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及反思

本文由用户“sodesune8899”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08 16:23:55 举报文档

以下为《教学设计及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设计及反思



课题名称:



姓名:

刘某某

工作单位:

***小学



学科年级:

三年级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单元的内容,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也为今后学习分数的应用做好铺垫,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用分数表示图中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

能力目标:经历联系实际生活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合作探究能力,并有效地促进个性思维的发展。

情感目标: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积极、愉悦的数学情感,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会读会写几分之一并初步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能结合具体图形理解并描述几分之一的含义。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分数”对学生来讲是陌生的,但“物体或图形的一半”都是学生熟悉的。因此教师充分借助学生的已有经验,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等活动,亲自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如引导学生通过折一折、说一说物体或图形的一半,架起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的联系桥梁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件出示4个月饼)有4个月饼,分给他俩,请同学们帮帮忙,替老师想一想,可以怎么分?

生1:每人分2个。

生2:熊某某3个,熊某某1个

创设分月饼的问题情境,一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二是强化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三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四是渗透平等待人、关心别人的做人的道理;五是体会

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件出示熊某某和熊某某带来的一个月饼,把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他们,每人得到多少呢?

生1:一半

生2:半个

生3:二分之一个

本环节一是让学生真正体会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二是给学生创设创新的空间;三是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请同学们用手中的材料,通过折、画、涂、写创造出与“1/2”不同的、自己喜欢的分数。

生:有的折出了三分之一,

有的折出了四分之一

发现分数这一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创新动力,在动手实践、交流讨论中探究新知,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探究意识。



五、教学策略选择





1.激趣:同学们,你们喜欢秋天吗?小明和小红明天要去秋游了。?

2、自主交流:妈妈给小明和小红兄妹俩准备了四个苹果、两瓶水,你会怎么给他们分呢?让学生用拍掌的方式说出答案。

3.质疑:现在只有1个月饼,又怎么分呢?学生无法用击掌的方式回答,产生了疑问,就问老师这半个怎么拍啊!于是我就抓住机会,引入新课。



六、教学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

评??价??等??级

评价目的





优(5)

良(4)

中(3)

?

?



我能认真听老师讲课,听同学发言。

?

?

?

能否认真专注

?



遇到我会回答的问题都主动举手了。

?

?

?

能否主动参与

?



发言时声音响亮

?

?

?

能否自由表达

?



我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活动,能与他人合作?

?

?

?

能否善于合作

?



善于思考,并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不同的看法。

?

?

?

能否独立思考

?



我会指出同学错误的解答

?

?

?

是否敢于否定

?



我能常某某老师的表扬、同学的赞赏。

?

?

?

是否欣赏自我

?



我能在不懂时向别人请教。

?

?

?

是否敢于请教

?



我已养成良好的完成作业的习惯

?

?

?

能否独立思考

?



我能展开丰富的想像理解教学内容。

?

?

?

是否富于想像

?



我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快乐。

?

?

?

是否兴趣浓厚

?







七、教学课件







八、板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其中一份是这个月饼的二分之一。

写作:1/2??????????????????读作:二分之一



九、教学反思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所以,分数的知识是分段教学的,本单元只是“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认识几分之一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节新课,往往是从旧知识引入,关键是要牢牢抓住旧知识与新知识的切入点,“分数的初步认识”必须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教学一开始,我先让学生拍掌回答把4个苹果和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把4个苹果、两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后,每一份的个数可以用整数表示。把1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学生就无法用拍掌回答,就问老师半个怎么拍啊!于是我就抓住机会由此引入新课。从上课的情行来看这方面做的是比较成功的,通过拍手使得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上来,而且使课堂的气氛变的很好,对整堂课的教学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教学四分之一时我先确定操作要求,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两次表示出它的四分之一,然后学生操作。由于实践目的明确,方法得当,把学生的认识推向深入,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折法,课堂上出现了三种类型正确折法,又请学生观察教师的另一种折法,并提问:所表示的部分是这个正方形的四分之一吗?这时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为什么折的方法不同,形状不同,但都能用四分之一表示呢?学生按说出:因为把这张纸都“平均分”成了四份,所以每一份就表示这张纸的四分之一。如果分成四分的大小不相等呢?它不是平均分,就不能用分数表示,这样就突出了分数概念中相当重要的前提“平均分”的概念,为以后学习分数的意义奠定了基础。但是在教学之中也有一些使我感到遗憾的事,在教学四分之三时我把图画成了八分之五,当有学生说老师可以把每个小正方形再平均分成两份,应该是八分之五。我才发现少图了一半,没有对这个聪明的学生加以表扬,而是直接把少图的地方补了上去,错失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说明在实际的教学之中还缺乏一定的教学机智。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教学设计及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