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马某某)

本文由用户“un2z5n”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06 04:22:02 举报文档

以下为《教学设计(马某某)》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2017年*_**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

教学设计

课题: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

生物组 马某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是苏教版生物必修1,第4章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第2节光合作用,第1课时内容。根据2020届备课组统一安排,第三节《细胞呼吸》提前到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同化作用的主要方面,是整个生物界最基本的有机物代谢和能量代谢。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经了科学家们二百多年的探索,渗透着科学研究的思想方法;苏教版教材对于光合作用发现的过程只有6附图片,本节课需要适当补充、延伸和拓展教材内容。

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立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教师通过启发引导,唤起学生对品德、知识、能力、审美等内在教育的需求。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立如下:

1、学生通过课堂小组活动,分析教师提供的科学数据和科学史,说出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

2、学生通过对光合作用发现历程中经典实验的分析,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思维和方法。

3、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需要CO2,能运用科学探究的一般思维和方法独立解决实际问题。

4、学生根据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能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式并能准确叙述光合作用概念。

5、整节课通过分析科学史,学生能认同科学研究的态度,感受科学探究的不断进步发展。

三、教学重、难点及确定依据:

重点:光合作用发现历程中的科学实验分析。

依据:本节课核心,也是得出光合作用概念的基础。

难点:(1)科学研究一般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依据:科学研究能力是一种较高的技能,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2)设计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需要CO2。

依据:光合作用发现历程的科学史中没有详细介绍如何证明光合作用需要CO2,学生需要根据萨克斯实验,运用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来自主设计实验,难度比较大。

四、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应该尽可能让学生多动脑想、动手做、动眼看、动嘴说,让学生亲自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参与课堂问题解决的过程,在“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由此确定以下教学方法:

教法:将光合作用发现历程中所有科学家的实验形成内在联系的问题串,层层紧扣,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小组的讨论和分析,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中梳理思路,突破重难点。利用多媒体动画的直观性,将实验过程以图、文两种形式再现出来,帮助学生有效分析实验。

学法:通过光合作用发现简史,学习探究研究实验的基本思路:“问题→假设→实验→结论”;每个科学实验分析结束之后,都进行科学研究一般思维的再思考,用语言叙述。

五、教学准备:

1、搜集光合作用发现过程中的相关科学史资料。2、制作PPT

3、准备相关FLASH动画资料。

六、教学程序:

教学

环节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思路





环节一:

导课

教师清唱关于草原的歌曲。问:歌曲中绿色草原发挥了什么作用?

居里夫人说过:“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对人类来说,比得到核能还要重要XXXXXXXXXX”问:为什么?

回顾初中所学知识,光合作用的方程式?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书写方程式



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明确学习内容。

写出初中所学的光合作用的方程式,为后面进入新课做好准备。





环节二:光合作用的发现历史回眸



一、光合作用的发现历史

1、亚里士多德经验推测——植物生长通过跟吸收土壤得到营养。

教师介绍,问:同意他的观点么?怎么证明他的观点是错误的?

过度:海尔蒙特的实验

范XXXXX海尔蒙特柳树实验——光合作用原料水的初步证明。

问:实验中有无对照? 无

你认为海尔蒙特忽视了那些外界因素?空气和光照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分析海尔蒙特的实验思路。

过度:是谁首先想到植物

生长与空气有关?

普利斯特利玻璃罩实验——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学生自主分析实验思路,归纳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过度:普利斯特利试验成

功关键是光照充足,但他

没有证明光合作用需要

光照。

英根豪斯——植物只有在光的照射下才能制造出氧气。

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过度:有机物的制造是如

何发现的?



学生讨论归纳

学生归纳,回答问题

学生讨论

学生总结

学生讨论

学生总结



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读书自学,讨论归纳可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读书结合观察课件,然后对光反应、暗反应进行区别与联系使学生通过比较法的学习方式掌握巩固知识;

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完全可以进行归纳总结。





环节二:光合作用的发现历史回眸

萨克斯天竺葵实验——光合作用在光下制造淀粉。

教师分析实验过程,提出问题:

为什么将实验植物先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为什么让叶片的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呢?

