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苏某某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教学设计
《苏某某》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必修四)
张某某
*_**学
邮编:730900
联系电话:***
邮箱:qiaoling527@126.com
学情分析
通过高中近一年的引导和培养,学生已经形成较强的自主学习意识,习惯于“自主思考、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分组学习中,所有同学都积极主动,乐于研讨交流,在倾听和争辩中提高自己。
兴趣方面,学生对“苏武牧羊”的故事之前就听说过一些,对文本学习充满期待;加之文本人物形象饱满,情节生动,文学性强,学生学习兴趣相对较高。
文本解读
《苏某某》是一篇精读课文,注释比较详细,适合学生阅读赏析、拓展视野、提升能力。它侧重表现一种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而这种民族精神恰是令后人景仰、追慕的。因此,体会蕴含其中的民族精神是学习《苏某某》的重要目标。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疏通文言知识,掌握重要实词、虚词。
2、把握历史事实,理清文章脉络。
3、分析人物性格特征,体会传主的人格、精神。过程与方法
品味课文用简洁整饬的语言、生动入微的细节来突出主题、塑造人物的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传主的坚强意志、体会从他身上表现出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
教学重点
归纳文中重要文言词句、用法。
教学难点
把握人物性格特点,体会传主的人格魅力。
教学方法
讨论法 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交互式电子白板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①歌曲《苏武牧羊》②课文录音带
学生准备 ①搜集资料整理作者班固、作品《汉书》的相关文学常识②对照课下注解和相关资料疏通文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设计
欣赏歌曲《苏武牧羊》: 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夜坐塞上时闻笳声入耳痛心酸。 转眼北风吹,雁群汉关飞。白发娘,盼儿归,红妆守空帏。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任海枯石烂,大节定不亏。终教匈奴惊心碎胆共服汉德威。 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民歌,歌曲里所歌唱的苏武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汉武某某,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九年,正如歌曲所唱,苏武历尽艰辛,持节不屈,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光耀千古的英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苏武,走进他充满血泪而又辉煌无比的人生。 检测预习
请学生介绍(教师补充)
班固,字孟坚,东汉安某某(今**_*东)人。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九岁就能作文诵诗赋,长大后博览群书。其父班彪曾续司马迁《史记》作《史记后传》,未成而故。班固立志继承父业,在《后传》基础上,进一步广搜材料,编写《汉书》。因当时有人向汉明帝诬告他篡改国史,被捕入狱。其弟班超上书解释,始得获释,被命为兰台令史,经过二十多年努力,写成了《汉书》。汉和帝永元初年,班固随窦宪出征匈奴,不久窦宪因谋反案被诛,班固也受牵连被捕,死于狱中。《汉书》中的八“表”与“天文志”是由其妹班昭和同郡人马续续成的。
性质:《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古代传记文学名著,其中还收录了西汉大量的辞赋和散文,有总集的性质。
内容:记录了从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之间229年的历史,共100篇,分为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
《汉书》的价值
史学价值:作者能尊重客观实际,揭露统治阶级的残暴,赞扬清廉的官吏,流露出对人民的同情。
文学价值:叙事详明,结构严谨,语言典雅,富有文采,有骈体化倾向,对后世散文发展影响很大。
苏武出使匈奴的背景:汉民族兴起于战国时期,强盛于秦末汉初。秦汉之际,匈奴贵族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势力范围不断扩大。文某某、景帝时代,汉王朝采取和亲政策来加强民族联系。武某某,汉王朝力量逐渐增强,多次与匈奴作战,取得了几次胜利后,转而重视结盟,指望解除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恰好匈奴单于有意示好,汉朝也想趁机和解,于是派苏武出使与匈奴修好。
整体感知
1.听录音,校正读音,再次熟悉课文。
2.串讲课文,分小组归纳整理文中重要文言常识
【通假字】
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_”,收藏。 ????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
