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11减几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11减几
姓名:
余某某
工作单位:
***小学
学科年级:
数学一年级上册
教材版本:
西师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11减几”是西师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83—85页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包括3个例题和“课堂活动”的2道练习题。例1是体现11减几的情景图,掌握算理。例2,例3是在例1的基础上学会11减几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具体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明晰(学生懂)、具体、可操作、可以依据练习测试题)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理解11减几的运算意义,掌握11减几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初步掌握计算11减几的思维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性,能获得一些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养成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形成用数学的意识初步了解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
重点:理解11减几的运算意义,掌握11减几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难点:初步掌握计算111减几的思维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性,能获得一些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学生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要比10以内的减法难,因此同教学进位加法一样,教材对退位减法的教学也是运用直观的形式,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算法。由于学生有了之前的认知基础,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讨。如果学生学习有困难,教师也可以重点指导一种计算方法后再让学生分组讨论其他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画出流程图)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复习和是11的加法
2.导入新课
二、勇闯难关,探索新知
1.文具迷宫:教学例1:11-2=9
①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并让学生发现要从1捆零1支铅笔中拿出2支会遇到一些困难。
②学具操作
③小组学生讨论,交流解决的方法。
④学生反馈,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小组讨论交流时课堂纪律很差,有的学生甚至混水摸鱼在那讲话,应先规定先完成的一组有奖励,最后完成的有惩罚。
⑤师生一起归纳总结“11-2”的计算方法。
⑥学生计算“11-9”后交流计算方法。
2.美食诱惑:算一算“11-8=()”
3.小鸭过河:教学例3:11-6=5 11-5=6
①借助例3的情景图来引导学生观察,并例出算式。
②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计算方法。
③学生当小老师,说说自己的做法。
④观察例3中的两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三、芝麻开门:巩固应用
活动一:出示3、4、5、6这四个数字及11-5,11-6,11-8,11-3这四个算式,把数字和对应的算式连起来。
活动二:小组间把11根小棒分成两堆,每分一次说两个减法算式。
四、课堂小结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的设计的各流程,设计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和是11的加法,先让学生对几加几得11进行复习
完成教师给的习题并复习和是11的加法
为11减几作铺垫
教学例1:11-2=9;学具操作;
小组学生讨论,交流解决的方法;
学生反馈,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师生一起归纳总结“11-2”的计算方法。
学生动手操作并交流出计算方法
创造性地利用教材,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学生计算“11-9”后交流计算方法;
美食诱惑:算一算“11-8=()”;
小鸭过河:教学例3:11-6=5 ;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计算方法,从例3中的两道算式中观察规律
在借助情景图解决好学习新知以后,让学生通过刚刚掌握的知识举一反三去解决新问题。
活动一:出示3、4、5、6这四个数字及11-5,11-6,11-8,11-3这四个算式,把数字和对应的算式连起来。
活动二:小组间把11根小棒分成两堆,每分一次说两个减法算式。
能够独立并快速地完成这两道习题
把教材的练习融入游戏之中,让学生在玩乐中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七、教学课件(本节课的教学课件)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11减几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