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3.1《氧气的性质与用途》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授课教师
刘某某
课 型
新课
授课时间
课题
3.1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什么是化学变化;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
2.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一些化学反应现象。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及动手实验能力。
2.学会观察实验现象,会分析实验信息并从中归纳得出结论。
3.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描述及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2.养成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
1、氧气的化学性质;
2、化合反应概念的建立。
难点
1、 木炭、铁丝和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和解释。
2、培养学生主动观察、思维、动手实验能力、语言表达的完整和准确性。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讨论法
学法指导
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
课前准备
仪器:燃烧匙、集气瓶、酒精灯、滴瓶、镊子、玻璃棒。
药品:硫、木炭、铁丝、澄清石灰水、木棒、氧气。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联系实际,导入新课
首先以儿童游戏的形式开场。[谜语]:看不见摸不到,不香不臭无味道,动物植物都需要,离开它就活不了——打一物质(氧气)。设问: “人的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的是氧气?”学生讨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提出一些常见生活中现象,如:人需要呼吸,如果一个人5-7分钟不呼吸会怎么样?钢铁为什么会生锈?家里的液化气是怎样被点燃,为什么能燃烧等。
第二环节:层层深入,讲述新课
因为氧气与人类的生活联系的非常紧密,我调整了课本顺序,由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根据自己生活的积累说说氧气有哪些用途?学生展开讨论, 得出结论:
一、氧气的用途
如果学生说不全我将采用以下两种补救方式:
1、阅读课文及71页图示。
2、课后在网上、课外书籍上查资料或与父母交谈。
二、氧气的物理性质
请你观察一瓶氧气,思考:氧气有没有气味、颜色?你能不能用简便的方法证明老师提供的这瓶气体不是空气而是氧气?
【阅读归纳】
1.一般条件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为1.429 g/L,比空气略大(空气密度为1.293g/L);
3.不易溶于水。
三、氧气的化学性质
【观察活动】
【实验3-1】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实验3-2】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实验3-3】 蜡烛在氧气中燃烧
编号
燃烧时出现的现象
反应前
的物质
反应后生成
的新物质
在空气中
在氧气中
实验3-1
发红
燃烧更旺,发出白光
木炭和氧气
二氧化碳
实验3-2
发红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铁和氧气
四氧化三铁
实验3-3
燃烧
燃烧更旺,发出白光
石蜡和氧气
二氧化碳和水
【实验3-2思考】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为什么要预先在集气瓶底部加少量水或铺少量沙子?
因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会放出大量的热,使生成物熔化而溅落下来。在集气瓶底部留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可以防止溅落下来的炽热的生成物炸裂集气瓶底。
【实验3-4】视频播放硫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写出反应文字表达式(请学生上台板书)
【讨论交流】课本70页“讨论与交流”
【板书】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能与碳、铁、石蜡和硫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最后通过对氧气化学性质的四个文字表达式对比分析,让学生归纳出初中阶段要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质。
第五环节:作业布置:学习之友相关习题
补充调整
板书设计:
3.1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一、氧气的用途:
二、氧气的物理性质
1.一般条件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为1.429 g/L,比空气略大(空气密度为1.293g/L);
3.不易溶于水。
三、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能与碳、铁和石蜡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1、化合反应的概念: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2、化合反应的通式:A+B AB
3、化合反应的特点:多变一
教学后记: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3.1《氧气的性质与用途》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