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解决问题》—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表内乘法(一)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梁集小学周某某
一、教学目标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63页情境图及练习十四第1、2题。
本课是在学生已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法和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学习的,把用乘法解决的问题与用加法解决的问题对照编排,设计了两个情境相似、数据相同、问题相同但数量关系不同的问题,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选择合适的运算方法解决问题。让学生在画一画、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中,学会用画图、语言叙述等方式表征数学问题的方法,感受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建立与运算意义之间的联系,并能够运用加法、减法和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核心能力
“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解决问题”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数的运算”部分的内容,通过解决问题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模型思想。
(三)教学目标
1.熟悉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选择合适的运算方法解决问题。
2.经历画一画、说一说等数学活动,掌握用画图、语言描述等方式表征数学问题的方法。
3.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建立与运算意义的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
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选择合适的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难点
会用画图、语言描述等方式表征数学问题。
二、教学设计
(一)课前设计
预习任务
(1)预习教材第63页,圈画题目中的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
(2)比较这两道题:这两道题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二)课堂设计
1.游戏导入
(1)“大家来找茬”
(呈现两幅既有相同又有不同的图片):比比这两幅图,看看发现了什么?
像这样找出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就是把这两幅图再进行比较,“比较”是数学学习常用的方法。
(2)比较算式并连线。
师: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连?
(3)揭示课题
师:大家已经能正确掌握加法、减法、乘法的含义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综合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揭示课题:解决问题)
2.问题探究
(1)初步感知,理解题意
出示63页例7:比较下面两道题,选择合适的方法解答。
①有4排桌子,每排5张,一共有多少张?
②有2排桌子,一排5张,另一排4张,一共有多少张?
师:请同桌合作,讨论下面几个问题:
①通过认真读题,你知道了什么?
第一题的数学信息是( ),第二题的数学信息是( ),两道题的数学问题是( )
②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同桌讨论,展示汇报。
(2)自主尝试,解决问题
师:怎么样列式计算呢?
学生独立解答,列式并计算。
汇报交流,教师板书:5XXXXX4=20(张) 5+4=9(张)
师:这两道题都有4和5,为什么解答方法不一样?
师:你能用摆学具或画图等方法说明自己的想法吗?
学生操作画图,教师巡视指导,之后展示作品,组织汇报交流。
5XXXXX4=20(张) 5+4=9(张)
师:结合图说说两道题中4和5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师:每道题中4和5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小结:这两道题虽然都是求一共有多少张某某,但题目给的条件中4和5表示的意义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同。看来,解决问题时认真分析、理解题意、非常重要,只有理解了题意,才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板书:画图)
(3)回顾检查,梳理强化
师:我们做题最后关键的一步是什么?
师:我们不仅要检查图画的对不对,还要看看算式能不能正确地表示图的意思,最后算算得数是否正确。大家现在就认真的检查一下你的算式是否正确。
(4)巩固练习
练习十四第1、2题
以上两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读一读,画一画,列出算式,讲评时让学生说说这么做的理由。
3.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回想一下,我们在解决问题时是按怎样的步骤进行的?解决问题时需要注意什么?
小结:(根据回答对步骤、方法简单总结)这节课大家的收获可真不少,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还会选择合适的运算方法解决问题,希望同学们在实际生活中用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解决更多的问题。
(三)拓展延伸
1.找一找:请把错误的数字圈起来,在旁边写上正确答案。
小明的数学日记:
周末,我和爸爸妈妈一起逛超市。爸爸买了2包酸奶,每包5袋,一共7袋。我买了2盒笔,一盒有3支铅笔,另一盒有4支彩笔,一共12支某某。午餐,我和爸爸、妈妈每人吃了6个小笼包,一共吃了18个。每天记录下这些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让我觉得真有趣!生活中真是处处有数学啊!
【答案】周末,我和爸爸妈妈一起逛超市。爸爸买了2包酸奶,每包5袋,一共7 10袋。我买了2盒笔,一盒有3支铅笔,另一盒有4支彩笔,一共12 7 支某某。午餐,我和爸爸、妈妈每人吃了6个小笼包,一共吃了18个。每天记录下这些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让我觉得真有趣!生活中真是处处有数学啊!
【解析】考查目标1和3。2包酸奶,每包5袋,2个5相加一共是10袋,题目理解成了2和5相加。2盒笔,一盒有3支铅笔,另一盒有4支彩笔,一共是7支某某,实际上不是求3个4相加。
2.王奶奶买了5包红纽扣和6包黑纽扣,每包黑纽扣有5粒。
(1)王奶奶买了多少包某某?
(2)王奶奶买了多少粒黑纽扣?
【答案】(1)5+6=11(包)
(2)6XXXXX5=30(粒)
【解析】考查目标2和3。第一题问的是买了多少包某某,5和6合起来就是总包数,所以用加法。第二题问买了多少黑纽扣,实际上是6个5相加,所以用乘法。
3.请你从6XXXXX5、6+5、6-5三个算式中任选其中一个,讲一个生活小故事。
【答案】略。
【解析】考查目标3。本题将抽象的数学算式赋予现实生活情境,可以加深学生对四则运算意义的理解,让学生将数学和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解决问题》—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