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中国民间美术——扎染 教学设计方案
单位:***学 作者:屈新颖
一、概述
·《公共艺术(美术篇)》中第一单元第二节美术与生活中的拓展内容 中国民间美术“扎染”。
美术学科 高一年级
· 所需课时:1课时
· 设计理念:美育信息化教学与学科整合的理念。
课程价值:激发学生在探究中自主学习、在实践操作中解决问题,在体验中感悟生活,形成良好的做事习惯,严谨有序的态度。
民间美术课组织教学的策略:全班分为5组,6人/组,聘请学生组长5人,观察员1人。
学生所用工具:棉质布块、针、绳、鱼线、染料、胶头滴管,染料盘、手套、夹子、笔刷、垫纸吸水布等。
教师所用工具:多媒体课件、扎染成品围巾、扎染工具一套等。
直观感受、发现探究、讨论交流、尝试体验与课堂启发结合。通过合作达成教学设想。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扎染工艺历史,掌握一般扎染制作方法,培养审美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欣赏民间扎染作品的过程中,发现美,引导学生从认识—欣赏—动手制作—体验乐趣,感受传统扎染的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践,激发学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产生对民间扎染的热爱,认识到扎染是民间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继承,保护传统手工及工艺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知识与技能:高一学生学习过剪纸和风筝,对民间工艺美术有初步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高中的缺乏实践操作能力,做事的流程较乱,不注意细节和完整,有了一定的探索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比高一时更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高中生对新生事物极感兴趣,容易被激起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参考资源
中国民间艺术网
扎染百科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人们常说“兴趣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因此我首先会表演一个和丝巾有关的小魔术,魔术表演完毕,出示扎染围巾,并提问:今天老师戴着一件具有民族特色的围巾,它的图案和我们平时看到的有什么不同呢?抽象、不规则。你们知道这美丽的花纹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吗?通过巧妙的运用“悬念”,使学生在回答时进行讨论,不仅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创设了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讲述新课:
A穿越时空,了解“扎染”历史和概念
手工扎染是土家族和苗族的一种印花技艺,主要集中在云南大理一带,其扎染的印花布纯美典雅,原始古朴,是我们民间艺术的精品,对于本课的第一内容“什么是扎染”问题,我主要通过一段视频《扎染神韵》,带领学生感受大理,感受洱海,感受美丽的扎染,使学生在欣赏中思考讨论,了解什么是扎染,然后课件展示“扎染”历史和概念。我认为对这一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不同艺术类型的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艺术鉴赏水平。我这样做是想让学生在对扎染艺术了解的同时培养学生对民族艺术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审美能力,步骤与方法。
为了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所以在这个环节插入一段微课。
由于场地,工具和材料的限制,所以把扎染过程录制一段视频,使学生了解完整的扎染过程。
微课内容展示扎染过程
扎捆
溶解染料
染布
冷却
固色
晾晒
(边展示边讲解)扎染工艺分为扎结和染色两部分。它是通过纱、线、绳等工具,对织物进行扎、缝、捆、夹……等多种形式组合后进行染色。其目的是对织物扎结部分起到防染作用,使被扎结部分保持原色,而未被扎结部分均匀受染。从而形成深浅不均、层次丰富的色晕和皱印。织物被扎的愈紧、愈牢、防染效果愈好。它既可以染成带有规则纹样的普通扎染织物;又可以染出表现具象图案的复杂构图及多种绚丽色彩的精美工艺品,稚拙古朴,新颖别致。扎染以蓝白二色为主调所构成的宁静平和世界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一民族特色的艺术已经走向世界,中国人正在向国际展现自己的民族美。
扎染与生活和就业方向联系,艺术来源于生活,回归生活,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更美的生活。
六、教学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评价其扎法、染法、合作过程、扎染结果。
学生互评、小组互评
教师评价:教师对全班、部分学生、小组、个人进行评价
扎法、染法创意(★★★★★)
图案设计
(★★★★★)
团队合作情况(★★★★★)
成品得分
(★★★★★)
总分
(★★★★★)
一组
二组
三组
四组
五组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