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研读心得体会

本文由用户“大哥的段子人生”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07 20:01:38 举报文档

以下为《课标研读心得体会》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课标研读心得体会

通过讲座使我对生物学课程标准有了一个全新的更加深刻的认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在内心逐渐形成——核心素养,并初步掌握了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实践者,就是教师,可见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对课改的认识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关键。

1、什么是“素养”——素是素质,即本色、本质;养是修养、教养、培养。素,侧重在先天禀赋和个性特征;养,侧重后天教育和生命历练。“素养”一词,说的是个体在遗传的物质基础上,受后天培养而获得的能力和修养。从广义上讲,素养包括道德品质、外表形象、知识水平与能力等方面。在知识经济的今天,人的素养还包括政治素养、文化素养、业务素养、身心素养等等。素养不只是知识与技能,它是在特定情境中、通过调动心理与社会资源(包括技能和态度)以满足复杂需要的能力。一般认为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等九大素养。

2、什么是核心素养——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反映了个体需求和社会需要,核心素养是关键素养,不是全面素养;是高级素养,不是低级素养,甚至也不是基础素养;核心素养是全球化与本土性的双重要求。

3、什么是生物核心素养——生物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生物学课程学习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实际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生物学核心素养包含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四个维度。

生物学素养是科学教育领域中广泛接纳的目标;生物学课程的三维目标是教学的具体方向和要求;这一重要改变是生物学课程标志性进步;生物学核心素养是全新定义的课程宗旨。强调学生持久的品格和特有的能力;是学生在高中生物学课程的学习结果;着眼于学生终生受益的学习成果,凸显了生物学课特有的育人价值。要体现国家的教育方针和目标;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立德树人”;展示基础教育和大众教育的特点;遵从高中课程方案和顶层设计。国际上科学教育研究推进了科学课程和教学的快速发展;时代特点:“立德树人”落实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国内科学教育研究和实践的积累为课程发展奠定基础。课程总目标对应四条核心素养;课程目标涵盖知、情、意、行。生物学核心素养同样重要。

科学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学生在科学课程中的学习方式也应该体现自然科学的这一特点。探究性学习指学生通过类似于科学家科学探究活动的方式获取了科学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科学的方法和技能、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观点和科学精神。生物是一门自然从学科,也是一门实验性学科,所以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的核心素养是非常有必要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课程的基本任务,科学素养即对科学学习的正确态度、科学情感、探索自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事物作出各种解释和相关决策的能力。?

?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高度的科技文明,人类精神领域的发展却相对落后,造成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失衡,生物课程在人文精神的培养方面起到独特作用,通过生物学教学,教育学生爱护生物,保护环境,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正确看待生物学的发展和生物技术对人类社会的作用和影响,体验生物界的多姿多彩给人的生活带来赏心悦目的美,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成为当代生物学教育的重要特点。这在我们的新教材中也有所体现。教材中用极富文学魅力的诗句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以生动形象的实物图激发学生们的爱国热情。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课标研读心得体会》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