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教学设计及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教学设计及反思】
作业题目:
完成并提交一篇“教学设计及反思”作业。
作业要求:
1.教学设计及反思请参照模版要求填写;
2.作品必须原创,做真实的自己,如出现雷同,成绩将视为不合格;
3. 字数在400以上。
附件:教学设计及反思模版(撰写时蓝色文字可以删去)
教学设计及反思
课题名称:中国石拱桥(第2课时)
姓名:
周某某
工作单位:
松滋镇泰民族学校
学科年级:
八年级
教材版本:
部编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学习说明文基本知识,结合课文内容体会“说明文三要素”,为今后说明文阅读及说明文写作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具体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明晰(学生懂)、具体、可操作、可以依据练习测试题)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说明对象,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培养初步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2、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掌握说明方法及作用;揣摩语言,理解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
3、了解中国石拱桥的悠久历史和杰出成就,认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的热爱之情。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1、导学案预习字词音,了解说明文基本常识;2、课前预习时做好必要的笔记。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有关说明文的基本知识,现在,我们来做一下简单的回顾:说明文的三要素是指(PPT导入):①被说明对象的特征 ②说明顺序 ③说明方法;我们还知道了被说明对象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时:结构坚固,形式优美,历史悠久。
是的,大家上节课掌握的都非常好,但是呢,这两座桥距离我们还是非常远,一座在河北省,一座在北京,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茅以升先生是怎么像我们读者来介绍这两座中国石拱桥的代表的,下面请大家用喜欢的方式再读一读课文,并完成课后思考探究的表格。
复习上节课内容
结合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本节课学习说明方法与说明顺序及说明文语言特点做好准备。
研读课文:找出说明顺序;说明方法;
研读课文
1、(找说明顺序)填写完了表格,咱们来看看你能从表格中发现什么?
有关历史发展的说明顺序是时间顺序:
旅人桥(约282年)-赵州桥(约605年)-卢沟桥( 1189-1192年)-长虹大桥( 1961年)
过渡语:在咱们中国这么多石拱桥中,赵州桥和卢沟桥可以说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了,虽然老师没有亲眼见过这两座桥,但是通过这篇课文,我也是非常惊讶于古人建桥的智慧,下面,我想请3位同学读一读第4-8段,
2、说说在这两座桥中,你最喜欢哪一座桥?并说明你的理由?首先,我先做一个示范:我最喜欢的是卢沟桥,因为卢沟桥历史悠久,它和赵州桥不同,它是独拱石桥,而且,作者还运用了很多的说明方法向我们介绍了卢沟桥,文中的数字运用的也非常准确,说明作者是经过严格的考证的。
喜欢赵州桥的理由(第4、5段):
应用说明方法方面:(1)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列数字:通过确凿的数据,准确地说明了赵州桥的规模,突出其“雄伟”。
(2)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
打比方:形象地说明了桥洞的形状,然后解释了这样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里爆发。
艺术价值:石刻狮子。
九、教学反思
这篇说明文是我们初中生正式接触到的一篇说明文,也是要求我们掌握说明文的基本知识,培养阅读、写作能力,本节课重点掌握说明文的“三要素”,掌握说明文语言的特点,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完全让学生自己找说明顺序时难度很大,课堂上出现了冷场情况,尤其是逻辑顺序,很难理解,应当适当给予提示,举例,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灵活的运用,这样不仅仅在课堂上达到了教学目标,在今后的学习,阅读,写作过程中,学生也会受到启发。所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重点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情况,该提示时要提示,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能力。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教学设计及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