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 ???孺卿从祠河东后土??????????祠:通“祀”,祭祀。 ???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 ???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 ???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 ???因泣下沾衿,与武某某??????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诀别。 【古今异义】 ????汉亦留之以相当??????相当,古某某:相抵偿。????今义:副词,表程度。 ????皆为陛下所成就??????成就,古某某:提拔。????今义:业绩。 ????兄弟亲近????????????亲近,古某某:亲近的侍臣。??今义:动词,靠近。 ????我丈人行也。????????丈人,古某某:老人,长辈。??今义:岳父。 ????独有女弟二人????????女弟,古某某:妹妹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且陛下春秋高?????? ?春秋,古某某: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武等实在????????????实在,古某某: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 【词类活用】 ??1.意动用法 ????单于壮其节????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XXXXXXXXXX壮 ??2.使动用法 ????(1)欲因此时降武????降:使动用法,使XXXXXXXXXX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膏:使动用法,使XXXXXXXXXX肥沃 ????(3)反欲斗两主??????斗:使动用法,使XXXXXXXXXX争斗????(4)单于愈益欲降之??降:使动用法,使XXXXXXXXXX投降 ????(5)何久自苦如此!???若:使动用法,使XXXXXXXXXX受苦 ????(6)王必欲降武???? ?降:使动用法,使XXXXXXXXXX投降 ??3.名词活用 ????(1)天雨雪??????????????????雨:名词做动词,下????(2)羝乳乃得归??????????????乳:名词做动词,生子 ????(3)杖汉节牧羊??????????????杖:名词做动词,拄着 ????(4)孺卿从祠河东后土????????祠:名词做动词,祭祀 ????(5)惠等哭,舆归营??????????舆:名词做动词,抬????(6)陵与卫某某之罪,上通于天??上:名词做状语,向上 【特殊句式】 ??1.倒装句 ????(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送留在者汉匈奴使” ????(2)为降虏于某某 ????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于某某为降虏”????(3)何以女为见 ????宾语前置句和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见女为” ????(4)子卿尚复谁为乎 ????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子卿尚复为谁乎” ????(5)何以复加 ????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复加” ??2.判断句 ????(1)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2)非汉所望也 ????(3)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3.被动句 ????(1)见犯乃死,重负国 ????(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3)皆为陛下所成就
理清脉络
很多同学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总有一个感觉,就是拿起来容易放下难,总想一口气把文章读完,因为这篇文章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那么我们现在给文章的情节发展添加小标题,这样一来,曲折复杂的情节就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文章的脉络也就出来了。?
方法:同学们先以小组为单位提出各自概括的小标题,然后师生共同讨论筛选,评选出最佳小标题。??? 小标题(仅供参考,答案不限): 1、初使匈奴,单于某某。?2、缑王谋反,祸及汉使。?3、舍生取义,以死明志。 4、卫某某劝降,威武不屈。?5、饮雪吞毡,矢志不渝。?6、李陵劝降,忠贞如一。 7、武帝驾崩,恸哭数月。?8、汉匈和亲,请还苏武。?9、历尽艰难,白发归汉。
在分析的基础上,理清文章脉络:
文章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介绍了苏武的身世、出使的背景及原因。
第二部分(3-8)重点记述了苏武留胡十九年饱尝艰辛而坚持民族气节的事迹。
第三部分(9-10)介绍了苏武被放回国的经过。
作业设计
试结合课文和李某某《答苏武书》,谈谈你对苏武这一历史人物的认识。
第二课时
导入设计
情境导入
