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加 乘减教学设计和反思

本文由用户“手心qz”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08 16:39:04 举报文档

以下为《乘加 乘减教学设计和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乘加 乘减教学设计和反思

教材分析:

1、本课内容编排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也就是

当若干份中有一份与其他份的数量不同时,可以先用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再加上不同的数,也可以假设每份都相 同,用乘法算,再减去所多部分。 2、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由于观察、思考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 3、让学生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体验策略的多样化。

学情分析:

学生已初步认识了乘法,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感受了乘法运算的意义,并初步具有了用乘法来计算的意识。这样从学生已有的认知起点出发,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切入点,为学生提供了可观察、思考的素材,易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1、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自主解决乘加、乘减问题,建构乘加、乘减问题的模型,形成基本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和算理,能正确地计算。2、学生能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在感受、体验、探索的过程中,体会“乘加、乘减”这一问题模型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联系生活经验解释连乘的模型,增强探索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快乐。? ?

教学重点:

建立乘加、乘减的模型,掌握乘加、乘减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乘加、乘减问题的建模过程及模型内化和解释。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创设情境:星期天,二(1)班的同学们一起到游乐场去玩旋转木马。(课件出示教材58页例5情境图)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预设 生:一共坐了多少人? 2.提问:你能想办法算出一共有多少人吗?

1.提出要求:这个问题应该怎样解决呢?同学们先自己动脑筋想想,也可以借助学具摆一摆,再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教师在黑板上画4排三角形,分别是3三角形、3三角形、3三角形、2三角形,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2.小组交流解决过程。(1)你想出了几种方法?(2)怎样列算式?(3)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听仔细:(1)同学的方法和你的一样吗? (2)怎么不一样?

3.展示学生的解法,交流讨论。 预设 生1:①3+3+3+2=11。 生2:②3XXXXX3+2=11。 生3:③3XXXXX4-1=11。 (以上几种方法中,方法①是连某某,学生在以前已经学过。

(1)提问:看黑板上同学们的方法,你看得懂吗?有什么问题要考考这些小老师吗?(2)生生、师生相互质疑。

4.分析:3XXXXX3+2就是求比3个3多2的数是多少,3XXXXX4-1就是求比4个3少1的数是多少。

5.小结:选择自己喜欢的解法,向同桌说一说算理。

6.教师讲解怎么计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在这样的算式中,要先算乘法)

7.观察比较。(1)你喜欢哪个算式,为什么?(引导学生优化方法)(2)方法①我们已经知道了,叫连某某。方法②、③你们给它们取个名字,叫什么好呢?

(3)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乘加 乘减)

在复习连某某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主动发现3+3+3+2,还可以用乘加算式3XXXXX3+2和乘减算式3XXXXX4-1来表示。乘加、乘减算式的发现源自学生的心理需要——追求简单美,同时加深了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三、巩固运用,模型内化

1.贴五角星时,每次贴3颗,贴了4次,还剩1颗,一共有多少颗五角星? (学生列出相应的算式并解答)

2.东东去商店买练习本。每本练习本3元,他带的钱最多能买2本,请问东东可能带了多少钱。

3.图中有几朵花?你准备怎么数?圈一圈,列式计算。(课件出示一张图,里面有19朵花,学生圈的方法不一样,列式也就不一样)

4.计算:3+5XXXXX2 20-3XXXXX4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布置作业 教材58页1、2题。

板书设计 乘加 乘减

一共坐了多少人? 3+3+3+2=11(人)

在这样的算式中,要先算乘法。 口答:一共坐了11人。

?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学生通过观察主题图发现可以列式为3+3+3+2=11,3XXXXX3+2=11,也就是当若干份中有一份与其它份的数量不同时,可以先用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再加上不同的数。但是乘减算式4XXXXX3-1=11学生一下子是想不出来的。这时我结合图意引导学生想:前面3棵每棵都是3个,第4棵为什么只有2个呢?生:我想原来每棵都有3个,小熊拿走了一个。所以原来有4XXXXX3个,再减去小熊拿走的一个:4XXXXX3-1=11。学生能够想到比4个3少1。也就是说可以假设每份都相同,先用乘法算,再减去所多部分。同时结合摆小棒帮助理解,边摆边说摆的过程,帮助学生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引导学生得出乘减算式后,我让学生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与前面学习的算式有什么不同?学生都明白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减法)。 这节课,我采取了较为开放的教学形式,在充分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最后,我设计了富有开放性的、创造性的题目,发散留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遗憾的是,“形散而神不散”这样的境界,是让我感到望尘莫及的,也是我今后该努力的方向。还有在课堂上对差生的关注不够,差生没有充分参与,好学生又特别爱表现。今后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关注每一个孩子,课堂才会更有效。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乘加 乘减教学设计和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