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某某 教学设计

本文由用户“oyitahutu”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06 16:10:41 举报文档

以下为《马某某 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附件:教学设计参考模板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有理数的加法



研修主题

理解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体会分类和归纳的思想方法。



姓名

马某某

工作单位

富县沙梁初级中学



学科年级

七年级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设计(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具体化为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目标。要求明晰、具体、可操作性。)





1、经历有理数加法运算律的探索过程,理解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体会分类和归纳的思想方法。

2、能用运算律简化有理数加法的运算。

3、使学生逐渐养成,“算必讲理”的习惯,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与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点、难点)



数学重点:

1、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

2、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运用

教学难点:合理运用运算律,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探索。



三、学情分析(分析学生的知识起点、技能起点和态度起点)



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结构:学生在此前学习过有理数的概念、数轴、相反数、绝对值以及小学时侯数的四则运算。

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理解能力:由于刚从小学升入中学,以及中小学教材的衔接和学生的大脑智力发展情况,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并不高。所以在数学上会注重一些形式来呈现知识,但是也保证不失数学的本质。

学生的情绪:在开学以来通过观察与接触,学生的情绪状况良好,在学习上主动,和对问题的求知欲强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白数学的知识来源于生活,在现实生活中能找到活生生的原形,并不是横空而出。



四、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



本课内容选自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知识重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及其合理、灵活的运用。

探究新知 探讨加法运算律在有理数范围内是否适用。

1、有理数加法交换律的学习。

2、有理数加法结合律的学习。



五、教学方法设计(针对学习内容,设计教与学的方法)





设置情境

  引入课题 回顾复习:小学时已学过的加法运算律有哪几条?

  学生回答后教师接着问: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或举例子来说明一下加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吗?

  提出问题:这些运算律在有理数加法中适用吗?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课题。

  分析问题

  探究新知 探讨加法运算律在有理数范围内是否适用。

  1、有理数加法交换律的学习

  问题1、我们如何知道加法交换律在有理数范围内是否适用?(先由教师举一些实际例子来说明,然后鼓励学生举不同的数来验证)

  问题2、我们如何用语言来叙述有理数加法的交换律呢?(这个问题请学生回答,并互相补充)

  教师归纳后板书:“有理数加法中,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问题3、你能把有理数加法的交换律用字母来表示吗?

  由学生回答得出a+b=b+a后,教师说明:

  〔1〕式子中的字母分别表示任意的一个有理数。(如:既可成表示整数,也可以表示分数;既可以表示正数,也可以表示负数或0)。

  (2)在同一个式子中,同一个字母表示同一个数。

  2、有理数加法结合律的学习。

  (基本步骤同于加法交换律的学习) “加法运算律对所有有理数都成立”目前只能直接给出,让学生举例尝试只起到验证的作用。要让学生举不同的数验证,是为避免学生只由一个例子即得出某种结论。鼓动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贻论或规律。让学生感受字母表示数的含义,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符号语言的简洁性。

  讨论交流解决问题 思考:如果四个或四个以上的有理数相加时,还能使用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吗?与同伴交流你的看法,并举例子来说明你的观点。

  例1计算:

  (1)16+(-25)十24+(-35);

  (2)(-2.48)+(+4.33)+(-7.52)+(-4.33).

  师生共同分析完成,如第(1)题,教师板书:

  解:(1)原某某=16+24+ (-25)十(-35)(此时教师问:依据是什么?)

  =(16+24)+[(-25)+(-35)〕(依据是什么?)

  =40+(一60)

  =20



六、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课题 回顾复习

学生回答

探究新知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答问题

有理数加法交换律的学习



归纳后板书

讨论交流

解决问题



七、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本节课在开始时就先复习小学时学的加法运算律,然后提出一个富有启发性且具有探索意义的问题:“我们如何知道加法的交换律在有理数范围内是否适用?”然后让学生通过一些实际例子来验证。尤其是鼓励学生多举一些数来验证,其意义首先是为了避免学生产生片面认识,以为从几个例子就可以得出普遍结论;其次也让学生了解结论的重要性。对于学习积极性高,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要适当表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八、形成性练习题(依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练习题)



1、160+(-10) 2、(-10)+(-1)

3、6+(-6) 4、0+(-3)



九、教学反思



1、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提倡小组合作交流,让每个学生都在与同伴的交流中获益,同时也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对话,教师适时引导.

2、重视数感的培养.学生数感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能达成的,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学生能力的生长点,数感也是如此,例2中在计算之前让学生估算之意就在于此。

3、有理数的运算,既要注意减少一些繁、难的练习题,又要注意掌握有理数的运算需要一定量的练习.更要强调的是算理,要求学生能说出每一步计算的依据。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马某某 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