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2014高考物理专题复习—受力分析(117张ppt)(含精细解析)》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1
物体受力分析
2
把研究对象在特定的物理情景中所受到的所有外力找出来,并画好受力图,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关键。
引子:
3
一 . 物体受力的分析
1、受力分析的顺序:
先找重力和已知力,再找弹力、摩擦力,最后分析其它力(场力、浮力等)
2、受力分析的几个步骤
①灵活选择研究对象:根据解题的目的,从物体系中隔离出某一个物体,对它进行受力分析.
XXXXX 对于较复杂问题,由于物体系各部分之间相互制约,有时需要同时隔离几个物体才能解决问题.
4
②对研究对象周围环境进行分析:
除场力(重力、电场力、磁场力)外,查看哪些物体与研究对象直接接触.凡是直接接触的环境都不能漏掉分析,而不直接接触的环境千万不要考虑进去.然后根据各种力的产生条件和所满足规律,确定它们是否的存在.
5
③审查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
是平衡态还是加速状态等等,根据它所处的状态有时可以确定某些力是否存在或对某些力的方向作出判断.
(利用平衡力和牛顿定律知识求解)
6
二.隔离法与整体法
1、整体法:
把几个物体构成的物体系看为一个整体进行受力分析求解的方法。
(必须加速度相等时才能使用)
2、隔离法:
把某一个物体从物体系中隔离出来进行受力分析求解的方法。
通常在分析外力对物体系作用时,用整体法;
在分析物体系内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时,用隔离法。
有时在解答一个问题时要多次进行受力分析,且整体法与隔离法交叉使用.
7
①不要把研究对象的受力与其它物体的受力混淆
②在分析各力的过程中,要找到它的施力物体(一切找不到施力物体的力都是不存在的),这样可以防止漏力和添力
三.注意点
8
A
B
C
如图,A、B、C均静止,试画出它们各自的受力图.
A
B
C
9
四、实例分析
10
1.分析下列物体的受力
(1)物体m M静止
mg
F1
F2
mg
F1
F
F2
m
mg
F1
M
Mg
F2
F
F3
F1’
m
mg
F1
M
Mg
F3
F
F2
F1’
F2’
F4
M
11
N
T
G
光滑球静止在斜面上
N1
N2
G
12
2.斜面上物体的受力情况(已知接触面粗糙)
2.减速下滑
1.匀速上滑
F
13
3.竖直平面上的受力分析 (已知接触面粗糙)
F
匀速下滑
静止
静止
绳
绳
14
4.对A点进行受力分析
15
5、 在竖直双线悬吊着的斜木梁M上,放着物体m,分析斜梁受哪几个力的作用?
16
6、分析A、B的受力(已知接触面粗糙):
B
A
A
B
FN1 XXXXX=mAg
[mB>mA]
17
7、分析物块和木板的受力
(已知接触面粗糙)
a
b
m1
m2
m1
18
8.分析静止木块和(或)斜面的受力情况.
mg
N
f
Mg
N’
f’
N’’
整体法和隔离法
19
9.质量相同的两块砖A、B被两木板夹住,试分析 A、B的受力情况。
若三块砖呢?
若四块砖呢?中间两块砖有没有摩擦力?
AB间有没有摩擦力?
AB间有没有摩擦力?
整体法和隔离法
20
整体法和隔离法
(物体皆静止,球光滑)
21
4.
如图,两个物体A、B的质量均为1kg,各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3,同时有F=1N的两个水平力分别作用在A、B上,则地面对物体B、B对物体A的摩擦力分别为
A.6N 3N
B.1N 1N
C.0 1N
D.0 2N
C
练习:
22
10、如图,GA=100N,GB=40N,弹簧的劲度系数为500N/m,不计绳重和摩擦,求:物体A对支持面的压力和弹簧的伸长量。
隔离法
23
11.简单连接体受力分析 (已知接触面粗糙)
v
(AB均静止)
A
B
24
12.如图所示,斜面的倾角XXXXX=37XXXXX,斜面上的物体A重10N.物体A和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XXXXX=0.2,为使物体A在斜面上作匀速运动,定滑轮所吊的物体B的重力大小应为多大?(g=10m/s2)
4.4N或7.6N
连接体
若物体A在斜面上向上作加速度为5m/s2的加速运动,定滑轮所吊的物体B的重力大小又为多大?
