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教学设计及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教学设计及反思
课题名称:观察物体
姓名:
卢某某
工作单位:
***
学科年级:
二年级小学数学上册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观察物体》是课标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的内容,学生在此之前已经有了辨别前后左右的知识基础,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体验中明白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并能辨认从不同的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二、教学目标
1. 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正面、侧面、后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 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3. 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虽然有一定的自主能力,但是,自觉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分析问题时注意力的稳定性不够,他们既爱说又爱动,注意力不持久,形象思维占主导,逻辑思维还不发达,很难理解抽象的概念。针对本课时的内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他们是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的,但是,他们积累的经验是零散的,思想是原始的,思维是不够系统的。因此,教学时应重视通过观察物体的实践活动,为儿童拓宽了体验的渠道,让他们能形成正确的知识表象,尽量让他们在操作中学,在操作中感知,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促进他们数学思想的培养。同时,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与年龄特征,在课堂教学中教学中要充分相信,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物体,通过学生的观察活动,使学生经历由“观察实物——初步感知——形成表象”的过程。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现在做个猜图游戏好吗?
出示情境图:请猜一猜这张图片是什么?
师:出示第二幅:看看它的另一面。
师:出示第三幅图:再看它的上面呢?
师:有什么感受?
生:一个蓝色的球
生:原来是那个小兔子背了个大蘑菇。
生:原来是个存钱罐。
生:观察物体时一定要全面观察。
游戏既复习了方位,又让学生体会到站得角度不同,观察的物体不一样的,而且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立刻进入学习的的状态
二:激发兴趣,探索新知
师:今天老师还请来了一位新朋友,大家看看他是谁?(熊猫)。
介绍熊猫的四个方位,这是熊猫的前面也叫正面,这是熊猫的右面也叫右侧面(可以和熊猫一个方向),这是熊猫的后面,这是熊猫的左面也叫左侧面。
让四位同学上台从四个方位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请不同方位的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熊猫。
师:这几位同学说得真好,都说出了自己看到的熊猫.
老师移动熊猫,在教室里分别让前面,后面,侧面的同学说说看到熊猫的样子.
师:那为什么同一个熊猫,有些同学看到的却不一样呢?
生:因为他们从不同方向(位置)观察熊猫,所以看到的熊猫不一样。
师:大家说的真不错,那不知道做的怎么样?请看大屏幕,小明、小亮、小红和小芳四位小朋友他们也拿了一只熊猫玩具(可以和那些小朋友站在相同的方向),谁能说说他们分别看到了熊猫的哪里?
指名学生回答说出:小明观察的是熊猫的正面,小亮、小红观察的是熊猫的侧面,小芳的是熊猫的后面。
师:同桌之间再讨论一下,下面的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教师在学生讨论时某某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前面 (正面)
后面(背面)
左面 (左侧面)
右面(右侧面)
九、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让我更加清楚地知道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因此要创设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环境、建立了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体验了一种“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情感。教学中紧紧围绕数学与生活这一主题,让学生感悟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营造了一种合作、交流、探究的氛围。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教学设计及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