊平。
二组:对其中一滴加热。三组:对其中一滴酒精扇风。
交流得出结论
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引入控制变量法的思路
学以致用,解释现象:
吹头发时如何利用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释现象
学以致用
引发学生兴趣
根据这个小实验猜想一下,蒸发是吸热还是放热的呢?
但人的感觉有时候不可靠,该怎么办呢?
解释:蒸发时需要吸热,使酒精的温度降低,从而温度计示数下降。因而蒸发吸热,能导致酒精及周围物体温度降低,有致冷作用。
板书: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
把酒精涂在皮肤上,有什么感觉?
凉,吸热的
学生自然地联想到:借助温度计,再来做一个实验。
先读出室温下温度计的示数,再用棉球给温度计的液泡涂抹酒精,观察温度计的示数变化。温度计示数下降表明蒸发吸热。
生活体验蒸发作用
通过实验研究蒸发作用
学以致用,解释现象:
汗液蒸发
狗吐舌头
土冰箱
从水中出来,感觉冷,风吹过,感觉更冷,这是为什么?
演示实验:两支温度计,一支上缠有酒精棉,一支没有缠,然后用扇子扇,观察温度计示数。
通过分析得出扇扇子是不会使温度计温度降低,而温度计温度降低是由于酒精蒸发造成的。
解释现象
观察,思考
学以致用
引发学生兴趣
五、教学策略选择
蒸发现象,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之一,通过本节的学习,特别是通过两个有关蒸发实验的观察、操作、体验等方面向学生展示相关科学现象,从而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使学生得到“从现象出发,经过分析、实验、比较得出结论”的研究方法的训练。
教学中主要经过这样的流程:
1、展示现象: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体验等方式向学生展示相关科学现象,从而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为提出问题甚至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2、提出问题:设置问题情境,是为了引导学生对科学现象、科学过程进行分析和比较。
3、分析比较:这一环节作为一种方法,关键是引导学生对前面累积的现象和问题作有针对的思考,从而作出较为正确的判断。
4、设计并进行实验:根据分析比较结果,合理设计实验,为得到科学结论奠定实验基础。
5、概括归纳:在前两个环节的基础上,尽可能地让学生去得出有关的科学规律或结论,培养他们的概括归纳能力。
6、应用解释:通过举例,解释生活现象,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让他们切实感受到科学是有用的;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评价设计
基本技能评价:是否会本节课题选择常用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是否会使用这些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是否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误差处理方法;是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是否会用简单术语和和简单图表来描述实验结果。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能否根据观察或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和问题假设;能否利用声边的材料设计实验;能否按照实验安排准备实验,有步骤的进行实验;能否按照实验操作的规范要求完成实验;能否安全的使用各种实验器材;能否实事求是的记录和收集实验数据;能否分析出实验数据的相关性并得出结论;能否在探究活动中与他人合作和交流。
七、教学课件
见附件
八、板书设计
第三节 汽化和液化
汽化
液态 气态
液化
蒸发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一种汽化现象,并且只发生在液体表面。
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液体温度: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液体表面积: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液体表面空气流速:流速越大,蒸发越快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意在贯彻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STS)”的新课标精神,然学生感觉物理很亲切,物理很有用,在讲解过程中既利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前概念,又针对学生的错误理解设计了实验(抹酒精感觉凉是因为酒精温度低,扇扇子凉是因为风带走了热量),使学生的认识得到纠正和提高。
我对这节课的不满意之处是:在课堂上有时不能等学生说完就打断,自己的话有些多,其实应该让学生说。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教学设计及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