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大班科学教育活动》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育活动
沉下去 浮上来
***
----孟某某
内 容 提 纲
一、说教材
二、说活动目标
三、说活动重点、难点
四、说活动准备
五、说教法
六、说学法
七、说活动过程
八、说活动反思
一、说教材
《沉下去浮上来》是大班科学领域的一次探索活动,大班幼儿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逐渐增强,对身边的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并且乐意亲自动手去探索。
本次活动意在利用丰富的材料,让幼儿去挖掘一些事物表象下的原因。
沉与浮的现象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科学现象。
本着让幼儿对身边的科学现象感兴趣的原则,让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如用眼睛看、用手摸。并用操作、想象、讨论等多种方式进行沉与浮的探索活动,并通过比较得出结果。
二、说活动目标
根据教学纲要中科学领域的总目标,并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从情感、能力、技能三个方面预设以下目标:
1、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并对这一现象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
这是从幼儿的情感培养角度考虑预设的。大班幼儿的好奇心比较强,所以要培养幼儿对周围科学现象感兴趣,要让幼儿亲身去观察从而感受科学的奇妙。
2、动手操作去体验各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并用正确的方式记录、规范的语言表达,探索沉与浮的科学奥秘的过程和结果。
这是从幼儿能力培养角度考虑预设的,是对幼儿综合能力的培养,重点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语言逻辑能力和表现能力。
3、尝试运用已有的经验和同伴的合作寻找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
这是从幼儿技能培养角度去考虑预设的,主要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说活动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动手操作去体验各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并用正确的方式记录和规范的语言表达探索沉与浮的科学奥秘的过程和结果
大班幼儿虽然词汇量逐渐丰富,语言表达能力也逐渐增强,但相对来说语言表达缺少逻辑性,而对科学现象探索的过程和结果的表达对语言的严密性和逻辑性的要求非常高,所以,我把此目标作为本次活动的重点。
教学难点:尝试运用已有的经验和同伴合作,寻找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
沉与浮的科学现象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并且会经常用到,所以,在幼儿初步了解沉与浮的现象之后,把寻求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作为本次活动的难点。
四、说活动准备
根据《纲要》,提供丰富的科学操作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的要求,我做如下准备:
1、课件制作及电脑的准备。课件准备就是视频资料:乌鸦喝水的故事
2、透明的水盆每组一个,石子、瓶盖、树叶、橡皮泥、纸盘、雪花片、塑料瓶等物品每组一套。记录卡每组一张,分类筐每组三个(筐子侧面分别贴沉、浮、悬浮的标志)。
五、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师幼互动,设计开放性的活动过程,所以采用如下教法:
1、多媒体展示法。利用播放视频《乌鸦喝水》的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
2、提问法。提问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幼儿将看到的、想到的、体验到的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
六、说学法
整个活动过程提倡幼儿主动体验、探索、让幼儿主动学习。所以,本次活动采用以下几种学法:
1、操作法:准备充足的材料,让幼儿去体验各种物体的沉浮,总结沉与浮的基本规律。
2、观察法:让幼儿观察物体的特征以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3、记录法:教师提前做好记录表,让幼儿养成总结记录的好习惯。
4、体验交流法:引导幼儿经过讨论、合作解决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寻求正确的结果。
七、说活动过程
1、导入部分(包括两个内容)
2、基础环节
3、活动延伸
导入环节
导入部分:1、利用多媒体教学(播放乌鸦喝水的视频)引导幼儿观察这一科学现象。
本环节的重点是引起幼儿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2、抛出问题:
所有的物体都能沉到水底吗?
引导幼儿初步了解沉与浮的概念。
本环节的重点是为后面的体验活动做辅垫,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操作和体验。
基础环节
幼儿操作:
幼儿分组,为每组幼儿发放提前准备的操作性材料。
基础环节
教师将操作的步骤演示一遍,以瓶盖为例,然后让幼儿逐一操作。
1、预测:大家先讨论、预测如瓶盖在水里的沉浮状态
2、填写预测记录:将预测的结果填写在记录表里
3、动手操作:将瓶盖放到水里,看结果是沉还是浮
4、记录操作结果:并和预测的结果进行对比
5、分类:操作后将物品分类放到贴有标记的分类筐里
结束环节
总结:
幼儿操作完成后,教师引导幼儿总结,哪些物体在水里是沉下去的,哪些物体在水里是浮上来的。让幼儿代表把分类筐放到相应的位置。
活动延伸
尝试寻求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
选择合适幼儿操作的材料,(材料不要过多,以免扰乱幼儿思维)既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又有一定的挑战性。让幼儿通过努力得到成功。
①给每组幼儿发一个纸盘和一块石头,让幼儿想办法,让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让浮上来的物体沉下去,提示幼儿可以尝试使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材料。
②幼儿分享、交流自己使用的方法,并尝试解释沉、浮状态改变的原因。
八、说活 动 反 思
从目标的设定上进行反思
目标一是观察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并对这一现象感兴趣。这一目标在导入环节和基础环节的3、4部分都有体现;
目标二是动手操作去体验各种物体在水里的沉浮现象并用正确的方式记录和规范的语言表达探索沉与浮的科学奥秘的过程和结果。这是幼儿最感兴趣的内容,但是因经验不足,幼儿在记录过程中有不规范的操作;
目标三是尝试运用已有的经验和同伴的合作,寻求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这是一个提升的环节,因幼儿操作水平的不同,所以,我把这一环节放到了延伸环节,使不同的幼儿自由操作,从而使幼儿能够在轻松地环境中得到能力的提升。
请您指导!
请您指导![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大班科学教育活动》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