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3.1.1 一元一次方程(2)
姓名:
李某某
工作单位:
澧源镇中学
学科年级:
七年级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课程标准要求
①理解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等概念;
②掌握检验某个值是不是方程的解的方法;
二、教材编写意图分析
培养学生根据间题寻找相等关系、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的能力;
体验用估算方法寻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培养学生求实的态度。
三、学情分析
让学生能够自主的解一元一次方程
四、教学目标(包括重点、难点)
1.重点:寻找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2.难点:对于复杂一点的方程,用估算的方法寻求方程的解,需要多次的尝试,也需要一定的估计能力
五、教学流程与策略的简要说明
(1)能在现实情境中,进行抽象的数学思考,提高抽象概括能力.
(2)经历画图的数学活动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实践能力
六、教学过程 1、情境引入 2、自主尝试 3、建立概念 4、估算求解 5、课堂练习 6、课堂小结 7、本课作业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问题:小雨、小思的年龄和是25.小雨年龄的2倍比小思的年龄大8岁,小雨、小思的年龄各是几岁?
如果设小雨的年龄为x岁,你能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小思的年龄吗?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加以引导:小思的年龄可以用两个不同的式子25-x和2x-8来表示,这说明许多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可以用含字母的式子来表示.
由于这两个不同的式子表示的是同一个量,因此我们又
可以写成:25-x=2x-8.这样就得到了一个方程.
用学生身边的实际问题作为引入,能有效地激
发学生的参与欲望.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同一个量,可以自然地列出方程.
①.尝试:
??? 让学生尝试解答教科书第67页的例1。对于基础比
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作如下提示:
??? (1)选择一个未知数,设为x,
??? (2)对于这三个问题,分别考虑:
??? 用含x的式子表示这台计算机的检修时间;
??? 用含x的式子分别表示长方形的长和宽;
??? 用含x的式子分别表示男生和女生的人数.
(3)找一个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②交流:
在学生基本完成解答的基础上,请几名学生汇报所列的方程,并解释方程等号左右两边式子的含义.
③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作补充讲解,并强调:
(1)方程等号两边表示的是同一个量;
(2)左右两边表示的方法不同.
简单地说:列方程就是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表示同一个量.以第(1)题为例:方程左边的式子"1 700+150x”表示计算机已使用的时间加上后来可使用的时间,也就是规定的检修时间.右边的"2?450”也是规定检修的时间.这样就有“1 700十150x =2 450".
④讨论:
?问题1:在第(1)题中,你还能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来表示另一个量,再列出方程吗?
让学生在学习小组内讨论,然后分组汇报交流:
选“已使用的时间”可列方程:2 450-150x=1 700.
选“还可使用的时间”可列方程:150x=2 450-1 700.
问题2:在第(3)题中,你还能设其他的未知数为x吗?
在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的基础上交流:
设这个学校的男生数为x,那么女生数为(x+80),全校的学生数为(x+x+80).
?列方程:x+80=52%(x+x+80).
本环节采用“尝试一交流一讲评一讨论”四个
步骤。
这几个问题的提示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基础灵活处理.
?
“解释式子的含义”有必要,它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查的习惯。
强调的目的在于抓住列方程的关键。
?
?
讨论的目的在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培养学生的灵活性,也为后面的“移项”打下伏笔。
?
?
?
①概念的建立.
让学生在观察上述方程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归纳:各方程都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一元”:一个未知数;“一次”:未知数的指数是一次. 判断下列方程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
(1)23-x=一7:?? (2)2a-b=3
?
(3 )y+3=6y-9;?? (4)0.32 m-(3+0.02 m) =0.7.
?
(5)x2=1???????? (6)
②引导学生归纳:
从上面的分析过程我们可以发现,用方程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一般要经历哪几个步骤?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用方框表示:
实际问题
一元一次方程
设未知数 列方程
?
?
?
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
概念的建立要经历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判断”的目的就是为了对概念进一步理解。
着重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归纳:
①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②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思路是什么?
③列方程的实质就是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来表示同一个量.
④估算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思考:教科书第69页中的“思考”.(不一定让学生估算出方程的解,目的是体验用估算的方法有时会很麻烦)
于较复杂的方程,用估算的办法一时很难求出方程的解,只须让学生有所体验即可。
七、教学评价设计
学生要学习的数学知识,是经过前人的筛选和整理了的,但对于他们来说仍是全新的、未知的.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对学习内容的重新设计,启发学生去思考,引导学生去探究,使学生在一定的条件下,经过自身的学习活动,把新的知识纳人原有的认知结构,进行重组、整合,构建新的认知结构.这就是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八XXXXX、板书设计
让学生在观察上述方程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归纳:各方程都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一元”:一个未知数;“一次”:未知数的指数是一次. 判断下列方程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
(1)23-x=一7:?? (2)2a-b=3
?
(3 )y+3=6y-9;?? (4)0.32 m-(3+0.02 m) =0.7.
?
(5)x2=1???????? (6)
九、实践反思
本教学设计在这方面力求得到体现.另外还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设计以学生身边的数学问题引人,然后采用先尝试的方法学习例1的内容.对于概念的建立采用从具体到抽象、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对于方法的探索采用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
??? ②体现了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新课程理念.对于例题的处理,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了“尝试—交流—讲评—讨论”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对于用估算的方法求方程的解某某,同样采用了“尝试—发现—归纳”的方式.
?③重视算法算理的渗透也是新课程的一个特点.本设计一开始就让学生用两种不同的方式来表示同一个量,在一步一步的学习中,逐步体现“列方程就是用两种不同的方式来表示同一个量”的观点.在用估算的方法求方程的解某某,体现了用具体的数值代入检验的方法.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