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技巧指导》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技巧指导
*_**学
王 荣 跃
学习目标
1.通过近年来高考题分析了解诗歌鉴赏试题出题特点。
2.针对高考试题答案分析研讨答题技巧。
3. 高考链接,当堂训练,巩固提高。
高考试题展示一(试题选材)
年份 试题类别 作者 试题数量 分值
2010年 乐府诗 《雨雪曲》 江某某 2 11分
2011年 唐诗《春日秦国怀古》 周某某 2 11分
2012年 宋词 《思远人》 晏几道 2 11分
2013年 宋诗《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朱熹 2 11分
2014年 唐诗 《含山店梦觉作》 韦某某 2 11分
宋诗 《宿渔家》 郭某某 2 11分
2015年 唐诗 《残春旅舍》 韩某某 2 11分
你的发现?
高考诗歌鉴赏试题大多选取:
1、 唐代和宋代的诗词居多;
2、题型及分值并无太大变化,
诗歌鉴赏试题共有2道题,共11分。
我的策略:
高考复习时要侧重唐和宋时期的诗词的练习。
试题一般是对一首诗歌进行赏析,其中2014年全国新课标试卷选取了两首诗歌进行对比分析,因为2015年没有出现过这个的对比试题,所以在高考复习时一定不要忽视诗歌对比分析的训练。
高考试题展示二(题型设置)
试题: 2010年
诗题: 《雨雪曲》
问题:8.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
9.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
归类: 景 * 炼字 情感
高考试题展示二(题型设置)
试题 诗题 问题 类别
2011年 《春日秦国怀古》
8.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情感分析
9.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景情关系
2012年 《思远人》
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
情感分析
9.“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诗句赏析
高考试题展示二(题型设置)
试题 诗题 问题 类别
2013年《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8.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
表达技巧
9.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 心情?请简要分析。
情感分析
2014年 《含山店梦觉作》《宿渔家》
8.韦某某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表达技巧
9.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情感分析
高考试题展示二(题型设置)
试题 诗题 问题 类别
2015年 《残春旅舍》
8.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
诗句赏析
9.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情感分析
你的发现?
高考诗歌鉴赏试题:
主要从诗歌中的景物的描绘、作者情感的分析、诗歌表达技巧的分析、赏析名句、景和情之间的关系和诗歌炼字方面出题。
我的策略:
景和情这两方面几乎年年都考,这样我们在进行诗歌鉴赏学习和训练时特别要重视诗歌中描绘的景像和把握诗人的情感。
这里要着重指出的是不要将诗歌中描绘的景和诗人要表达的情分割开来。因为 “一切景语皆情语”。
注意:从景、情和表达技巧方面学习每一首诗歌
高考试题展示三(试题答案)
2011年《春日秦国怀古》
8.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某某,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高考试题展示三(试题答案)
2014年《含山店梦觉作》《宿渔家》8.韦某某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答:韦某某在诗中用虚实相生的方法来表现自己的感情。诗的首联先写“实”,写自己“等闲挥袂”“别家”“客天涯”的豪迈和潇洒;诗的第二联写“虚”,虚写自己的“灯前一觉”所做的梦。这“梦”是“江某某”,即思家梦。诗人将离家的苦闷转入到梦境,以此寄寓自己现实中的困惑、矛盾和失意之情。
情景关系的把握
解决这类问题并不难,大体上有三类情况:
一是作者在诗句中所写景色色彩丰富、明丽,可以推之作者心情愉快,
二是如果作者所描绘的景象暗淡、萧瑟,那么他的情感表达的则是忧郁伤心的。
三是在作者创作中存在着一种反衬的问题,就是“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
我的策略
景 景象特征 + 描述诗句 + 情感
情 情感 + 手法或意象 + 描述诗句
表达技巧 技巧+作用或效果+描述诗句+ 情感
当堂训练
高考链接:
军城早秋 严某某[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某某(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技巧指导》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