为什么要对叶片用酒精脱色?

指导学生自主通过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分析本实验。

过度:绿叶的什么部位产

生氧气?

恩吉尔曼的水绵与好氧细菌实验——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制造出氧气。

问:为什么选用水绵和好氧细菌做为实验材料?

为什么选择黑暗且没有空气的环境?

过度:产生的氧气中的氧

原子来自H2O还是CO2?

鲁宾和卡门同位素标记法——光合作用释放的O2全部来自于H2O。

利用FLASH动画介绍实验过程,并绘制实验简图。





学生回答、讨论、总结

学生通过实验现象的分析,得出结论。

学生观看FLASH动画回答问题



萨克斯的实验是科学史中经典实验,黑暗处理、酒精脱色以及对照实验的设计都是核心问题,在本部分设计上,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并贯穿科学探究的一般思维进行突破。

水绵和好氧细菌的实验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实验之一,教师在介绍水绵和好氧细菌结构特点的前提下,充分引导学生展开小组活动,讨论得到结论,提高小组活动的效率。

同位素标记法的运用是这个实验的关键,通过FLASH动画直观表达实验过程,关键是分析清楚对照后的结论,学会科学探究思维。





环节二:光合作用的发现历史回眸

过度:CO2在光合作用过程

中制造了什么?谁发现的?

8、卡尔文14C同位素标记——CO2被用于合成有机物。





有了鲁宾和卡门的同位素标记实验,卡尔文的同位素标记实验简单介绍学生就可以理解和掌握





环节三:

归纳光合作用概念和反应式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76页黑体字,板书光合作用概念和概念式。



强调:反应物、产物、条件、场所

学生齐读课本黑体字,在笔记本上写光合作用的概念式,并分析反应物、产物、场所和条件



对科学史的深入归纳,得到光合作用的概念,为下节课做好铺垫。



环节四:归纳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分析整个光合作用科学史中的每个实验,都能用一般方法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再提出问题,循环往复,直到得出最后结论。

学生回顾整节课的实验,归纳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升华和提升,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举一反三。



环节五:

学生小组探究设计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需要CO2。

教师给出设计实验的思路:利用萨克斯的实验原理。

教师给出实验装置图,降低设计难度。



教师不断引导学生用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进行问题的解决,充分验证本节课学生是否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设计思路和装置,小组进行探究讨论。最终将设计过程展示。



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环节六

谈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对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感受进行分析,达成情感态度方面的教学目标

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

科学不断发展,科学探究需要不屈不挠的精神;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探索;掌握合理的方法等。





环节七:

课堂小结

一、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

1.亚里士多德的经验推测

2.海尔蒙特的柳树实验——光合作用原料H2O的证明

3.普里斯特利的实验——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4.英根豪斯的改进实验——光照下产生O2

5.萨克斯的实验——光合作用产物淀粉证明

6.恩格尔曼的实验——光合作用产物O2和场所叶绿体的证明

7.鲁宾和卡门的同位素标记实验——证明O2的来源

8.卡尔文的同位素标记实验——CO2被用于合成有机物

二、光合作用的概念式

CO2+H2O →(CH2O)+O2

三、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并实施实验→ 结果分析→得出结论



整理和补充笔记,从整体上把握本节课所学知识



归纳整节课内容,明确学习思路和内容



环节八:反馈练习



多媒体展示题例,学生思考,个别回答



学生做题



提高知识的应用



环节九:作业布置

课标新卷对应习题。

拓展作业:利用科学探究的一般思维,证明光合作用需要水。



记录作业内容



巩固所学





七、板书设计



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并实施实验→结果分析→得出结论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教学设计(马某某)》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