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爱生命--教学反思

本文由用户“madejian”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06 02:50:25 举报文档

以下为《珍爱生命--教学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珍爱生命》教学反思

生命安全课究竟应该怎么上?怎样才是一堂好的生命安全活动课?这是上完本课后,我一直在思索的问题。

“活动”和“体验”是生命安全活动课最核心的两个要素。生命安全教育课的首要目的不在于解决知与不知的问题,而是要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开展极富启发意义的活动,来造成学生个体内心的认知冲突,唤醒学生内心深处潜意识存在的心理体验,以达到实际地影响他们心理和行为,提高心理素质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对于学生个体来说,再精彩生动的讲授都无法替代个人的亲身感悟和直接体验,哪怕只是一点小小的启发,也能留下深刻的记忆。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本节课借助图片引入探讨的主题,通过自我感受、情景再现、交流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认识珍爱生命的重要性,学会自护和自救的方法,整节课环环相扣,层层深入。

新课程倡导的是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要运用多种教育教学手段指导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注意开发利用生活化的教学资源进而挖掘生命教育的内涵,透过生活事件强化感悟生命的教育。因此,在本课中,我通过创设良好的教育教学情境,设计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让学生通过课堂的学习和各种活动体验、从认识生命到感悟生命,联系校园生活中的危险,学会自护和自救的方法,在教学实施中,本课的创新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生命为主线,层层深入

本节课的设计采用了贯穿全课的一条主线,即“生命”。在“生命”话题开始之前,让学生欣赏一组人生成长发展历程图,从而激发学生心中对于生命的热爱。在整个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让珍爱生命成为内涵,体现了细腻的启发,轻松驾驭课堂根据课堂的生成的引导,让学生从认识生命到感受生命到感悟生命,体现从浅入深的教学层次,水到渠成地达成教学目标。

二、善用资源,让生命教育成为内涵

生命话题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话题,如何珍爱我们的生命更是模糊的意识。要达到让珍爱我们的生命内化为学生的共鸣目标,让生命教育成为内涵,一定要开发利用身边的资源,因此本课又一亮点是恰到好处地开发利用资源,实现了有效教学。通过珍爱生命的正反案例,让孩子明白我们的生命旅程不可能一帆风顺,时时面临着不可预知的挑战,但同时生命是坚强的,让学生学会珍爱生命。

三、联系生活,从点滴小事做起

生活不是游乐场,无法每天都是欢声笑语,人的一生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不如意、甚至是一些危险的紧急情况。其实,生活中有许多不经意的举动,虽然不会危及我们的生命,但有时也会受到伤害,在教学中通过情景再现、小球试验、小组讨论等各种形式让孩子深刻的意识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会关系着我们生命安全,我们应该从点滴小事做起,珍爱自己的生命。

四、讴歌生命,升华生命内涵

生命是宝贵的,而且只有一次,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挫折,我们都要学会保护自己,从小事做起,珍爱自己的生命,引导学生朗读生命箴言,书写自己的生命箴言,做成书签,时刻提醒学生能够珍爱生命。

此外,教学设计立足“学情”也是本课的一大亮点。课堂中把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引入其中,构建出同样丰富多彩的班会课,唤起了学生心灵的共鸣,从而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也让课堂成为快乐学习的殿堂

不足之处:

总的感觉是,基本上达成事先设置的活动目标,但有些环节的实施细节上,还可以做得更细。比如:

情景再现交流环节:通过情景剧的表演,让学生来寻找我们生活中的安全隐患。学生沟通交流地比较浅显,不能够入情入境地真实地还原生活场景,老师引导地不够深。

通过这堂课,我深切地感受到:“活动”和“体验”是生命安全教育课最核心的两个要素,生命安全教育课中的生命教育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觉得肩头的责任,所以每一次课后,我都会努力反思自己的一些做法、想法。永远做一个、进步的、努力的教师,成为我——美丽的心愿!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珍爱生命--教学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