25.2N
25
13.如图斜面体P放在水平面上,物体Q放在斜面上,Q受到一个水平推力F,P、Q都保持静止,Q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为f1,P受到的水平面的摩擦力大小为f2,当力F变大而未破坏Q、P的静止状态时
A.f1 、f2都变大
B.f2变大,f1不一定变大
C.f1变大,f2不一定变大
D.f2与f1都不一定变大
B
整体法和隔离法
26
优先考虑整体法
14.有一个直角支架AOB,AO水平放置,表面粗糙,OB竖直向下,表面光滑。AO上套有小环P,OB上套有小环Q,两环质量均为m,两环由一根质量可忽略、不可伸长的细绳相连,并在某一位置平衡。现将P 环向左移一小段距离,两环再次达到平衡,那么将移动后的平衡状态和原来的平衡状态比较,AO 杆对P 环的支持力FN 和摩擦力f 的变化情况是
A.FN不变,f 变大 B.FN不变,f 变小
C.FN变大,f 变大 D.FN变大,f 变小
B
27
15、如图所示,用轻质细绳连接的A和B两个物体,沿着倾角为XXXXX的斜面匀速下滑.问A和B之间的细绳上有弹力吗?
28
弹力产生于发生形变的物体上,今细绳有无形变无法确定,所以从产生原因上分析弹力是否存在已不行,只能结合物体的运动情况来分析。隔离A和B,分析受力,如图所示,设弹力T存在,将诸力正交分解,分别写出方程,讨论。
解析
29
以A为研究对象,沿斜面方向列平衡方程
若T=0,则
以B为研究对象,沿斜面方向列平衡方程
解得
若T/=0 ,则
解析
30
若绳子上的弹力不等于零,对于物体Aq
解析
对于物体B
31
16、在长直木板上表面右端放有一铁块,现使木板右端由水平位置缓慢向上转动(即木板与水平面间的夹角XXXXX变大),保持左端不动,则铁块受到的摩擦力f随着XXXXX变化的图像可能正确的是图中的
C
32
开始铁块保持不动,摩擦力为静摩擦力,f静= mgsinXXXXX , 由此可知,随着夹角XXXXX的增大,摩擦力f按正弦规律增大.
当XXXXX增大到某值时,铁块开始滑动,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其值为f=XXXXXN=XXXXXmgcosXXXXX,可知摩擦力f随XXXXX的增大以余弦规律减小,当XXXXX=90XXXXX时,其值减为零.
故C图可能正确,应选C.
解析
33
17.如图所示,一斜面体在竖直向上的力F作用下与一斜放的固定挡板MN接触且处于静止状态.则此斜面体所受到的外力个数有可能为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34
18、如图所示,位于斜面上的物块M在沿斜面向上的力F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则斜面作用于物块的静摩擦力的
( )(A)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上
(B)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下(C)大小可能等于零
(D)大小可能等于F
35
19. 如图所示,用跟水平方向成XXXXX角的推力F推重量为G的木块沿天花板向右匀速运动,求木块和天花板间的动摩擦因数XXXXX.
36
20.如图,位于水平桌面上的木板P,由跨过定滑轮的轻绳与物块Q相连,从滑轮到P和到Q的两段绳都是水平的。已知Q与P之间动摩擦因数为XXXXX,P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2XXXXX,木板P与物块Q的质量都是m,滑轮的质量、滑轮轴上的摩擦都不计,若用一水平向右的力F拉P使它做匀速运动,则F的大小为( )
A.3XXXXXmg B.4XXXXXmg
C.5XXXXXmg D.6XXXXXmg
D
37
BC
21.一物体放在倾角为XXXXX的斜面上,斜面固定于加速上升的电梯中,加速度为a,如图8—3所示,在物体相对于斜面静止的条件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XXXXX一定时,a越大,斜面对物体的正压力越小
B.当XXXXX一定时,a越大,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越大
C.当a一定时,XXXXX越大,斜面对物体的正压力越小
D.当a一定时,XXXXX越大,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越小
38
22.如图所示,A、B两物体排放在水平面上,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在以下情况中对 B进行受力分析:
(1)B与水平面间无摩擦.