苏武在北海边上杖节牧羊,他坚守着热爱祖国、忠贞不愈的民族气节,在饥寒交迫中艰难地生存者,在他的身上体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传统美德和高尚人格。其气节,令人肃然起敬。他没有在敌人的淫威面前屈服,也没有在金钱、富贵面前动心。他餐冰卧雪、不辱使命,义无反顾地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坚守住了自己的信念。一直以来,这种英勇义举激励着千秋万代的华夏儿女奋然前行,可以说,他真正称得上是我们民族的脊梁。这节课我们继续解读《苏某某》,感受他高尚的民族气节。
合作探究
1.学生讨论:本文传主是苏武,但是并不具体描述苏武的每一事迹,而是有详有略,比如文章对卫某某和李陵劝降的部分就描写得特别详细,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处理,用意是什么? ????明确:卫某某和李陵对苏武的劝降是最能表现苏武的气节的,所谓“真金不怕火炼”,面对威逼利诱,面对死亡威胁,多少所谓的英雄好汉都经受不住考验而变节投降,唯有苏武始终信念如磐石般坚定,宁死不屈,忠贞不渝。
2.学生仔细研读卫某某和李陵对苏武的劝降这部分内容。 ①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个性化的语言。 ②学生分别总结卫某某、李陵的性格特征,再次感受苏武的人格魅力。(分组讨论、探究、总结) 卫某某:傲慢自大、阴险狡诈,是个卖国求荣的小人。? 李陵:李陵和卫某某不一样,他不是彻底的卖国之人。他对汉朝还有感情,对自己叛国的行为也深感羞愧,但他意志不够坚定,对国家不够忠诚,因为一己之私背叛祖国而投靠匈奴,而后又后悔不已,说明这个人物的懦弱和意志的不坚定。 3.《汉书》不仅在中国历史著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文学史上也有着重要影响,旧时常常“史某某”相提。班固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艺术才华绝不逊于司马迁,请同学们小结:文章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苏武?
明确:忠君爱国、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忠贞不渝、坚忍不拔
4.在苏武的选择中,你有感到疑惑的地方吗?(学生提问,全班讨论回答)
①苏武在被囚禁流放以前亮度要自杀,后来又想方设法要活下去,这是否矛盾?
②“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屮实而食之”,他为什么不吃羊而掘取野鼠所穴藏的草食来充饥?
(设计思想:旨在培养学生质疑探究的能力,深化对文本和人物形象的理解。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可根据情况或启发引导或组织学生讨论)
5.学生总结文章塑人物的艺术手法。? ①详略得当的情节安排。 ②用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
③次要人物的对比、衬托。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重点分析了各种人物特别是传主的性格特征,我们为这样一个有血有肉、不卑不亢、忠贞不渝的苏武而深深感动着。同时我们还点出了文章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详略得当的情节、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次要人物的对比映衬。 思维拓展
辩论:有人认为苏武以国家利益为重、忠贞不愈、气节高尚,也有人认为其所表现出来的是对汉武帝的愚忠。你怎么看?请结合本文进行阐述。
(学生辩论后教师做结)
作业设计
古人常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古人还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可见古人对气节非常重视,请以“气节”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教学反思
《苏某某》课文内容较长,涉及到的生字词也多,如果全部占用课堂时间解决显然不够,也很难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上着很累,学生也很头痛。我们面对一篇人物传记,只是简单地掌握应考的几个词语或者句子,这就忽略了文字背后的人物,冷落了字里行间跳动着的灵魂,因为阅读是一种感情渗透的过程,需要读者带着一种感情去阅读,它需要一种默契,一种“心灵感应”,这样才能真正走进文本,走进人物。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才会有更好的效果。
因此,古文阅读,在积累文言知识的基础上,不要放弃读“人”的机会,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入境”,竭力创设一种亲近古人的氛围,营造一种联通古今的氛围。这篇文章的激趣点应放在对传主的分析上,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带动文言字词的理解,效果更好。苏武将自己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放在了矢志不移的气节上,即使生活的磨难接踵而来,匈奴软硬兼施,前有卫某某以高官厚禄牛羊满山作诱惑,后有刀剑加以身相胁迫,但苏武岿然不动。真正体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如果能引导学生深刻品味苏武身上的精神作为作文的素材未尝不是一件有益的事情。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苏某某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