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课例研究报告》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教学课例研究报告
课题研修人
马某某
任教学科
小学数学
教学课例名称:
乘除法混合运算及其实际运用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是要学习用乘除两步解决含有“归总”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同时利用画线段分析数量关系的解题策略。加深学生对乘除法的理解。
重点:分析归总问题的数量关系,正确列出算式。
难点:分析归总问题的数量关系,找准中间问题。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用乘除两步计算解决含有“归总”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能正确迅速地找到中间问题(即先求什么)。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学会解决含有“归总”数量关系的解题策略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养成良好的画线段图解决问题的意识和习惯。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提升对自我价值的认识及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三、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1、该班学生一部分学生思维开阔、善于动脑、较为活跃,但优生与学困生之间差异有点大。
2、学困生对乘法应用题的意义掌握地不太好,学生凭感觉知道用乘法列式计算,却不知道为什么用乘法,这样对学习混合运算应用题分析就有一定的难度。但计算上不成问题,因学生已有乘除法计算的基础。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策略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主要形式是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究,师生共同分析总结,学生巩固提高。
在教学新知识时,我一方面让学生自主动手画图分析,通过分析、对比让学生感受到线段图比直观图更加清晰、简介,从而学会用线段图的方法分析问题。另一方面,让学生看着线段图,说出自己发现了哪些信息也就是数据和数量关系,从而提高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分析能力的核心素养。通过例题、“做一做”等题目的对比分析,建立“归总”问题的数学模型的核心素养,加深学生对乘、除法数量关系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自主提问。
出示:妈妈的钱某某6元一个的碗,正好可以买6个。
(1)你发现了什么信息?
(2)根据信息提出合适的问题,并口头列式解答。
2、揭示课题。
出示:用这些钱某某9元一个的碗,可以买几个?
师:这个问题跟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有什么不同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板书课题)
二、尝试探索,学习新知
1.阅读和理解。
出示例9
(1)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
(学生自由读题,获取数学信息。)
(2)你能用示意图的方式表示出来吗?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自主探究解题方法。学生试着画图,帮助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 学生汇报,展示他们所画的示意图并进行评价。)
(3)师巡视指导学生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理清解题思路。
(让学生修改、完善自己画的示意图。)
2、分析与解答。
(1)根据学生画出的线段图给予评价。
(2)让学生汇报、交流算法,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一定的补充讲解。
(3)解决这道题的关键是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补充讲解。找准中间问题,即先求出6个碗的总钱数,因为6个6元的碗的总价钱和几个9元的碗的总价钱相等。)
3、回顾解答的过程。
强调:在分析题目的过程中抓住了解题的关键——无论碗的个数和单价怎么变,钱的总数都是不变的,即必须先算出买碗的钱的总数,再根据要求进行后面的计算。
三、巩固练习,发展提高
1、出示练习题教材P72“做一做”。
小华读一本书,每天读6页,4天可以读完。
(1)如果每天读8页,几天可以读完?(2)如果他3天读完这本书,平均每天读几页?①让学生独立解答。②提问:比较(1)、(2)两小题,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①学生独立解答,交流订正。②对比质疑,归纳概括)
2、出示练习题:
小林用小棒摆了8个三角形。如果用这些小棒摆正方形,可以摆多少个?(图形的边不能重合)
(1)让学生在组内讨论完成。(每个正方形所用的小棒数可以是4根、8根、12根、24根。)
(2)让学生说出发现?(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作补充,每个正方形用的小棒数越多,能摆出的正方形就越少。)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乘除法混合运算及其实际运用。谁来说一说怎样解决问题?(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作一定的补充。要读懂题目,可以借助线段图来理解题意,找出数量关系。)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找准中间问题,即先算什么)
说说自己还有哪些收获?
五、课例研究综述
本课节主要是学习用乘除两步解决含有“归总”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同时利用画线段分析数量关系的解题策略。加深学生对乘除法的理解。在学生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学会混合运算的顺序。这个内容在本教材占有重要地位,为以后学习“归总”实际问题打下一定的基础。
在课堂教学时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解答复习的内容,将两步解决的一个问题化为两问的问题,逐个解决,降低了难度,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顺利过渡。
学习新知环节,我让学生把例题中发现的信息记录下来,由于上节课刚刚学过用画示意图的方式记录,肯定有学生会继续使用这种方法。通过分析对比,发现画示意图的方法不能体现总价相同的信息,从而优化出画线段图的方法更能清楚地表达,然后再修改完善,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同时找出了中间问题,很好的突破了教学难点。解决问题时,提倡列综合算式,但对于能力较弱的同学也可以分步列式,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回顾与反思环节,我重视学习方法的分析与总结,让学生的解题思路更加清晰。
巩固练习环节,第1题题提供了与例题具有相同数学模型的题目:第一步都是用乘法算出总价,通过对比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建立“归总”问题的模型,更好地掌握解决方法。第2题题通过呈现不同的摆放情况,结果是不相同的,体现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从课堂每个环节看,这节课达到了育人的目标,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课。
不足之处: 1、在完成练习题2时,有个别小组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只想到一种情况,即每个正方形的边只可以是4根小棒。造成的原因是我本人引导得不到位,且小组与小组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2、还要让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进行实践,从而使得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这方面还有待于加强。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课例研究报告》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