(2)B与水平面间及B、A之间都存在摩擦.
39
23.如图,物体M、m紧靠着置于水平面上,两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约为XXXXX。现施加一水平力F作用于M,使M、m一起沿水平方向加速运动,求:
①两物体加速度的大小。
②M、m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
整体法和隔离法
40
24.如图15所示,物块和斜面体的质量分别为m.M,物块在平行于斜面的推力F作用下沿斜面以加速度a向上滑动时,斜面体仍保持静止.斜面倾角为XXXXX,试求地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和摩擦力.
(F-ma)cosXXXXX
41
42
26.底座A上装有一根直立长杆,总质量为M,始终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杆上套有质量为m的环B。当环以一定的初速度向上飞起时,加速度为a,求底座对水平面的压力。
解:底座与杆构成一个物体组,m的加速度向下,M的加速度为零。整体受力如图所示。
取竖直向下为正方向,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m)g-N=ma
所以 N=(M+m)g-ma
43
27.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块沿倾角为XXXXX的斜面匀速下滑,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XXXXX.则物块在下滑过程中所受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
A.f=mgsinXXXXX B.f=XXXXXmg
C.f=XXXXXmgsinXXXXX D.f=XXXXXmgcosXXXXX
44
28.如图所示,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质量m=2kg的物体.在一个与水平方向夹角为370斜向下的推力F作用下,沿水平面做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4m/s2(已知:sin370=
0.6,cos370=0.8,g=10m/s2)求:
(1) 力F的大小;
(2)物体受到水平面支持力的大小。
45
29.固定斜面的倾角为37XXXXX,斜面上有一质量为2kg的物体,当用F=20N的水平推力推物体时,物体沿斜面匀速上升
(取g=10m/s2)。求:
①物体所受合力是多大?
②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是多少?
46
30.物体A、B叠放在斜面体C上,物体B上表面水平,如图所示,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一起随斜面向左匀速运动的过程中,物体A、B相对静止,设物体A受摩擦力为f1,B受C的摩擦力f2,水平地面给斜面体C的摩擦为f3,则
A.f1=0
B.f1水平向左
C.f2为滑动摩擦力,沿斜面向上
D.f3为滑动摩擦力,水平向右
47
31.如图所示,倾角为XXXXX的斜面A 固定在水平面上。木块B、C 的质量分别为M、m,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共同沿斜面下滑。B 的上表面保持水平,A、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XXXXX。
⑴当B、C 共同匀速下滑;
⑵当B、C 共同加速下滑时;
分别求B、C 所受的各力。
48
32.地面上放一木箱,质量为40kg,用100N的力与水平成37XXXXX角推木箱,如图5所示,恰好使木箱匀速前进.若用此力与水平成37XXXXX角向斜上方拉木箱,木箱的加速度多大?(取g=10m/s2,sin37XXXXX=0.6,cos37XXXXX=0.8).
49
33.一质量为M,倾角为?的楔形木块,静置在水平桌面上,与桌面间的滑动摩擦系数为?。一质量为m的物块,置于楔形木块的斜面上,物块与斜面的接触是光滑的。为了保持物块相对斜面静止,可用一水平力F推楔形木块,如右图所示。求水平力F的大小等于多少?
50
D
34. 质量为m的物体在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作用下沿放在水平地面上的质量为M的粗糙斜面匀速下滑,此过程中斜面体保持静止,则地面对斜面
A.无摩擦力?
B.有水平向右的摩擦力?
C.支持力为(M+ m)g?
D.支持力小于(M+m)g
51
35.如图所示,物体A重40N,物体B重20N,A与B、B与地的动摩擦因数相同,物体B用细绳系住,当水平力F= 32N时,才能将A匀速拉出,求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XXXXX.
52
以A物体为研究对象,其受力情况如图所示:
则物体B对其压力
FN2=GB=20N,
地面对A的支持力
FN1=GA+ GB =60N,
因此A受B的滑动摩擦力
Ff2=XXXXXFN2=20 XXXXX ,
A受地面的摩擦力
Ff1= XXXXX FN1 =60 XXXXX ,
又由题意得:F= Ff1+ Ff2=60 XXXXX +20 XXXXX =80 XXXXX ,F= 32N,代入即可得到XXXXX =0.4。
点拨:要计算动摩擦因数,必须考虑到物体A上、下两个表面都受到了滑动摩擦力的作用。
53
36.如图所示,倾角?=30?的斜面上,用弹簧系住一重20 N的物块,物块保持静止,已知物块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fm=12 N,那么该弹簧的弹力不可能是
A.2 N B.10 N C.20 N D.24 N
D
54
.
37.如图所示,表面粗糙的固定斜面顶端安有滑轮,两物块P、Q用轻绳连接并跨过滑轮(不计滑轮的质量和摩擦),P悬于空中,Q放在斜面上,均处于静止状态。当用水平向左的恒力推Q时,P、Q仍静止不动,则
A.Q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变小
B.Q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变大
C.轻绳上拉力一定变小
D.轻绳上拉力一定不变
D
55
38.如图所示,一轻质三角形框架B处悬挂一定滑轮(质量可忽略不计)。一体重为500N的人通过跨定滑轮的轻绳匀速提起一重为300N的物体。
(1)此时人对地面的压力是多大?
(2)斜杆BC,横杆AB所受的力是多大?
56
(1)先以人为研究对象,人受三个力作用,重力G、地面对人的支持力FN、绳子的拉力FT。由平衡方程可得:FN+FT=G,解得 FN =200N。即人对地面的压力为200N。
(2)以B点为研究对象,其受力情况如图所示。将绳子的拉力F分解为两个力:一个分力是对 AB 杆的拉力、一个分力是对 BC杆的压力。F=2 G=600N,由题意及受力分解图可知:
N
点拨:对较为复杂的物理问题,解决时应注意从已知入手,从简单 入手处理问题,如本题中,先从研究绳子的拉力入手,再研究人对地面的压力,最后再解决两杆受到的力的大小。
N
57
39.如图,有一箱装得很满的土豆,以一定的初速度在动摩擦因数为XXXXX的水平地面上做匀减速运动,不计其他外力及空气阻力,则中间一质量为m的土豆A受到其他土豆对它的作用力大小应是 ( )
A. mg B. XXXXXmg C. D
整体法和隔离法
C
58
(1)物体受到的水平拉力F的大小.
(2)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g取10m/s2)
40.在水平地面上有一质量为4kg的物体,物体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10s后拉力大小减为1/3F.该物体的v-t图象如图10所示.求:
59
前10s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a1=1m/s2 XXXXXXXXXXXXXXXXXXXX2分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B开始分离。
110
5.
8.如图所示,M为定滑轮,一根细绳跨过M,一端系着一物体C,另一端系着一动滑轮N,动滑轮两侧分别悬挂着A、B两物体,已知B物体的质量mB=3 kg,不计滑轮和绳的质量及一切摩擦,若要使C物体保持平衡,则C物体的质量可能为
A.3 kg, B.6 kg, C.12 kg, D.18 kg
AB
111
ABC
9.如图所示,均匀细杆AB质量为M,A端装有转轴,B端连接细线通过滑轮和质量为m的重物C相连,若杆AB呈水平,细线与水平方向夹角为? 时恰能保持平衡,则杆对轴A有作用力大小下面表达式中正确的有
A.mg B. Mg/2sin?
C. (M2-2Mmsin?+m2)1/2 g D.Mg-mg sin ?
112
113
114
115
云志中学 何元龙
116
117[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2014高考物理专题复习—受力分析(117张ppt)(含精细解析)》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